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商管理專業學生雙創能力的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針對現階段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就業難的問題,闡述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當代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提出的新要求,對現階段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業以及創新能力培養的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如何更加有效地培養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
關鍵詞:工商管理專業;創新能力;創業能力
1引言
2014年9月,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首次公開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2015年,總理又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出這個口號。隨著市場經濟環境的全面鋪開,我國各個地區的經濟都在飛速發展,對大學生的素質和能力要求都在不斷改革和提升。如何培養這個年輕而又富有朝氣的群體的創業與創新能力,使其在離開高校的同時投身于創業創新的大浪潮中,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的活力,是現代高校所應關注的重點。培養工商管理專業學生,不僅應該在其求學過程中培養其掌握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同時還應該根據時展的進程,培養其創新創業的雙創能力,推動其在離開高校步入社會后,能夠利用自身的學識以及雙創能力,在創業與就業的過程中實現自我的價值。
2“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當代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提出的新要求
自2015年“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設立開始,到2017年3月第三期創新創業大賽的啟動,我國已有75萬大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大賽之中。與發達國家相比,即使近年來我國經濟仍然在飛速發展,全民生活水平仍然在不斷提高,但是我國始終處于“模仿”與“追求”的怪圈之中,在科技的發展、經濟的振興中,明顯缺乏創造力。同時,高校在培養大學生的過程中過于保守。作為我國發展的基礎力量,大學生的素質與能力會直接制約我國未來的發展。因此,如何將我國從“模仿者”轉變為“創新者”,我國高等院校擔負著重要職責,高等院校的教育也面臨著重大的改革,對當代工商管理專業學生也提出了以下幾點新的要求。
2.1勇于接受挑戰不斷創新、敢于投身市場
親自創業大學生,是時展中傳播知識、帶動社會活力的重要群體,也是打破傳統、活躍在時代最前沿的生力軍。在市場經濟環境如此活躍的今天,在全球交流與貿易如此暢通的今天,作為我國未來發展的生力軍,墨守成規、悶頭讀書的大學生勢必要被時代所淘汰。作為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其所學專業極具應用性,更應該從求學過程中緊跟時展步伐,不斷轉變學習的態度,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勇于打破傳統、在挑戰傳統權威的同時不斷對現有的知識、技能、理論進行創新,在求學過程中,避免將目光局限于校園內部,敢于走出校園大膽實踐,在理論與實踐中不斷拓寬視野,在了解市場、經歷實踐的過程中主動走進市場親自創業。
2.2內心強大,尊重失敗
面對創新創業的大趨勢,在眾多創業成功的偶像的光環下,很多大學生為自身確立的目標過于脫離現實,對于自身創業成功過于自信,不敢接受失敗與挫折。同時,從未經歷過市場競爭的殘酷的大學生,面對自身的創業失敗常常一蹶不振。雖然根據數據統計,我國的創業成功率大約為10%,但是這就是現實,這就是市場經濟環境,不拼搏,不創造,就無法成功。因此,作為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應該有意識地培養自身強大的內心,崇尚成功,以成功人士為標桿。同時尊重失敗,將其他創業者以及自身經歷的創業失敗的經歷作為下一次創業過程中的寶貴經驗。
2.3打好堅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基礎,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不論是創新還是創業,都離不開堅實的專業理論基礎知識。作為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在求學期間應該牢記自己作為大學生的主要任務,不應該為了創新、為了創業,對自身的定位開始模糊不清,一心用在校園外面的創新與創業上,完全漠視理論知識的學習。雖然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社會急需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但是這類復合型人才都是基于堅實的專業理論基礎發展而來的,只有尊重高等院校的專業知識教育,不斷打好專業理論基礎,才能將理論與實踐更好的結合在一起。作為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應該多思考,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結合在一起,在結合的過程中完善自身理論知識的框架,同時吸收豐富的實踐經驗。
3現階段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業以及創新能力培養的現狀
身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環境下,隨著市場經濟環境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需求的不斷提高,我國高校也在不斷調整培養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創業以及創新能力的模式。在調整與改革的過程中,開拓了在校學生的視野,為在校的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打開了一扇由校園看向市場的窗戶。針對高等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學生,主要開設管理學、運籌學、戰略管理、經營模擬等基礎課程,同時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現階段很多開設工商管理專業的高校為該專業的學生開設了情商、人文、創新與創業等模塊的課程。在培養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扎實的理論基礎的同時,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課程的設計中融入極具時代特征、與“雙創”密切相關的應用型課程,培養現代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向復合型創新人才發展。
3.1中國大學畢業生的創業率在穩步提升
根據《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13屆大學生在畢業半年后的創業比例為2.3%,同時這一屆大學生在畢業三年后的創業比例為5.9%。根據我國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共有795萬高等院校的畢業生,該數據在2001年僅為114萬,在15年間,我國普通高校的畢業生人數增長了近6倍。2018年1月2日在東北師范大學舉行的2016~2017《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報告》中顯示,2017屆畢業生中的創業者,六成以上都是學習成績優良、由責任擔當能力的大學生,其中有92.77%的創業者都具有社會實踐經歷,83.83%的創業者具有擔任學生干部的經歷。
3.2高校工商管理專業課程的設計與教學模式仍需不斷改進
近年來,順應時代的發展,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趨勢,我國高等院校針對工商管理專業課程的設計與教學模式始終處于不斷優化與改良的狀態中?,F階段,我國開設工商管理專業的高等院校,針對該專業所設計的主體課程體系基本比較合理,能夠充分迎合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市場經濟大環境的現實。然而,部分高校的主體課程設計仍然存在著弊端,部分與現實發展脫節的課程仍然被列入主修課程之中。在教學過程中,雖然針對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教學手段在不斷豐富,“互聯網+”式教學手段的引入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但是受課時、教學計劃設計的影響,以及教師自身理論知識豐富、實踐經驗匱乏的制約,工商管理專業教師的教學方法仍然處于“照本宣科”的狀態,從基礎教學中限制了學生學習如何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完全不利于培養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業與創新能力。
3.3高校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定位過于局限
眾多開設工商管理專業的高校,對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的定位過于局限,從招生與培養中,完全制約了學生創業與創新的激情與主動性。例如,部分高校將本校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定位在“高級管理人才”而非“高級應用型管理人才”,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將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畢業去向渲染為可進入“世界500強企業”,從基礎定位中就漠視了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創業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3.4管理制度制約著對學生對“雙創”能力的實踐
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高等院校對學生的管理制度比較嚴格,而作為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如果想走出校園對“雙創”能力進行實踐,勢必要與高校的學生管理制度相違背。在傳統的相對嚴格的學生管理制度的制約下,勢必束縛了一大部分學生實踐“雙創”能力的機會,同時也制約了高等院校對其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創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4更加有效地培養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的對策
4.1確定高校對人才培養的現實定位,建設創業創新應用型高等院校
在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進程中,高等院校不僅僅扮演的是傳授專業知識、培養專業人才的角色,同時高等院校也是為國家輸送生力軍、支撐國家未來發展的搖籃。順應時展以及國家對“雙創”應用型人才的需要,高等院校在教書育人之前。首先應該審視自身的定位,明確高等院校在社會發展中的現實定位,針對社會的發展、國家的需要、時代的步伐,為人才培養進行定位。同時,作為高等院校,不應該將教育與發展的目光局限在一個地區,為了培養具備高素質、具備優異的“雙創能力”的工商管理專業學生,高等院校首先應該放寬視野,放眼國內外先進的培養人才的模式,打開校園的大門,引入企業與外部資金的支持,利用高等院校自身的濃厚的學識,建設創業、創新應用型高等院校,為培養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雙創”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推動企業、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4.2加強高等院?;A設施的建設,營造濃厚的創業創新校園文化
高等院校在培養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業與創新能力的過程中,不可能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在社會中、在市場中探索,這種放手不僅不利于高等院校對學生的管理和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同時也讓學生過早的體會市場競爭的殘酷,不利于學生保持對創業創新的激情。因此,高等院校有必要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中投入一定的經歷與資金支持,建立創業創新能力培養實驗室,風險投資、科研成果轉化模擬教師等等。與地方企業以及知名企事業建立創業創新文化培養平臺,在高等院校的監管下,引導學生逐步踏進社會、走進市場,真實體會理論與實踐、理想與現實的距離,幫助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獨立進行社會實踐之前,預先對自身、對市場具備一定的了解。在高等院校內部,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大學生“雙創”大賽,同時作為高等院校,應該引導不同專業的學生以團隊模式共同參與到“雙創”大賽之中,在準備與參賽的過程中引導不同專業的學生利用各自的專業學識共同為同一個目標而奮斗,在成功與失敗之中總結創業創新的寶貴經驗。
4.3對現有課程進行與時俱進的更新,將對“雙創”能力的培養融入專業培養之中
近年來,隨著高等院校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創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可否認的是針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課程設計需要進行更新與完善。在培養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創業與創新能力過程中,很多工商管理專業主修課程的教學理論已經無法跟上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步伐,選修課程的設計僅僅是為了學生修滿學分,漸漸失去其應用型、多樣化的特點。因此,高等院校應該對現有的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進行與時俱進的更新,調整主修課程的設計,不斷豐富、多樣化選修課程,將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創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逐漸融入專業課程的培養之中,在培養學生創業與創新能力之前,先培養高等院校自身的創新能力以及與時俱進的意識。
4.4對現有的學生管理模式進行創新,為提高學生創業與創新能力營造良好的氛圍
在培養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甚至其他專業學生的創業與創新能力的過程中,作為高等院校本身勢必要經歷各個方面的變革與轉變。現有的學生管理模式雖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走出校園實踐創業與創新的機會,但是卻對學生的學籍管理、紀律管理、人身安全具有強大的束縛力。然而,時代在發展,對大學生“雙創”能力的培養也勢在必行。因此,高等院校對現有的學生管理模式勢必要進行一定程度的創新。例如對學生彈性學分的設計。學分的設計不僅為了將學生制約在校園之內、課堂之中,也是為了促進學生能夠更加踏實的完成在高等院校之中的學習。針對已經具備創業條件,急需走出校園在社會中、市場競爭中驗證自己的創業群體,高等院校應給與保留學籍、彈性學分等的輔助支持。
5結語
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近年來在步入社會的過程中屢屢受挫,這不僅僅是高等院校教育的缺失,也是在培養學生雙創能力方面的短板。在時代不斷發展的大潮流下,高校針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必須緊跟時展的步伐,更新以及創新對學生雙創能力的培養模式,培養具備創業能力的創新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秀雯.工商管理專業培養學生雙創能力的教學模式[J].中外企業家,2017(5).
[2]焦麗,溫興琦,王佩華.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與能力培養研究[J].科技創業,2017(19).
作者:夏敏;羅小麗 單位:江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