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30歲以下人口生活習慣與口腔問題調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全國30歲以下人口的生活飲食習慣、口腔問題,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方法: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對全國786人進行生活飲食習慣和口腔問題的調查。結果:其中66.16%的人有口腔疾病,33.08%的人患有牙齦出血,25.45%的人患有齲齒,22.52%的人患有口腔潰瘍。結果顯示:口腔疾病與吸煙(P<0.05)、飲用碳酸飲料(P<0.05)、刷牙方式(P<0.05)以及定期做口腔檢查(P<0.05)之間存在密切聯系。結論:30歲以下人口口腔健康狀況不甚良好,并且與生活習慣存在密切聯系,所以改善生活習慣是改善口腔問題的一種途徑。
關鍵詞:全國30歲以下人口;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口腔問題;影響因素
口腔健康是人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體十大標準之一[1],根據第2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2],我國口腔患病率仍處在一個較高水平,其中齲齒患病率為49.88%,牙周疾病患病率為80%,16歲以上青少年口腔衛生良好者僅0.86%[3]。為了進一步了解文化素質較高的30歲以下人群的口腔健康情況以及生活習慣,并且探究生活習慣與口腔健康之間的聯系,對全國786名30歲以下人群的口腔狀況以及生活習慣做了調查,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全國30歲以下人口。
1.2調查方法
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被調查人的基本信息、生活習慣、所存在的口腔問題。回收問卷827份,有效問卷786份。1.3統計學方法統計學數據應用軟件SPSS,卡方檢驗。
2結果
問卷回收827份,年齡為30歲以下的問卷有786份,有效問卷占95%。
2.1全國30歲以下人口存在的主要口腔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患牙齦出血的人數最多,占比33.08%,患齲齒和口腔潰瘍的人數占比分別是25.45%、22.52%。此外還有牙齒松動、個別牙缺失、牙齦腫大、根尖周炎等口腔問題,分別占比10.43%、9.54%、9.29%、9.16%。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2.2與全國30歲以下成人有無口腔問題相關的日常習慣
調查結果顯示,有吸煙習慣的人群占比4.50%,有無口腔問題構成的比例分別是2.20%和2.30%。42.5%的成人有飲有色飲料或碳酸飲料的習慣,其中患有口腔問題的人數占比29.90%。25.30%的人選擇刷牙時橫刷,有口腔問題占比16.90%;7.80%的人選擇豎刷,有口腔問題的占比6.50%。61.70%的人則習慣橫豎刷,有口腔問題占比39.40%。此外,還有5.20%選擇其他的刷牙方式。4.80%成人表示經常用牙線或者牙簽,56.00%的人群用過但不經常使用,39.20%的人則從未使用過該類產品。77.50%的人受調查人群從未進行過口腔預防,22.50%的人做過口腔預防。有無口腔問題與吸煙習慣、飲用碳酸飲料、刷牙方式、是否使用牙簽以及口腔預防之間都具有相關性(P<0.05)。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
2.3牙齦出血、齲齒、口腔潰瘍與生活習慣的相關性
2.3.1主要口腔疾病與飲用碳酸飲料的習慣的關系調查結果顯示,患有主要口腔疾病的人群中,有無飲用碳酸飲料習慣的人占比分別是37.54%和43.42%。其中牙齦出血和齲齒與是否有飲用有色飲料的習慣之間無相關性(P>0.05)。患口腔潰瘍與是否有飲用有色飲料的習慣之間具有相關性(P<0.05)。結果如表3所示。
2.3.2主要口腔疾病與刷牙頻率的關系調查結果顯示,患主要口腔疾病的人群中,刷牙頻率為隔天一次、每天一次、早晚各一次、每天多次的占比分別為1.78%、20.23%、57.12%、1.91%。牙齦出血和齲齒與刷牙頻率的不同之間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刷牙頻率的不同與口腔潰瘍之間無統計學意義(P>0.05)。統計結果如表4所示。
2.3.3主要口腔疾病與換牙刷頻率的關系調查結果顯示,患主要口腔疾病的人群中,少于2周換牙刷者占比1.02%,2周至1個月換牙刷者占比8.02%,1至2個月換牙刷者占比36.51%,3個月以上時間換牙刷者占比23.41%。換牙刷頻率的不同與牙齦出血和齲齒之間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換牙刷頻率的不同與口腔潰瘍之間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如表5所示。
2.3.4主要口腔疾病與是否做過口腔預防的關系調查結果顯示,患主要口腔疾病人群中,做過口腔預防的人占比58.37%,沒有做過口腔預防的人占比22.70%。牙齦出血和齲齒與是否做過口腔預防之間無統計學意義(P>0.05)。口腔潰瘍與是否做過口腔預防之間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統計結果如表6所示。2.3.5主要口腔疾病與口味的關系調查結果顯示,患有牙齦出血的人群,口味偏辣的人數最多,占比20.36%。患齲齒的人群中,口味偏甜人數最多,占比10.94%。患口腔潰瘍的人群中,口味偏辣的人數最多,占比14.38%。牙齦出血與口味偏酸有相關性(P<0.05),齲齒與口味偏辣之間具有相關性(P<0.05),口腔潰瘍與口味偏酸和偏淡之間具有相關性(P<0.05)。結果如表7所示。
3討論
3.1全國30歲以下人口口腔問題
調查結果反映,影響30歲以下人口口腔健康的疾病主要是牙齦出血、齲齒和口腔潰瘍。而做過口腔預防的人僅占調查人數的22.5%,并且患有口腔疾病與是否做口腔預防之間存在相關性(P<0.05),所以定期地檢查口腔健康,有助于及時發現口腔疾病并給予相應的治療。使用漱口水、牙線等其他口腔衛生護理工具,對口腔疾病的發生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4]
3.2與口腔疾病有關的生活習慣及預防建議
經過調查分析發現,有口腔問題的人有吸煙習慣(P<0.05)和飲用碳酸飲料的習慣(P<0.05),并且還與刷牙方式有關(P<0.05)。更深入探究后發現,口腔潰瘍與飲用碳酸飲料以及口味偏酸具有相關性(P<0.05)。已有研究表明,高糖飲食包括飲用碳酸飲料會影響口腔黏膜表面酶活性,對口腔黏膜造成損傷[5]。所以日常保持口腔清潔、早晚按時刷牙、飯后漱口可以降低口腔潰瘍的患病概率[6]。此外還需合理控制飲食,保證維生素B12和維生素A的攝入量,并且少食辛辣、油膩和堅硬的食物。[7]齲齒與口味偏甜、刷牙頻率、更換牙刷的頻率具有相關性(P<0.05)。在口腔內,細菌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形成一種叫做菌斑的黏性物質,并且細菌可以通過分解代謝口腔內的糖分生成有機酸,進而導致牙齒脫鈣,引發齲齒。所以預防齲齒的措施第一步就要改善飲食,減少糖的攝入,飯后漱口。[8]牙齦出血與口味偏酸、刷牙頻率之間具有相關性(P<0.05)。平時保持口腔清潔、早晚刷牙、飯后漱口可預防牙齦出血。牙齦出血還可能會對我們的生活工作造成障礙,所以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牙齦出血。[9]
參考文獻
[1]饒克勤,張正康.中國口腔醫學實用信息[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16.
[2]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
[3]馬曉偉,李文顏,閆建偉,等.大連市醫學與非醫學院校大學生口腔健康知識、態度及行為調查[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09,31(1):89-97.
[4]藺敏峰.口腔健康日常維護的淺議[J].中外醫療,2011,30(23):163.
[5]王昆潤.高糖飲食對口腔粘膜酶活性的影響[J].國外醫學:口腔醫學分冊,1992(1):59.
[6]郭少英,陳銀崧,羅秀媚.自配漱口液對大腸癌化療患者口腔潰瘍的防治效果觀察[J].南方護理學報,2004,11(5):47-48.
[7]錢思佳,王旗春,林梅.淺談口腔潰瘍的病因機制及預防[J].科技資訊,2017,15(21):244-246.
[8]白亞利,王新元.飲食習慣與齲齒的預防[J].實用醫技雜志,2011,18(1):93.
[9]趙潔.牙齦出血的原因和預防[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2(21):66.
作者:李陽 馬瑞坤 龔娟 吳冀 梅惠婭 周躍濤 邱麗穎 徐非 單位:江南大學無錫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