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黨務公開推進反腐倡廉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黨務公開是在新形勢下推進黨的建設的時代要求,也是促進黨內民主監督、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的有效制度。本課題旨在通過介紹黨務公開的發展及高校腐敗的現象及原因,分析黨務公開對高校反腐倡廉的意義,探索研究如何創新高校黨務公開,進一步擴大民主監督,推進高校反腐倡廉建設。
關鍵詞:
高校;黨務公開;反腐倡廉
近年來,高校腐敗現象時有發生,侵蝕著高校這一純凈的象牙塔。目前國家正加大反腐力度,加強高校反腐倡廉建設。深入推進高校反腐倡廉工作,有效防治腐敗,關鍵要從源頭上下手,黨務公開為廣大黨員群眾對高校實行有效的監督提供了條件,有利于落實廉政治校、依法治校。
一、黨務公開的發展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我黨順應信息公開、信息共享的歷史潮流,在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全國推行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廠務公開的基礎上,結合長期的執政經驗,提出了一種新的公開模式———黨務公開。2004年9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第一次將黨務公開提上議事日程,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指出:“認真貫徹黨員權利保障條例,建立和完善黨內情況通報制度、情況反映制度、重大決策征求意見制度,逐步推進黨務公開,增強黨組織工作的透明度,使黨員更好地了解和參與黨內事務”。自此,黨務公開不斷取得進展。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注意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擴大黨內民主,推進黨務公開,嚴格黨內生活,嚴肅黨的紀律,增進黨的團結統一,以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黨的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指出:“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推進黨務公開,營造黨內民主討論環境”。2010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的意見》,將黨務公開正式推向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務公開實施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完善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黨務公開作為“四大公開”之首,在加強黨的建設和領導方面的作用及重要性日益凸顯。高校是黨的基層組織中特殊的一員,承擔著培養人才、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職能,是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搖籃。近年來,高校在推進黨務公開方面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不少高校就黨務公開制訂了相應的規范性文件,并建設了黨務公開專欄網頁,如上海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同濟大學、北京郵電大學、青島大學等。黨務公開與校務公開、信息公開有機結合,相輔相成,有利于促進高校的民主管理,推進依法治校,構建陽光和諧的校園。
二、高校腐敗現象及原因
近年來,“高校腐敗”的字眼常出現在新聞媒體報道中,“腐敗”對于高校這一純凈的象牙塔來說,顯得更為敏感,刺痛著廣大公眾的眼球和神經,對社會發展有著深刻的負面影響。根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的數據信息,2015年通報了34所高校的53名領導,截至2015年12月31日,11人被“雙開”,8人受黨內嚴重警告處分,6人受黨內警告處分。從高校腐敗的案件來看,既有本科層次的大學,也有專科層次的院校;既有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也有地方普通院校;既有高校黨委書記、校長等黨政一把手,也有職能部門的中層干部甚至普通教職員工。從招生錄取到科研經費,從物資采購到后勤基建,腐敗幾乎無孔不入,鉆遍了高校所有關鍵領域和環節。高校腐敗現象呈現出腐敗領域廣,重點領域突出,腐敗主體復雜,涉腐金額大,腐敗手段多樣、隱蔽等特點,腐敗主要集中在后勤基建、科研經費、招生錄取等領域,危害大,影響廣。高校腐敗現象層出不窮,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高校領導干部黨性不足,法紀意識薄弱。高校是高級人才的聚集地,部分人卻因自我黨性修養不足,防腐意識薄弱,利用所謂的“小聰明”,無視法律紀綱,在誘惑面前一步步淪陷,甚至變成拜金主義者。
第二,高校公共資源多,權力集中。進入21世紀以來,高校蓬勃發展,教育、文化、科研、體育等公共資源不斷豐富,黨政一把手具有決策權、人事權、審批權等權力,容易個人專斷,濫用職權,謀取私利,墮落為腐敗分子。
第三,高校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存在滯后與不力。從外部監督來看,高校數量多、層次多,同時具有辦學自主權,自主管理,主管部門存在鞭長莫及、疏于監管的情況;從內部監督來看,部分高校設有紀檢部門,但由內部產生,并受高校黨委領導,部分由黨委、黨辦工作人員兼職紀檢工作,監督受到多重約束,監督有限。
三、黨務公開對高校反腐倡廉的意義
對高校腐敗問題的防治,關鍵要從源頭上下手,強化監督,將腐敗遏止在搖籃里。黨務公開,有利于促使高校在“陽光”下發展,廉政治校、依法治校。
第一,高校黨務公開,有利于規范權力的運行。權力既可以為人服務,也可以誘人墮落。高校中的腐敗者,從黨政一把手到中層干部,都是利用職務之便,濫用權力,中飽私囊。在高校腐敗的高發領域,后勤基建、科研經費、招生錄取等都是因為存在權力運作不公開、不透明,失去了監督和制約,導致腐敗的滋生。實行高校黨務公開,做到黨務公開內容全面具體,重點突出,主動公開高校各級黨組織的不涉及黨和國家秘密的重要決議、決定、政策、規定,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第二,高校黨務公開,有利于加強民主監督。黨務公開不是“公開什么,群眾就看什么”,而是“教職工關注什么,就公開什么”,是發揮黨內民主和監督的重要舉措。現階段高校的黨務公開主要包括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要求公開的事項,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組織決議、決定及工作部署的貫徹落實情況,黨委研究制定的重要決議、決定、政策、規定情況,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情況,黨組織自身建設情況,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和開展黨風廉政建設情況,黨員、群眾關注的黨組織研究決定的其他事項等7項內容。實行高校黨務公開,保障了黨員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擴大了黨內基層民主。
第三,高校黨務公開,有利于推進黨風廉政建設。黨務公開,不僅僅是簡單的公開,其在起著監督作用的同時,也在起著教育的作用。高校黨務公開的主要內容,既要求黨員群眾緊跟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又要求黨員加強自身的思想教育,尤其是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和開展廉政建設的情況。加強高校黨員領導干部的理論教育、黨員先進性教育、廉政教育,有利于促使其在思想上拒絕腐敗。每一個因腐敗而落馬的領導干部,在懺悔書上無不提及自己犯錯時的信念動搖、黨性缺乏、學習不足。實行高校黨務公開,有利于促使領導干部帶頭學習,以身作則,在各級黨組織中自上而下共同反腐倡廉。
四、創新高校黨務公開推進反腐倡廉建設
根據一項關于“尊重黨員主體地位,推進黨務公開”的調查數據顯示,黨風廉政建設是廣大黨員最希望公開的領域。黨務公開是高校最好的防腐劑,創新高校黨務公開,有利于推進高校反腐倡廉建設。
第一,創新黨務公開的體制機制。體制機制是黨務公開的深層推動力。首先,要制定并完善高校黨務公開實施辦法、指南等規章制度,促使黨務公開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其次,要創新工作機制,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檢部門、工會和共青團協調監督,各基層黨組織各負其責,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定期考核評價的工作機制,將黨務公開作為高校一項重要的、常態的工作緊抓落實。再次,將黨務公開、信息公開、校務公開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協調運轉,構建公開、透明、陽光、和諧的現代高校。
第二,創新黨務公開的內容。黨務公開主要圍繞黨組織決議、決定及執行情況,黨的思想建設情況,黨的組織管理情況,領導班子建設情況,干部選任和管理情況,聯系和服務黨員、群眾情況,黨風廉政建設情況以及其他應當公開的事情等8個方面內容進行公開。高校應結合自身實際,緊跟信息化、公開化的潮流,與時俱進,創新黨務公開的內容,擴大黨務公開的范圍,不斷更新動態,對高校容易滋生腐敗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關系黨員群眾切身利益以及廣大黨員群眾關注的問題,要重點、及時地公開,增強黨務公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營造民主監督的環境。
第三,創新黨務公開的形式。黨務公開的內容不同,所采用的形式有所不同,適宜在黨內公開的,主要通過黨內會議、黨內文件、簡報、宣傳欄、公示欄等形式進行公開,適宜在黨外公開的,主要通過報紙、電子屏幕、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形式進行公開。高校黨務公開,要根據實際的內容,創新公開形式,增強靈活性。對于適宜黨內公開的內容,要在校園里的顯著位置設立宣傳欄、公示欄,分門別類、條理清晰地進行公開,要設置黨務公開信箱、舉報箱、舉報電話,建立校長接待日制度,召開教代會,完善黨內民主監督反饋渠道,暢通溝通渠道,提高廣大黨員的積極性、參與度。對于適宜黨外公開的內容,要充分利用大眾媒體,及時、快速、廣泛地公開。一方面,加強黨務公開專門網頁的建設,在做好規定內容的公開基礎上,拓展公開內容范圍。另一方面,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方式,及時公開信息,增強黨務公開的生機和活力。微博、微信文字、圖片、視頻相結合,內容精煉、突出,具有傳播快捷、影響廣泛、互動交流等特點,有利于促進黨務信息的公開的時效,也有利于廣大黨員和群眾在透明、民主的環境下進行交流互動,加大監督力度、深度、廣度,推進高校的反腐倡廉建設。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工作手冊[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7.
[2]石國亮.黨務公開理論與實務[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0.
[3]楊愛東.新形勢下黨務公開在高校管理中的應用[J].教育觀察,2015,4(27):15-20.
作者:潘梅 單位:中山大學新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