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問題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行政事業單位是我國國家建設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基礎性支持。在當前時展中,通過有效的內部控制手段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工作效率與質量,已經成為廣大行政事業單位管理者的共識。本文將主要分析行政事業單位當前內部控制現狀,并針對其中風險管理及相關問題提出一些優化建議,希望通過本文的探究,能從內部控制角度為行政事業單位提升自身風險管理意識、獲得和諧穩定發展,提供一些有效幫助。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現狀;對策
內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有效性,是影響行政事業單位和諧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在財政部2017年印發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中,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與管理提出了很多新要求,結合新制度要求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改革優化,將有效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穩定長遠發展[1]。所以,對于各類行政事業單位而言,不斷提升自身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才能健康長遠發展。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實施的重要意義
行政事業單位的和諧穩定發展直接影響著我國經濟建設發展水平以及人民社會生活質量。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是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在發展運營中解決問題、激發自身發展潛力的關鍵,通過內部控制制度的不斷優化改革,可以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工作效率、管理規范性、員工團隊凝聚力等方面的提升,內部控制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單位自身的風險管理成效,對行政事業單位風險防范上具有推進作用。同時,內部控制與人事績效管理等內容有機結合也有助于單位員工明確工作職責,對提升工作效率和確立責任落實制度都有一定幫助。因此,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強化內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現狀分析
自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以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問題的重視程度上有所提升,但在實際工作推進中卻仍然存在一定問題,筆者以自身工作經驗總結了以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現狀中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意識不足缺乏風險管理意識是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中面臨的首要問題,很多單位尚未認識到內部控制對單位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提升上的重要意義,在實際工作中經常忽視內部控制制度和相關工作流程的標準化,把內部控制簡單的認識為審核簽字、人事管理,導致內部控制流于形式,沒能發揮真正效果[2]。尤其在風險管理上,行政事業單位尚未形成全員風險管理意識,簡單的將風險管理看作是財務管理問題,在風險管理的全面性、敏感度和責任落實等方面都有不足。這樣的內部控制現狀嚴重影響了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效率,導致很多單位存在一定風險,且管理效率較低。
(二)內部控制體系有待完善雖然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中對內部控制報告等內容作出了要求,強調內部控制報告的編制、報送、使用的規范性問題,但是在實際的內部控制工作中,部分單位仍然缺乏完善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3]。單位各部門在內部控制體系建立和完善中參與度不夠,行政事業單位對自身管理運營特點的認識也不夠全面和深入,導致內部控制細節問題的制定與單位實際發展需求不能相適應,妨礙了內部控制實施的流暢性,所以盡快建立更加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是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效率的關鍵。
(三)內部控制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對內部控制工作進行監督審核,是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關鍵,對提升單位員工風險管理意識和風險管理能力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當前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監督管理機制,雖然單位制定了詳細的內部控制制度要求,但在內部控制管理執行力上卻存在不足,一方面缺乏專門的監督管理機構,另外在審計工作的嚴謹性和準確性上也需要加強,這都加大了行政事業單位經營管理風險,讓內部控制難以發揮真正的效果。所以構建內部控制監督管理機制、加大內部控制執行力,尤其關注風險控制的執行,是行政事業單位當前的工作重點。(四)風險評估管理能力有待強化除風險管理意識缺乏外,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風險評估方面也存在能力不足問題,一些單位將風險評估看作財務問題,而忽視了會計核算、業務管理、人事調整等多方面因素對單位運營工作風險的影響,在風險評估管理工作中存在片面性意識,沒有調動單位員工積極參與進風險評估管理工作中,這導致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缺乏全局意識,和諧穩定發展受到影響。
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優化改革對策
(一)全面強化員工風險管理意識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需要自上而下的強化單位全員的參與性,尤其在風險管理問題上,首先需要主要負責人發揮主體責任,認識到風險管理問題的重要性,其次,需將風險管理意識和管理要求滲透到基層員工的日常工作要求中,才能有效降低內部控制能力不足引發的潛在風險。可以通過網絡、微信等方式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報告管理制度的宣傳及學習經驗交流,例如,事業單位可以將風險管理制度要求和內部控制制度報告的提交通過單位內部信息管理平臺或微信群進行下發及完成,讓全體員工可以及時查閱相關內容,做到及時學習,以及對相關制度的有效落實。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與管理工作的落實,需要將新制度的要求和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重要性貫徹落實在每個員工心中,強化內部控制全員參與度,才能全面提升單位風險管理能力,讓內部控制發揮真正效用。
(二)構建健全的內部控制管理機制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中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的編制作出了詳細要求,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管理中需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客觀性、規范性原則,強調在完善內部控制管理機制和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中,要以單位實際管理情況、社會發展需求為參考,構建更加完善且能夠反映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真實建設情況的管理機制。內部控制管理機制的構建應該全面兼顧單位管理細節,并且重視集思廣益在內部控制管理機制構建中的重要作用。以某行政事業單位A為例,該單位在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中,一方面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要求的變化,在單位原有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另外也組織單位領導班子召開內部討論會議,搜集各個部門對內部控制的建議,綜合各方意見進行更完善的內部控制管理機制的建立,在有效提升單位內部控制效率的同時,也提升了單位風險管理水平。
(三)完善內部控制監督機制,構建風險評估預警體系構建起完善的內部控制監督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進一步的提升事業單位自身內控制度的執行力,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中,提出了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編報需遵循“統一部署、分級負責、逐級匯總、單項報送”方式的要求,這實際上是強調內部控制中責任落實制度和監督管理問題的重要性[4]。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中明確權責劃分之外,還可以設置專門的監督機構,對內部控制執行、財務會計工作準確性和規范性等內容進行審核監督,結合內部控制要求制定相應的風險評估預警系統,讓風險評估結果指導單位內部管理執行及調整,才能更好的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反饋能力,降低單位經營風險。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內部控制的改革與優化是行政事業單位工作有效性提升的關鍵,尤其是行政事業單位風險管理意識和管理水平,更影響著單位的穩定發展。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上,仍然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姚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問題探究[J].財經界,2016(21):65-65.
[2]韓玉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問題探究[J].財經界,2017(33):55-56.
[3]張嵐.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問題的思考[J].商,2015(25):46-46.
[4]樊磊磊.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問題的思考[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5(37):40-41.
作者:孫宗輝 單位:威海高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