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科技園土地利用管理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天津高新區緊密結合創建國家創新型園區發展戰略,深化提升了產業與空間發展規劃,對政策區發展提出明確的要求。同時南開科技園按照南開區委、區政府的部署,結合自身發展需求和南開區區域發展定位,對原有規劃范圍內的可利用空間重新整合,在本次修編過程中提出了“一橫、兩縱、三區”作為南開科技園核心區的產業空間發展規劃構思,得到了天津規劃設計研究院二所,南開區規劃分局和法國達思建筑設計咨詢(上海)有限公司的支持,*年底天拖地區(含南開工業園)、科貿街地區(含科研基地)的區域城市空間設計規劃分別通過了天津市、南開區規劃指揮部的批準。
南開科技園“一橫、兩縱、三區”核心區總控面積4.21平方公里。即一橫——鞍山西道及規劃延長線(天拖北道);兩縱——白堤路、紅旗路的雅安道至復康路地段;三區——科研基地、天拖科技企業總部基地、南開都市科技工業園。各自區域范圍及發展功能如下。
一、南開科技園核心區東部
科貿街地區、科研基地。區域規劃面積2.3平方公里,邊界走向為:航天道-白堤路-湖鏡道-松杉路-湖泊道-南豐路-湖影道-玉泉路-鞍山西道南側-鞍山西道北側-南豐路-西湖道-興泰路-靈隱道-蘇堤路-飛云道-天寶路-西湖道-白堤路西側-鞍山西道-元陽道-津河。
1、科貿街地區,以鞍山西道和白堤北路為地區發展的主軸線,沿線著重發展商務辦公綜合區。規劃設計鞍山西道與白堤路交叉口附近為科貿街的核心區域,集綜合商貿服務功能為一體,立足于現狀發展電子科技產品銷售、科技產業孵化與辦公的優勢,發揮專業科技產品銷售、科技信息集散、技術成果轉化以及現代咨詢金融服務業等綜合功能。空間設計沿鞍山西道50%的地塊為拆除地塊,部分建筑質量較好或具有特色的居住地塊定為保留地塊,白堤北路與西湖道周邊地塊內現狀四類居住用地及工業用地調整為拆遷用地,用于科貿街地區回遷居住建筑的建設地塊,合計總建筑拆遷量62.96萬平方米,新建建筑量158.31萬平方米,涉及地塊27個。鞍山西道以東現狀天津大學地塊內,將著重發展以建筑配套、咨詢服務、科技人才培訓與交流、新技術產品展示等功能為主,與天津大學形成協議開發的創意產業發展區。
2、科研基地,以白堤南路與航天道之間的區域為發展重點,充分發揮周邊科教智力氛圍,發揮科研機構聚集優勢,集中市、區科技資源和科技服務功能,推進引導企業創新,促進產學研一體化進程,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科技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形成立足天津、服務環渤海的科技研發區。空間規劃設計沿航天道以北、航天道以北航海道以南現狀二級科研辦公建筑逐步更新改造,提高開發強度,體現空間聚集性,合計總建筑拆遷量50.63萬平方米,新建建筑量157.65萬平方米,涉及地塊13個。
核心區東部區域通過集合街區的設計以及商業貿易、科技研發和商務辦公混合功能的設置,改善了科貿街沿線現狀科貿功能建筑布局零散的局面,增強了各類產業及功能在地域上的集聚,創造出科貿街地區適合于經濟互動的平臺和溝通交流的空間。
二、南開科技園核心區西部
天拖科技企業總部基地、南開都市科技工業園
1、天拖科技企業總部基地
區域規劃面積0.99平方公里,邊界走向為:保澤道—紅旗路—鞍山西道延長線(天拖北道)—快速環路。
區域發展充分結合周邊區位政策、人才智力、科技研發等條件,在地區功能設置和規劃結構上充分體現并利用現狀資源的優越性,突出強化集科研成果轉化、產品展示、商務經濟為一體的服務中心功能,與華苑產業園和濱海新區的發展形成錯位和聯動,以高附加值的服務性產業和創智產業為主,為新興的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與服務。規劃設計總建筑面積180萬平方米,商業、商務辦公建筑面積57.9萬平方米、科研辦公建筑面積98萬平方米、會展建筑面積5.8萬平方米、酒店建筑面積9.5萬平方米、居住型公寓建筑面積8.7萬平方米。
該區域集科研成果轉化、產品展示、商務經濟為一體的科技總部經濟服務中心功能,將與科貿街地區科技貿易的綜合服務功能共同構成集研發、成果、貿易為一體的科技產業服務鏈,成為輻射整個北方地區的聯系紐帶。
2、南開都市科技工業園
區域規劃面積0.93平方公里,邊界走向為:鞍山西道延長線(天拖北道)—紅旗路—西湖道—資陽路。
區域以多年形成的科技工業發展為基礎,加速整合發展空間。規劃設計蘭坪路以東現狀一級工業建筑逐步更新改造,提高利用強度,體現產業集群優勢,合計總建筑量136.13萬平方米,產業園建筑面積122.36平方米,商務辦公面積13.77萬平方米,涉及地塊38個。
該區域通過整合科技工業發展空間,著重發展光電子高科技產業群,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形成持續增長的現代都市科技工業群體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