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業土地節約集約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府有關部門、直屬有關單位:
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土地資源配置,緩解用地供需矛盾,切實提高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全面完成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目標任務。結合我縣實際,現就做好2011年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切實提高對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的認識
加強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是加快經濟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有力舉措,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客觀需要,更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和工作任務,各鎮(街道)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增強做好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一方面要牢固樹立寸土寸金的理念,轉變原有用地習慣,對新引進項目既要看項目準入條件,更要看稅收貢獻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防止供地項目占而不建、建而不產現象發生;另一方面要加快轉變投資項目新增用地模式,引導企業實行合資合作和兼并收購,鼓勵企業致力于盤活存量、少用增量,積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同時,要運用經濟杠桿,實行存量土地二次開發和“退二進三”、“退低進高”、“騰籠換鳥”,完善企業用地退出機制,鼓勵和引導企業置換閑置土地、低效土地,確保土地高效利用。
二、明確2011年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的目標
從2008年我縣實施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工作以來,通過政府主導、市場引導、依法督導和政策激勵等措施,充分調動各主體和企業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積極性,各主體做到年初有計劃、實施有項目、推進有專人,促進了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2011年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目標是:全年節約集約利用土地1000畝;消化利用轉而未供土地突破2000畝;閑置2年以上土地處置率突破75%;盤活存量廠房面積突破15萬平方米;土地出讓合同約定開工率突破90%。
三、進一步強化2011年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的措施
2011年是縣委、縣政府提出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四年目標的最后一年。各鎮(街道)要進一步樹立“只有節約集約用地,才能保障發展用地”的理念,通過內涵挖潛、盤活存量、淘汰落后產能等途徑,加大技術改造力度,不斷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實現經濟社會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1、堅持“三個結合”,切實加強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各鎮(街道)、縣開發區要充分調動企業節約集約用地的積極性,切實提高對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思想認識,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分解目標,落實措施,積極推進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注重“三個結合”,做到與產業結構優化相結合,與產業集聚相結合,與發展總部經濟相結合。縣國土、建設、經貿等部門要切實履行好職責,進一步加強對節約集約利用工業用地項目的指導和服務;縣財政和稅務部門要完善政策激勵機制,加快政策兌現。
2、堅持“三力合一”,不斷加大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力度。要按照“政府推動、政策拉動、企業主動、法律逼動”的工作要求,通過“騰籠換鳥、退低進高、提高容積率、增加投資強度”等方法,掌握一批計劃實施的節約集約利用土地項目,明確開、竣工時間,強化措施、著力推進。要做到“三力合一”,即政府引導力、企業主體力、市場配置力。政府引導力就是在政策扶持和項目準入評估的基礎上,鼓勵和引導企業將存量變增量;企業主體力就是要利用行政和經濟等倒逼機制,逐步由“要我集約”向“我要集約”轉變,“被動服從”向“主動出擊”轉變;市場配置力就是要調整和完善征地價格及級差地租,科學、合理設置用地“門檻”,營造公平、合理的用地價格競爭秩序。
3、堅持“三量并舉”,積極創新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方式。要借鑒先進市縣節約集約利用工業用地的方法和經驗,著力創新工作方式,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效能。要堅持“三量并舉”,即盤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容量。盤活存量就是要將年度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目標納入各主體的綜合考核,完成目標任務的獎勵土地指標,完不成目標任務的提高復墾土地縣收指標比例;對2007年以來通過招拍掛新增的用地項目,進行履約清理;用好增量就是要嚴把新增用地項目準入關,實行項目準入定量評估、項目實施動態跟蹤、項目竣工承諾履約評估;提高容量就是要在省建設用地“雙控”指標基礎上,將投資強度、建筑容積率、建筑密度提高10%,對新增用地的掛牌項目達不到要求,相應核減用地面積。
4、堅持“多管齊下”,合力推進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工作是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緩解用地供需矛盾的重要舉措,也關系到我縣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各鎮(街道)、各有關部門要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營造氛圍,著力推進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一要淘汰落后產能,騰出發展空間。進一步完善落后產能淘汰機制,建立健全資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和減排壓力大的企業的倒逼轉型機制,加大直徑3米以下水泥粉磨機、1000噸級造紙生產線、3000萬標磚生產線的淘汰力度;二要挖掘潛力,開展零增地招商和技改。進一步創新產業招商方式,積極推介存量招商項目,引導企業利用現有設施開展項目投資和技術合作;鼓勵企業利用現有廠房、土地積極實施改建或加層廠房和利用地下空間等方式擴大生產規模,多渠道、多方式盤活閑置存量資產,力爭全年盤活存量廠房15萬平方米;三要強化監管,提高供地項目履約率。進一步加強土地出讓合同管理,強化供地投資項目履約督查,嚴肅查處違約、違規項目,力爭土地出讓合同約定開工率達到90%以上。縣行政審批中心要把好項目準入預審關,建立項目準入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介機制,實行項目新增用地履約承諾與履約結果掛鉤評介;縣建設、國土、經貿等部門要把好建設用地規劃和政策執行關,嚴禁違章建筑和違法用地項目產生;縣級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強化輿論監管,努力在全社會營造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