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濟法案例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案例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內容多,涉及面廣,適于采用案例教學法,但在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的案例教學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針對《經濟法》課程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經濟類專業;案例教學法;教學改革
一、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對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日趨旺盛,因而各個高校都積極加強了人才培養目標方案的改革,一般都在經濟類專業開設了《經濟法》課程,培養既懂經濟又懂經濟法律法規的復合型人才,以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案例教學法已在各高校普遍實施,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寓抽象的經濟法理論知識于生動的案例中,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與討論來加深對經濟法理論知識的理解。但經濟類專業的學生沒有接受過系統法學基礎知識的學習,且案例教學尚處于探索階段,在教學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二、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實施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
1.擺脫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經濟法》課程內容多,理論性較強,如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學生對枯燥的理論講授不感興趣。而采用案例教學法,學生是主體,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學生需自行查閱資料,分析、解決案例中的問題。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更深刻,特別是在沒有法學理論基礎的經濟類專業,采用案例教學法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也便于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及處事能力。案例教學法需將學生分組,每個小組是一個小團隊,由于時間限制,每個成員不可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所有任務,因此需要小組成員相互合作才能完成所有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各成員需要不斷討論,交流看法,在展示本組討論成果時,還需共同應對其他組的提問。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及處事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鍛煉。
3.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經濟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經濟法》課程實施案例教學法更有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學生需要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分析、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溝通能力及人際交往能力也可以得到一定的鍛煉,這些素質正是應用型人才所需要的。
4.有利于教師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實施案例教學,對任課教師的要求也較高。任課教師既要精通經濟法理論知識,又要懂經濟類的相關專業知識,同時還要有駕馭課堂的組織能力。因此,經濟類專業經濟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不斷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改進教學,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三、經濟類專業《經濟法》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材滯后、課時偏少制約了案例教學的深入開展。目前雖然有一些針對經濟類專業編寫的《經濟法》教材,但專門針對《經濟法》案例教學的教材較少。有些教材出版后就很少進行修訂,而經濟法具有較強的時事性,需經常修訂,但經濟法教材更新較慢,因此很多經濟法教材都存在嚴重的滯后性。課時偏少也是制約案例教學的一個重要問題。經濟法內容繁多,各章節之間聯系不密切,各高校一般安排32—51課時,教師很難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在案例教學實踐中,教師將案例交給學生,討論幾分鐘,就由教師代為分析,匆匆結束。由于課時的限制,實踐中案例教學流于形式的現象頗為嚴重。
2.教學案例參差不齊,針對性不強。案例教程的缺失導致教師要自己準備教學案例。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隨便在網上搜索幾個案例,也不進行整理,就拿來作為案例教學的內容。這些案例有的是針對法學專業的學生編寫的,跨越幾個部門法,過于復雜,經濟類專業的學生根本駕馭不了。這樣的案例,學生無法展開討論。而有的案例過于簡單,學生一看便知答案,根本不需討論,這樣的案例也不宜作為討論案例。此外,現在大部分大學生都配有手機,教師在網上搜索的案例,他們自己在網上也能夠搜到答案,這樣就影響了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
3.案例討論環節中學生參與熱情不高。討論環節是案例教學的核心環節,但學生參與討論的情況不一定令人滿意,大部分學生習慣了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對這種由學生擔當主角的教學方式不適應,有些學生則是因為基礎較差,不理解案例中的法律問題,無法參與討論;還有一些學生因為不善與人交往而獨自分析,從而可能會導致冷場現象的出現。
4.缺乏合理的案例教學考核機制。由于案例教學法還處于探索階段,對其考核也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考核機制。很多教師對案例教學的考核不重視,甚至直接采取閉卷考試的方式,期末卷面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而平時成績的計分依據一般就是憑學生的出勤率及作業完成情況,而對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情況不計成績,或只是對參與討論積極的學生進行口頭表揚。在這種考核機制下,學生參與案例討論的積極性大打折扣,因為他們只要在考前突擊幾天,就可以輕松通過考試。因此,案例教學的考核方式亟需改革。
四、經濟類專業《經濟法》案例教學的實施建議
1.適當增加教學課時,及時更新教材。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內容多,涉及面廣,因此有必要增加教學課時。教學課時宜安排60—68課時,這樣既保證了理論講述,又有較為充分的案例討論時間。同時,經濟類的法律法規經常修訂,應選擇最新版的經濟法教材,保證知識的新穎性。
2.課前精選典型性、新穎性及針對性案例。針對經濟類專業《經濟法》的教學案例有一定的要求,所選案例要具有典型性。一個經典案例能有技巧地考查具有關聯性的重點知識點,通過討論、分析,學生能夠加深對其所隱含知識點的理解,因而受到廣大教師的歡迎。教學案例最好是新近發生的影響較大的案例,也可以選擇一些發生在本地的案例,這樣學生比較感興趣,分析、討論案例的積極性也會較高。
3.實施多樣化的案例教學。(1)案例討論式教學法,這是最常見的案例教學方式。首先,教師需提前將學生分組,各小組選舉一名小組長,同時將案例材料分發給各小組,由各小組長給本組成員分配具體的任務。其次,在課堂討論環節,各小組集中分析、討論案例所涉的問題,大家相互交流看法,集中探討。再次,各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到講臺上匯報本組的討論成果,匯報完后其他組可以提問。最后,由學生互評討論成果的匯報情況,之后再由教師點評,肯定其做得好的方面,并指出其不足之處,以待下次改進。每位學生最后都要撰寫案例分析報告,以鞏固其討論成果的成效。(2)觀摩影片式案例教學法。觀摩影片式案例教學法是指在課堂上放映一段反映相關案例的影片,學生觀摩完畢,聯系所學理論知識,分析、討論影片中涉及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提示學生應注意的地方,引導學生討論的方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案例式教學方式運用生動的影像,沒有文字案例,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擔保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可采用這種教學方式。(3)情景案例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與觀摩式案例教學法類似,只不過是事先將案例材料交給學生,讓部分學生親自上陣,扮演案例中的角色,這樣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參與熱情更高。其他同學分別找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較耗時,不宜經常使用,但偶爾實施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4)行動導向式案例教學法。在這種教學方式中,教師給定書面案例材料,要求學生按要求完成任務。合同法、公司法、企業法等適合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如要求學生訂立一份合同、模擬創立一家公司或企業等。
4.實行多樣化案例考核方式。改變傳統的考試方式,期末考試不再以傳統的填空題、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題等方式,而實行案例名詞“完形填空”、撰寫小案例解釋相應經濟法理論知識及模擬案例角色等方式[1],實行多樣化的案例考核方式。同時,將學生平時的課堂討論情況也按一定比例計入期末總成績,引起學生對課堂討論的重視程度。
五、結語
教學實踐證明,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適宜采用案例教學法,這種教學法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經濟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但同時也要認識到,《經濟法》教學內容多,涉及范圍廣,應適當使用[2]。同時,與其他教學法相結合,特別要注意案例教學與理論學習的結合[3],《經濟法》畢竟涉及很多理論知識,離不開教師的講解。《經濟法》案例教學只有結合其他教學方式,才能發揮出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慧勇.法律類課程開展案例式考核方法的探索和實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6).
[2]馬曉峰.案例教學法在經管類專業經濟法課程中的運用探討[J].知識經濟,2015,(11).
[3]劉蘊.經濟法案例教學模式的反思[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6(2).
作者:付五平 單位:懷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