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三工聯動”農村養老服務模式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內容摘要】
我國的老齡化趨勢發展迅速,由此帶來的農村養老問題引發關注。如何調動各方面資源,發揮政府、社會組織、居民等多元主體作用,是破解農村居家養老困局的關鍵。在經濟支持有限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社工、護工、義工資源,構建“三工聯動”農村居家養老服務模式,體現多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優勢,對我國邊遠貧困地區農村居家養老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
居家養老;社會治理;農村地區
2014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已達2.12億人,占總人口的15.5%,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37億人,占老年人口的65%,占總人口的10.1%。由于老齡化、工業化和城鎮化使農村空巢老人的數量不斷增加,加之農村居民收入較低、養老基礎落后等原因,使農村養老面臨巨大挑戰。傳統家庭養老功能減弱,已無法應對老齡化挑戰;機構養老弊端眾多且無法滿足現實需要。居家養老成為了破解當前農村養老問題困境的重要手段。
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文獻回顧
居家養老強調以家庭為核心,不使老人脫離其原生環境;以社區為依托,綜合親鄰資源、社會組織力量、社區志愿互助體系;以上門服務和社區服務為主要形式,為老人提供日間照料、生活護理、家政和精神慰藉等服務。居家養老作為應對之策被提出,需要結合各個國家和地區實際情況。美國的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主要體現在其對老年人實施的全面醫療照顧計劃(PACE)。這是在老年醫療保險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商業運營,政府監督。[1]該模式整合多學科、多行業團隊對老年人開展醫療照顧、護理等服務。英國通常將居家養老稱為老年人社區照顧,通過動用社區資源為老年人提供包括生活照料、物質支持、心理和整體關懷等形式的養老服務。[2]我國的居家養老服務探索與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發展密切相關。有學者提出將信息技術、物業管理和醫療機構相結合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的“虛擬養老院”模式[3];也有學者提出“政府+社會組織+社工+義工+志愿者”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4]。總的來說,我國大部分城市已初步形成以日間照料和上門服務為主要形式的居家養老服務格局。但在廣大農村地區,由于資源不足、人群分散、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還需大力探索。
二、“三工聯動”農村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四川省財政廳和民政廳結合居家養老情況,于2014年制定了《四川省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實施辦法》,在全省范圍內嘗試構建居家養老服務支持體系。在此背景下,Y縣也開始探索適合具體情況的農村居家養老服務體系。Y縣從縣情出發,鏈接各方資源,整合社會力量,提出了社工、護工、義工“三工聯動”農村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第一,Y縣依托地方社會工作高校培育孵化了第一家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機構,并選擇試點社區嘗試居家養老服務探索,并在此過程中培育、發展和儲備社會工作人才。
第二,通過聘請社區本地居民(特別是一些40、50歲的婦女)經過專業護理、志愿服務技巧等相關知識培訓后,形成一支長期穩定的護工隊伍,為轄區內老年人提供健康照料等基礎服務。
第三,通過廣泛發動社會各階層、各行業的愛心力量,在人力、物力匱乏的情況下形成一支覆蓋面廣、服務靈活的義工隊伍。在地方民政局的支持下,“三工聯動”農村居家養老服務項目依托地方社會工作機構和該縣福利設施等資源,招募培養社工、護工、義工隊伍聯動開展農村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組設立了居家養老服務辦公室和居民呼叫中心,在縣城所在地選擇了4個適合開展陣地化居家養老服務的社區作為城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試點,由社工依托社區陣地開展陣地服務,并聘請護工、整合義工隊伍實施外展探訪服務。在其他鄉鎮分別設置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站,聘請專職護工隊伍、依托本土義工隊伍開展基礎性居家養老服務。同時,在條件合適的地區,嘗試聯系超市、商鋪、醫院等市場化服務機構,開展轉介服務和其他居家便民服務。
三、三工聯動:社會治理視閾下的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多元主體建構
第一,黨委在社會治理中發揮總攬全局、組織協調的核心作用。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國共產黨在逐步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思維和制度建設。居家養老服務是一項復雜、系統而持續的社會事業,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需要黨不斷提升治理能力,發揮黨的積極性和先進性,著眼于人民群眾切實相關的利益問題,推進社會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公平正義,激發社會活力,確保社會持續發展。
第二,政府是社會治理的主導者。在居家養老服務事業中,政府需要充分依據現實基礎和發展趨勢制定各個層面上的配套制度,制定相應的服務標準,協調和組織其他治理主體,發揮社會組織和居民自治力量,做好社會服務的監管等工作,充分發揮社會治理的主導作用。
第三,社會組織是居家養老服務的中堅力量。社會組織可以彌補政府的缺位,可以為養老服務事業提供直接的、豐富多元的社區服務;由于其獨特的第三方身份,可以很好起到協調各方利益、消解各方矛盾、促進溝通,從而有效推進社會運行;同時社會組織也可以有效監督居家養老等公共服務工作。
第四,人民群眾應該在居家養老服務中發揮主體作用。人民群眾是社會治理最廣大、最基礎的構成要素,是各種政策、具體措施落到實處最直接的感知者,也是黨的群眾路線核心利益相關者。面對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困境,政府的施政需要調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引導居民參與各類社會組織活動,使居民參與內容和形式更加多元化,讓居民能夠依法完成自己的事情,充分發揮居民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主體作用,促進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三工聯動”農村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實際上反映了政府主導、社會工作機構等社會組織力量、市場服務供應商等社會市場力量和居民自組織主體力量等多元主體共構居家養老服務格局。
四、結語
創新社會治理是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就農村居家養老服務而言,需要調動各方面資源,引入多元主體機制,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政府與社會組織、居民之間的關系。Y縣“三工聯動”居家養老服務項目致力于探索農村社區居家養老的新模式,其依托地方現有福利設施搭建居家養老服務平臺,以社工為核心,聘請社區本地居民經過培訓后擔任護工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健康照料的基礎服務,整合社區商戶、本地居民及學生等本土義工隊伍提供日常探訪和康樂服務,以滿足農村老年人多元養老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服務地方實際的“三工聯動”農村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參考文獻】
[1]郭競成.居家養老模式的國際比較與借鑒[J].社會保障研究,2010,1:29~39
[2]徐永祥.社區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9
[3]卜謙祥,巢飛.虛擬養老院———對解決農村社區養老問題的有益探索[J].社會保障研究,2011,3:20~23
[4]魏敏.農村居家養老模式研究[D].廣西大學,2014
作者:劉華強 殷月星 單位:宜賓學院 敘永縣永寧社會工作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