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養老服務平臺的可行性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均預期壽命的提高,老年人占人口比重持續上升,社會化養老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選擇,但是面對眾多的社會養老機構,家庭選擇缺乏必要的信息。互聯網+養老服務平臺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它能夠整合分散的信息,向家庭提供養老機構、養老設施、醫療資源等各類信息查詢服務;向養老機構提供需求信息服務;分析收集到的數據,提供第三方評價服務。
關鍵詞:老齡化;互聯網+;養老服務平臺;信息
我國自1999年起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隨著人口結構的進一步改變和人均預期壽命的提高,老年人占人口的比重持續提高,特別是高齡老年人增長更快。如何養老,怎樣能夠讓老年人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本項目嘗試建立商業化運行的老年人生活服務平臺,幫助家庭尋找到合適的養老方式和服務機構,本文主要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分析。
1.需求潛力大
1.1人口老齡化問題突出
2008年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為10956萬人,到2017年增長到了15831萬人,年均增長速度達到了4.17%,而同時期的年新出生人口增長緩慢,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年均為12.12‰。可以預見,未來幾十年間,我國人口的老齡化問題將愈發嚴重,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家庭和社會問題。
1.2養老服務機構服務質量參差不齊
我國目前的養老仍然以傳統的家庭養老為主,講究“養兒防老”,這種養老方式有利于維持家庭關系的穩定,增強代際之間的情感交流,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但是隨著家庭“少子化”趨勢的加劇,人口老齡化的同時勞動參與率下降[1],(文獻),居家養老已成為家庭成的沉重負擔,空巢老人現象普遍存在。因此,有社會化養老將會逐步替代居家養老成為越來越多老年人的選擇[2]。在社會養老產業快速增長的同時,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并不盡如人意,在大多數社會養老機構中,企業為追逐利潤,盡可能降低成本,老年人生活程序化的現象普遍存在,限制老年人自主活動的時間和內容,社會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幸福感偏低,如何找到一個滿意的養老機構,成為很多家庭亟待解決的問題。從信息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消費者對于社會養老服務質量缺乏必要的了解,老年人基于表達的困難、不愿意增加家庭負擔、與家人缺乏必要溝通等原因,不能夠準確反饋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市場上沒有充分的信息披露社會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它們所承受的市場優勝劣汰的壓力偏小,也就缺乏必要的改善服務質量的動力。
1.3養老服務平臺發展不足
在“互聯網+”發展的浪潮下,段養老服務互聯網平臺呈現出“繁花似錦”的景象,吸引大量社會資本、各方面人才的集中涌入,出現了很多各類養老服務平臺。但是這些平臺的功能相對單一,因為缺乏必要的監管與引導,平臺之間存在功能重疊、作用相似、服務范圍交叉等現象,養老服務平臺對于養老機構監督不到位,信息權威性不高,平臺也不具備對大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的能力,對線上平臺與線下服務圈的科學鏈接程序缺少規范化要求[3]。
2.養老服務平臺功能與市場定位
2.1功能
基于“互聯網+”養老服務平臺,提供社會養老機構查詢、服務質量評價、養老服務咨詢等多種信息服務,改善社會養老服務市場信息不對稱情況。目前全國養老機構數量眾多,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大中城市都有較完善的老年人活動設施,可以為老年人養老提供多樣化、差異化和個性化的選擇,但是缺乏一個多功能的綜合服務平臺。現有的養老服務平臺,可以提供部分養老服務機構信息查詢,但是并沒有將全國養老院、老年大學、老年人保險服務、老年人活動中心等各種養老資源集中整合起來,對收集到的信息缺乏必要的分析,不能夠為消費者選擇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本項目采取“互聯網+養老服務平臺”模式,整合全國范圍的養老服務資源,擴大養老服務選擇范圍,把每個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置于消費者的面前,將有利于行業的規范化、專業化發展。
2.2市場定位
養老服務平臺的核心產品是“信息”。一是信息收集。制作老服務資源分布地圖,詳細介紹養老服務地圖每一點的服務內容、價格和特色,通過定期的市場調研,了解養老服務市場需求變化。二是信息加工。定期推出養老市場服務發展預測報告,點評重要養老服務機構產品特色,評價養老服務質量,對養老服務產品進行分級,幫助消費者更快尋找到匹配的產品。本項目的盈利模式是有償信息服務。一是與養老院、老年大學、老年人保險服務、老年人活動中心等養老服務機構形成合作關系,以平臺掌握的養老服務需求信息,提供有償咨詢服務,為它們的市場定位、產品設計與定價提供幫助,另外它們的信息也利于我們進一步完善我們的平臺。二是為消費者的選擇提供有償服務,可以根據養老服務消費者的具體情況,量身定做個性化產品組合,幫助消費者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服務。養老服務平臺市場發展前景廣闊,根據平臺的發展戰略,發展初期先與部分地區的養老院、老年大學、老年人保險服務、老年人活動中心合作,打開市場,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平臺,用優質的服務擴大平臺的知名度。發展中期與全國的養老院、老年大學、老年人保險服務、老年人活動中心合作,進一步拓寬市場的同時,完善平臺的運營體系,在各地建立實體服務站點,實現消費者與我們面對面的交流。
參考文獻:
[1]張棟.北京市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J].調研世界,2017(10):23-29.
[2]周祝平,劉海斌.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參與率的影響[J].人口研究,2016,40(03):58-70.
[3]于瀟,孫悅.“互聯網+養老”:新時期養老服務模式創新發展研究[J].人口學刊,2017,39(01):58-66.
作者:盧云媛 單位:青島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