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財政扶持手段改革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世界各國或地區發展中小企業的經驗已經充分證明,中小企業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特殊弱勢群體的發展必須得到政府的有效扶持,為此許多國家或地區政府部門已經建立了明確的、有效的、富有激勵作用的中小企業扶持政策體系。基于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及我國中小企業發展中的諸多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議。
關鍵詞:財政政策;變遷;反思
1改革開放前政府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政策支持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各級政府越來越關注中小企業的發展,并出臺了一系列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性文件。2002年6月,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了國家制定的扶持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第一部專門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使中小企業的發展有了法律依據和保障。該法提出國家對中小企業實行積極扶持、加強引導、完善服務、保障權益的方針,為中小企業創立和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財政政策,為中小企業創造良好市場環境的財稅政策體系正在形成。主要包括一下幾個方面:
1.1支出政策安排我國《中小企業促進法》規定國家財政要安排專項資金支持中小企業發展。除中小企業創新基金之外,中央財政目前每年還安排其他一些專項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等。
1.1.1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為扶持中小企業,中央財政預算已經設立了中小企業科目,并安排了一定數額的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四個方面:一是開展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工作。二是促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的建設,推動建立以資金融通、信息服務、市場開拓和人員培訓為主要內容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三是補充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四是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其他事項。
1.1.2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主要為改善中小企業經營環境,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主要用于中小企業創業輔導和服務、鼓勵專業化發展以及與大企業的協作配套、支持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等。
1.1.3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主要用于中小企業舉辦或參加境外展覽會;環境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軟件出口企業和各類產品的認證;開拓新興市場;組織培訓與研討會;境外投(議)標;國際市場宣傳推介等方面。
1.2稅收政策安排稅收優惠最直接最有效地體現了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短缺經濟下的供應不足給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外,國家對中小企業的稅收政策扶持也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但稅制改革并未制定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特殊政策,只是在所得稅等方面有一些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主要包括: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創辦中小企業的,在一定時期內減免流轉稅、所得稅和地方稅;對全國試點范圍的非營利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再擔保機構,可以由地方政府確定,對其從事擔保業務的收入,三年內免征營業稅等。
1.3鼓勵科技成果轉化政策財政部與科技部等七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規定》,旨在鼓勵科技成果轉化,對以高新技術成果向有限責任公司或非公司制企業出資入股的,高新技術成果的作價金額可達到公司注冊資本的35%。
1.4政府采購政策安排《政府采購法》第九條規定:“政府采購應當有助于實現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目標,包括保護環境,扶持不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等”。財政部按照《中小企業促進法》和《政府采購法》的有關規定,研究制定《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辦法》,鼓勵中小企業積極參與政府采購。
1.5國家創新基金國家為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創造環境、為保障高新技術企業經營自主權,設立國家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創新基金的資金來源為中央財政撥款及其銀行存款利息。支持方式包括:①無償資助,主要用于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中產品研究開發及中試階段的必要補助、科研人員攜帶科技成果創辦企業進行成果轉化的補助。②貸款貼息,一般按貸款額年利息的50%-100%給予補貼,貼息總額一般不超過100萬元,個別重大項目最高不超過200萬元。資助數額一般不超過100萬元,個別重大項目最高不超過200萬元,且企業須有等額以上的自有匹配資金;資本金投入,主要用于少數有后續創新潛力、有較大市場需求和有望形成新興產業的項目。數額一般不超過企業注冊資本的20%。
2中小企業公共財政政策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的財政政策在推動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但與《中小企業促進法》以及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弓}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2.1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不突出
政府一直給予國有大型企業在資金、稅收、市場開發、人才、技術、信息等方面特殊的扶持,造成了中小企業市場競爭環境的不確定和競爭條件的不平等。中小企業向社會提供了效益,卻難以獲得必要的資金支持。中小企業資金供給難,只能依靠自身內部利潤積累解決,或者將大量資源用于融資市場,其融資成本相應升高。中國的外資企業享有許多“超國民待遇”,國家及地方政府為外資企業提供“特事特辦”,減、免稅,虧損彌補等優惠待遇。而國內中小企業既沒有國家扶持,又沒有優惠待遇。
2.2財政政策支持手段單一
我國現有的情況是:經濟基礎薄弱、財源有限、財力不、,縣級財政連年赤字、財政用于支持中
小企業發展的資金較少;由于財政資金的分配制度不夠完善,即使財政撥付了資金,但負責資金分配的企業或行業主管部門卻往往不能及時制定出具體的分配和管理方法;財政撥付渠道的不通暢導致了中小企業實際能享受到的很少,這一系列問題使得資金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政府采購政策并為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3財政資金對中小企業的科技投入支持力度不足
我國稅務部門現行征收稅款是建立在計算機和網絡基礎上的征管模式,可以方便納稅人,提高征納雙方的辦稅效率,但是這種模式需要一定的專業設備和專業技術人員來支持和維護,這給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尤其是家庭作坊式的小企業和絕大多數中西部內陸偏遠省份的中小企業造成了不輕的負擔,大大增加了其納稅成本。新晨
2.4資金規模小且分散,缺乏統一的政策協調
我國主要從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基金、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專項補助資金和農業成果轉化資金等方面支持中小企業發展。這些資金總規模小卻少,因而難以適應中小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加之政府多頭管理,難以將財政性資金集中起來,進行組合安排,配套使用,降低了財政政策對中小企業支持的影響力度,導致財政性資金支持中小企業的整體效果不明顯。
參考文獻:
[1]趙優珍.《中小企業國際化一一理論探討與實踐經營》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2]呂國勝.《中小企業研究》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3]鎖箭.《中小企業發展的國際比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4]苗明杰.《中國企業發展的戰略選擇》,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5]陳清泰.金融危機下的中國企業[N]中國經濟時報,2008-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