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益林發展工作安排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強化宣傳,提高認識。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的確立與全面實施,不僅為加快我市林業生態建設、鞏固生態建設成果、保障林業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而且是林業利益機制的探索和重大創新,可以使公益林的所有者和經營者得到應有的利益,維護了廣大林農的合法權益,進一步調動他們保護和建設公益林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公益林建設,推進林業分類經營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從根本上解決林業發展的動力和機制問題,促進林業的健康發展和林業建設的良性循環。特別是對于生態區位重要、經濟相對落后、生態建設任務繁重、而又投入不足的我市來講,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做好對重點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工作的宣傳,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的有關政策家喻戶曉,為加強重點公益林的保護和管理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二、加強領導,組建機構。各縣(區)政府一定要把實施好重點公益林建設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全會精神、中央《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的具體行動,作為加快生態建設、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的重大舉措,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一是要把重點公益林補償工作納入到林業建設目標責任制進行考核。實行政府負總責,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林業部門具體實施,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真正實現對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齊抓共管。二是要加強領導,成立機構、確定專人,全面負責重點公益林建設的項目實施、組織管理和協調指導工作,市政府已成立了由副市長任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林業局局長任副組長,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林業局、市國土資源局、市農牧局、市環保局、市水保局、市林調隊等單位為成員的市重點公益林建設領導小組,在市林業局設立了辦公室,抽調人員專抓此項工作。各縣(區)也要成立相應的機構,確保全市重點公益林建設工作順利開展。三是要加強監督檢查,對重點公益林管護責任制是否落實、補償資金是否落實到位等情況要開展定期不定期的檢查,對管護措施不落實造成森林資源破壞,資金使用不合理違返財經紀律的要嚴肅進行處理。同時,要開展調查研究,幫助基層解決工程實施中存在的一些困難和問題,確保重點公益林建設工程順利實施。
三、落實任務,從嚴管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能否得到順利啟動實施,其核心就是能否把重點公益林管護好、建設好。為此,一要盡快落實管護任務。各縣(區)、各單位要盡快制定實施方案,把省上分配下達的重點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任務,按照區劃落實到國有和集體林場的管護站點,落實到山頭地塊,落實到鄉村和農戶。要根據《森林法》和《森林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按照權屬構成、分布區域和管護難度等情況,合理劃定重點公益林管護責任區,把管護任務落實到各相關單位、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具體管護人員。二要建立重點公益林管護責任制。各縣(區)林業局要與其管轄的有重點公益林管護任務的國有林場、自然保護區、村集體和集體林場等簽訂管護合同。各有關森林經營單位和村集體均應根據重點公益林的分;市特點和管護難易程度等因素,劃定管護責任區,配備專職或兼職護林員,并與其簽訂管護合同。要明確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各類森林經營單位和森林管護人員的責任、權利和利益。建立相應的工作考核、獎懲制度,確保森林生態效益的補償資金、面積任務、管護人員責任真正落到實處。要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對在公益林保護管理中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的工作人員,依法嚴肅處理,決不姑息遷就。并要在重點公益林管護區周邊明顯處,如山口、路口、溝口和河流交叉點等設立永久性標牌,立碑公示。三要明確林地權屬。對重點公益林尚未依法取得林權證的,盡快申請辦理,做到林有主、主有權、權有責。要加強重點公益林林地管理。不得隨意征占用林地,確需征占用的,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從嚴控制,嚴格審核審批,并按照占補平衡的原則恢復相應數量的林地。四要全力做好“三防”工作。進一步加強森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工作,加大對亂砍濫伐林木、亂捕亂獵野生動物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千方百計確保森林資源安全。五要力求公正透明。特別是對集體、私有的重點公益林,在落實補償前,必須通過深入細致的工作,對各農戶經營的公益林面積、所在位置、四至情況、補償金額等全面核實,進行張榜公布,嚴格做到公正透明,接受群眾監督。
四、科學培育,提高效益。要認真研究和探索公益林可持續經營的模式和途徑,因地制宜地制定公益林保護經營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對殘次公益材進行撫育和補植改造,對公益林范圍內的荒山荒地、林中空地要盡快落實造林任務,加強經營管理,優化林分結構,提高森林質量,真正使公益林形成一個高效、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發揮出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五、嚴格資金管理,確保安全運行。重點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是一項長期工作,也是一項政策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工作,牽扯多個部門,涉及千家萬戶。因此,各縣政府及林業和財政主管部門要按照國家政策要求,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和資金管理制度。一要嚴格按法規辦事、按政策辦事、按制度辦事,嚴格執行《中央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管理辦法》和《省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實施細則》,按照規定用途使用資金,該發放到戶的—定要發放到戶,該發放到某個單位的應該發放到某個單位。對于公共管護支出、護林人員勞務支出等,要做到專款專用,定期公示,絕不能變通。從制度和機制上確保資金安全運行。二要加強補償基金使用的監督檢查,要逐步推行管護費用定額定員支付和其他費用的報帳制辦法,建立資金使用違紀責任追究制度。三要增加資金使用的透明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確保資金用到實處。四要按照縣級自查、市級抽查、省級復查、國家核查的層次,組織好基金使用的檢查驗收,從驗收環節嚴格把關,確保基金合理使用,做到安全運行。
六、健全檔案,規范管理。檔案是政策兌現的依據。要定期開展公益林資源的動態監測,完善圖表卡冊資料,建立資源管理檔案和信息管理系統,及時掌握公益林的資源變化和生態功能狀況,為強化保護管理和兌觀政策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