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黨旗下的綠色豐碑演講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如果有人問我,黨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我可以自豪地說,黨在我心里是一座豐碑,是一個燈塔,是一面旗幟,讓我敬仰、引我前行、促我奮進。
黨在我心中是遙遠而神奇的,從南湖上的畫舫到陜北的寶塔山,從井崗山到延安,從四渡赤水到百萬雄師過天塹,展開的是一幅傳奇般的畫卷。
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我們的黨是富于創新精神,不斷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的黨;是經得起各種考驗,勇于在困難和挫折中奮進的黨;是忠實實踐“三個代表”,腳踏實地為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奮斗不息的黨。經過多年的努力奮斗,我國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健康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推進,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
乘著祖國變遷的翅膀,我國的消防事業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武警學院的成立宣告了中國幾千年來沒有消防高等教育歷史的結束,同學們濟濟一堂來到這里接受消防高等教育。
圖書是歷史、文化的載體,在我們這個文明古國,各類史籍浩如煙海,雖有歷史火災的記錄,也收錄了不少消防詩文。但在古代,找不到一部專門的消防圖書。
消防刊物,也是從無到有。舊中國曾在20世紀30年代,武漢《大光報》一度出版過消防周刊。改革開放以前,全國找不到一個消防報刊,改革開放后,消防報刊如雨后春筍,先后創辦了各種消防報刊60余種。年發行量達300多萬份。令人高興的是,在消防刊物中出現了江蘇的《火警》雜志、廣東的《南粵119》雜志,以及《山東消防》雜志、《河北消防》雜志等優秀期刊。在日前召開的公安期刊座談會、研究公安期刊發展方向時,一位任公安報刊評審員的公安大學教授認為,《上海消防》雜志,其文化品味位居全國80余種公安期刊之首,這對我們消防期刊是莫大的鼓舞。
消防圖書和消防報刊的空前繁榮,充分反映了建國以來消防工作翻天覆地的變化,是中國消防事業空前發展的縮影。
據《新中國消防50年》記載,截至1999年的兩個數字:全國各類執勤消防車,公安消防隊9614輛,企業專職消防隊9358輛,合計19152輛,是解放前消防車擁有量的27.3倍。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各類消防執勤車公安消防隊5691輛,企業專職消防隊5283輛,共計10974輛。改革開放的20年與之相比,增加42.8%。這個成就和發展速度體現了消防現代化和消防勢力的硬件發展的飛速。
歷史的耳畔,傳來了消防車警鳴呼嘯的回響,那排山倒海般的回響,是消防官兵出征的回響。我們上海消防也奏出了同樣精彩的華章。
在“5·12”汶川大地震救災現場,在奧運場館和世博園區嚴陣以待的每時每刻,在人民的生命財產遭遇大火侵襲的危急關頭……哪里有災難,哪里就有我們消防官兵赴湯蹈火、獻身使命的矯健身影。
日夜兼程奮斗在救災一線的消防官兵,用時代賦予我們的忠誠可靠的衛士精神、戰無不勝的英雄精神、扎根群眾的愛民精神、甘于奉獻的犧牲精神、艱苦奮斗的吃苦精神、勇爭第一的硬骨頭精神,赴湯蹈火,服務人民,以行動踐行著國旗下的諾言,用壯舉接受著黨和人民群眾的檢驗。
我們的身影,是這座城市的驕傲!我們的義無反顧,踏出了這個時代的英雄大步!
1985年6月26日上海造漆廠硝基車間大火,1986年9月18日上海市第二輕工業局大火,1988年10月22日上海煉油廠大火和同年11月15日上海電冰箱廠大火等多次火災中,上海消防部門出動幾十輛消防車、數百名消防戰士,與烈火頑強搏斗,控制了火勢,很快將大火撲滅,受到當時上海市市長、朱镕基等領導的慰問和表揚。
除了傳統的滅火救援,各類搶險救援、社會救助、排爆任務等與市民安全息息相關的活動已成為消防部隊工作的“重頭”。2007年1月23日12時,共和新路近中興路的儷晶公寓一儲放化學物品的民居內發生有毒氣體泄漏。上海消防總隊閘北支隊的消防戰士趕到現場,緊急疏散該樓百余居戶。一名消防戰士進入發生泄漏的房間后發現一名孕婦趴在窗口,已十分虛弱。他立刻摘下自己的面罩給她戴上,并將她送到18樓通道安全處。當他準備回到現場時,卻因吸入有毒氣體過量昏倒在地。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發生里氏8.0級強烈地震后,由上海消防總隊400名官兵組成的跨區域應急救援隊在總隊長陳飛的帶領下,火速趕赴四川省地震災區參加地震災害救援。這是一次艱苦卓絕的出征,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硬仗。5月15日至18日,上海應急救援隊將士在無水斷電、缺睡少糧,沒有任何通訊的情況下,決戰映秀四天四夜,從廢墟下救出生還者23人,搜索到遇難者180多名。
2008年8月,一場全球矚目的體育盛會在華夏大地抒寫了它的宏偉篇章,作為承擔奧運消防安保重任的上海消防部隊,更是厲兵秣馬,嚴陣以待。安保工作中,執勤官兵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秉著“不留死角,不留空隙,不能猶豫,不能心急”的原則,把各自的責任區巡了個“底兒朝天”。滅火主管帶著所有滅火人員,全副武裝,穿著戰斗服分坐在兩輛消防車上,克服酷暑和疲勞,嚴陣以待,隨時出擊。在消防官兵的護衛下,奧足賽上海賽區的各項消防保衛任務圓滿完成。
2010年5月1日世博會開幕,我們8800多名消防官兵全力以赴,全面構筑世博消防安全“水陸空”立體防線,確保世博消防安保工作萬無一失和上海城市安全運行。10月31日晚,當總理宣布世博會閉幕后,我們全體上海消防官兵無不歡心雀躍,特別是參與世博一線保衛上海消防官兵的心情更是激動不已,感慨萬分。184天“零火災”記錄!上海消防官兵用全勝的戰績,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完美答卷。
光陰如梭,在這條光榮的長廊里,上海已有38位消防官兵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翻開建國后上海消防英烈的名冊,最早的記載是張保江,上海消防處科員,1958年犧牲,年僅25歲。
1979年5月30日,這對當時的上海市公安局消防處來說,是最為悲痛的一天。因為在那一天,消防處瞬間痛失了13名親密戰友。衛淑海、蔡煜、顧龍發、魏可可、袁福良、周其林、李文富、陳鋼、俞耀亮、黃生林、唐永根、崔榮連、孫建明共13名干部、戰士,在執行蘇州“七子山”銷毀舊彈藥中遭遇爆炸,不幸罹難,以身殉職。
1996年11月21日,上海市東溝船廠“車14”號渡輪發生火災,高橋中隊楊波作為第一批力量下到艙內進行偵察和內攻滅火。在搜救最后一名施工人員時,最終因體力透支而昏倒在艙內,獻出了自己年僅20歲的年輕生命……
在危機四伏、困難重重的救援現場,這些消防官兵以忘我的奉獻,為我們上海的消防事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透過歷史的云煙,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詮釋著具有豐富內涵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他們的精神已成為人們心中一座座永遠屹立的豐碑。
從他們身上,我終于明白了這身綠軍裝的份量!綠色,是最樸素的顏色,代表了軍人踏實,謙遜的性格氣質;綠色,是最有生機的顏色,沙漠會因為仙人掌的一點綠色,而煥發生機;綠色,是最有希望的顏色,多少年來,我們消防官兵用蓬勃的綠色演繹著一曲曲生命的贊歌,用行動在詮釋著綠色的內涵。那綠色長城中將有我們印證著瑰麗的年輪和豪邁的青春;那壯美的軍樂聲中,將有我們吟唱高歌的節奏和鏗鏘的足音;那橄欖綠的青春中,將有我們用熱血和執著打造的無悔人生路……
綠色,調和著的一種青春激情與生命成熟的偉大,深深感動著我、鼓舞著我、激勵著我。作為上海消防基層中隊的一名官兵的我,愿在綠色中尋找自己人生的坐標,在綠色中接受生命的洗禮。如果真到了為祖國而戰的那一刻,我也會把我的人生雕刻成一幅轟轟烈烈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