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道社會的自由主義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新民主主義對“公道社會”的闡述
(一)關于政治公平思想新民主主義主張“推翻外來的民族壓迫,廢止國內的封建主義的和法西斯主義的壓迫,并且主張在推翻和廢止這些之后不是建立一個舊民主主義的政治制度,而是建立一個聯合一切民主階級的統一戰線的政治制度?!盵3]1056中國人民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之下,毫無自由和平等而言,所以首先要推翻它們在中國的統治,然后建立一個新的、公平的社會制度,即新民主主義的政權組織,它“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決定大政方針,選舉政府。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說,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只有這個制度,才既能表現廣泛的民主,使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有高度的權力;又能集中處理國事,使各級政府能集中地處理被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所委托的一切事務,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動?!睂嵭袩o差別的普遍平等的選舉制度,保障了廣大人民公平的政治參與權利。
(二)關于經濟公平思想新民主主義主張“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以發展生產力,消除社會中的不平等?!捌骄貦唷笔轻槍φ贾袊^大多數的農民而言的,“這個共和國將采取某種必要的方法,沒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實行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口號,掃除農村中的封建關系,把土地變為農民的私產。農村的富農經濟,也是容許其存在的。這就是‘平均地權’的方針。這個方針的正確的口號,就是‘耕者有其田’?!弊屴r民擁有生產資料,擺脫封建生產關系的束縛,擁有人身自由,這是數千年來中國封建社會中廣大農民的夢想,新民主主義社會,農民不僅擁有平等的政治權利,也擁有人身自由、擁有土地,勞動積極性空前提高,將極大地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肮澲瀑Y本”是針對中國的資本主義經濟而言的?!按筱y行、大工業、大商業,歸這個共和國的國家所有。‘凡本國人及外國人之企業,或有獨占的性質,或規模過大為私人之力所不能辦者,如銀行、鐵道、航路之屬,由國家經營管理之,使私有資本制度不能操縱國民之生計,此則節制資本之要旨也?!@也是國共合作的國民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的莊嚴的聲明,這就是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經濟構成的正確的方針。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國營經濟是社會主義的性質,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但這個共和國并不沒收其他資本主義的私有財產,并不禁止‘不能操縱國民生計’的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這是因為中國經濟還十分落后的緣故。”由此可見,“節制資本”有兩層含義,首先,涉及國民生計的一些重要行業應由國家經營管理,確保私有資本不能操縱國民生計;其次,允許不能操縱國民生計的資本主義在中國發展,因為中國的生產力還很落后。在國家的調控之下,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各種經濟形態將得到充分發展,共同促進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爸袊慕洕欢ㄒ摺澲瀑Y本’和‘平均地權’的路,決不能是‘少數人所得而私’,決不能讓少數資本家和少數地主‘操縱國民生計’,決不能建立歐美式的資本主義社會,也決不能還是舊的半封建社會。”新民主主義主張“節制資本”、“平均地權”,是在當時的中國保證經濟公平、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正確舉措。指出:“這種新民主主義政治和新民主主義經濟的共和國,是全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都贊成的,舍此沒有第二條路走?!毙旅裰髦髁x基于對中國現實國情和社會性質的分析以及對社會結構和階級狀況的判斷,提出了以民主制度、選舉制度保障人們平等權利的政治主張;提出了以“平均地權”、“節制資本”實現經濟公平的主張,保障最大多數的農民擁有土地,利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生產力,同時又節制其剝削弊端,避免不平等狀況的出現,這是新民主主義的公道社會圖景。
二、中國自由主義對“公道社會”的構想
中國的自由主義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更多地表現為民主社會主義,較有代表性和有較大影響的組織為民盟。民盟的綱領尤其能體現中國自由主義者的公道社會主張。1945年10月民盟臨時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民主同盟綱領》闡述了政治、經濟等方面的主張。其中的政治綱領包括15條,“一、民主國家以人民為主人,人民組織國家之目的在謀人民公共之福利,其主權永遠屬于人民全體。二、國家保障人民身體、行動,居住、遷徙、思想、信仰、言論、出版、通信、集會、結社之基本自由。三、國家應實行憲政,厲行法治,任何人或任何政黨不得處于超法律之地位?!逼渌€包括實行議會制、普選制等,總之主張實行三權分立下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中國民主同盟綱領》的經濟綱領包括13條,“一、民主經濟之目的,在平均財富,消滅貧富階級以保障人民經濟上之平等。二、為求人民經濟上之繁榮與安定,……應力求發展社會生產力,……。三、國家……負擔老弱殘廢者之扶養。四、國家確認人民私有財產,并確立公有及私有財產,全國經濟之生產與分配由國家制定統一經濟計劃,為有系統之發展。……”從民盟的政治綱領和經濟綱領來看,實行英美式的政治民主和計劃經濟政策,就是所謂的第三條路線。“民盟的成員主要是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它是代表中間階層的一個政治組織,所以它是中間派。它要建設的新中國,在經濟上是‘平均財富,消滅貧富階級’,是‘確定公有和私有財產’,而不是徹底消滅私有制,所以就是第三條路線。”“;所以我就幻想在英美制度和蘇聯制度之間尋找出第三條路線。這就是我所提出的‘英美的政治民主,蘇聯的經濟民主’這兩句口號的由來。”自由主義者的具體主張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多數主張是基于民族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立場的社會制度設計,他們認為中國社會已經形成一個以民族資產階級為主的中間階層,中國更適宜建立一個資產階級的共和國,但是又不完全等同于英美的國家制度,而是在政治上實行英美式的民主,在經濟上實行蘇聯式的民主,總之建立一個民主國家,既能利用資本主義發展中國落后的生產力,又能避免資本主義造成的兩極分化的弊端,從而建成一個公正、平等的社會,走所謂的第三條道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英美式的政治民主與蘇聯式的計劃經濟如何具體對接與運行,自由主義者并沒有清晰的理論架構及踐行措施,實際上也只能是唯心主義者的空談。
三、新民主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博弈:社會基礎、博弈實力
(一)社會基礎1.新民主主義理論建立在中國共產黨對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社會性質與社會結構的正確分析之上,并擁有廣泛的社會基礎。關于社會性質,新民主主義認為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關于中國的社會結構與階級狀況,新民主主義認為,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在全國總人口中大約占百分之八十,是現時中國國民經濟的主要力量”;農民包括富農、中農、貧農,“農民這個名稱所包括的內容,主要地是指貧農和中農。”所以農民階層是當時數量最大的階層。中國的具體國情造成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獨特的兩重性,使其難以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階級,中國社會也并沒有形成一個所謂的以民族資產階級為主的中間階層。新民主主義擁有廣泛的社會基礎。指出“,這是一個真正適合中國人口中最大多數的要求的國家制度,因為,第一,它取得了和可能取得數百萬產業工人,數千萬手工業工人和雇傭農民的同意;其次,也取得了和可能取得占中國人口百分之八十,即在四億五千萬人口中占了三億六千萬的農民階級的同意;又其次,也取得了和可能取得廣大的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開明士紳及其他愛國分子的同意?!?.中國的自由主義者認為中國社會是橄欖形結構,存在著中間階層,自由主義政治力量也擁有較為廣泛的社會基礎。在羅隆基看來“,……中國的階級社會是個橄欖形的社會,它是兩頭小、中間大的形式。我們認為中國的大資本家和官僚資本家是少數,無產階級亦是少數。在中國當時的實際情況中,小私有者的農民和城市中的小資產階級是極大的多數。這個極大多數是中間層?!绷_隆基對社會結構的分析及中國自由主義的階級基礎的認識頗具代表性。施復亮也認為:“在今天中國,中間派實有廣大的社會基礎,民族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都可以說是中間派的社會勢力。明白點說,民族資本家、知識分子、小商人、手工業者以及絕大部分農民,都是中間派的群眾。這些群眾在全國人民中占最大多數,應當而且可能形成一個強有力的政治勢力?!笨傊?,中國的自由主義者認為,作為中間派勢力,他們應當而且可以擁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因此可以形成強大的第三種政治力量,實現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走第三條道路的主張。
(二)博弈實力抗戰期間寬松的政治環境為派提供了政治表達與輿論宣傳的空間,1938年的國民參政會使自由主義公平思想的影響從輿論議政到以個人身份參政向組黨參政的方式演化提供了可能。西方自由主義公平思想的影響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達到鼎盛,即到了組黨參政與制度設計階段,抗戰勝利后自由主義公平思想隨著其理論的傳播及社會實踐活動的增多,影響也隨之迅速擴大,從名噪一時的《觀察》周刊發行量的迅速攀升可見一斑,儲安平主編的《觀察》周刊在自由主義者創辦的刊物中最具代表性,在1946年9月創刊,至1948年12月被國民黨查封而???,從最初的5000份擴大到10.5萬份,由此可見國統區民眾對此刊的歡迎程度,《觀察》以“民主、自由、進步、理性”為宗旨,主要闡述中間派的思想理論及關于國家制度的構想,主張走第三條道路。施復亮(施存統)在《論自由主義者的道路》一文中指出:“自由主義者不相信‘路只有一條’,他相信有他自己的道路。”“因為決定中國前途的力量,不僅是國共兩黨,還有自由主義者和國共兩黨以外的廣大人民。這是第三種力量,也是一種民主的力量。這一力量的動向,對于中國前途的決定,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新民主主義的政治和資本主義的經濟,正是這一力量所要求的前途,也是自由主義者所應走的道路。”中國的自由主義者以為他們找到了最適合中國的道路。然而僅僅到了1947年10月,中國國民黨就下令解散民盟,民盟成了非法組織,中國的第三條道路走到了盡頭,中國的自由主義力量迅速式微。就實力及影響力而言,雖然自由主義在戰后的城市知識分子、民族資產階級等群體中獲得了較為廣泛的支持,但是在廣大的農村、農民中間卻無甚影響,沒有獲得人民的擁護,且沒有軍事實力,不能應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阻撓,在合法的民主渠道被國民黨政府關閉之后,便一籌莫展,無法踐行其公道主張。
綜合各方面的因素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在社會基礎、理論內核、博弈實力等方面,中國的自由主義政治力量明顯存在著不足之處。關于社會基礎,中國的自由主義政治力量并沒有獲得廣大民眾的支持;至于理論內核,英美式的政治民主與蘇聯式的經濟民主如何嫁接他們也并不清楚,要讓國民黨放棄官僚資本,讓工商業在國家計劃之下正常發展只能是一廂情愿;而談到博弈實力,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都有各自的武裝力量,唯獨他們沒有,其自身力量薄弱。自由主義者想通過和平的方式,通過合法的渠道,實現他們的政治主張,然而,當中國國民黨撕下假民主的面紗,露出真獨裁的面目之后,中國的自由主義政治力量才發現,彼時的中國確實沒有他們所主張的第三條道路的存在空間。中國共產黨領袖駁斥了各種錯誤的主義對共產主義的指責,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現在封建階級有封建主義,資產階級有資本主義,佛教徒有佛教主義,基督徒有基督主義,農民有多神主義,近年還有人提倡什么基馬爾主義、法西斯主義、唯生主義、‘按勞分配主義’,為什么無產階級不可以有一個共產主義呢?既然是數不清的主義,為什么見了共產主義就高叫‘收起’呢?講實在話,‘收起’是不行的,還是比賽吧。誰把共產主義比輸了,我們共產黨人自認晦氣。如若不然,那所謂‘一個主義’的反民權主義的作風,還是早些‘收起’吧!”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階級、國家都消失了的社會,是一個人人平等、自由的公平社會,是新民主主義的未來發展方向,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目標,中國共產黨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社會,并在不遠的將來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歷史選擇了新民主主義。新專制主義覆亡、自由主義式微、新民主主義勝利,這是中國歷史的抉擇,這是中國絕大多數人民的選擇,中國人民將邁向一個更加民主、自由、平等的公道新社會。
作者:劉云鳳單位:江蘇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