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促進鄉鎮衛生服務管治實施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切實提升區縣基層醫療衛生工作,積極推動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根據《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推進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的意見》、《省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二期建設方案(-年)》和《中共縣委縣人民政府關于深化農村醫療衛生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現就推進鄉鎮(街道)衛生院(以下簡稱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包含社區衛生服務站,下同)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以下簡稱鄉村一體化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目的意義
按照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通過實行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合理規劃和配置鄉村衛生資源,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能力,促進新農合制度的鞏固和完善,推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健康持續發展,滿足廣大居民的醫療衛生需求,切實加強我縣基層醫療衛生工作。
二、目標要求
到年底,全縣基本型鄉村一體化管理達到100%,緊密型鄉村一體化管理達到50%以上,到年,全縣緊密型鄉村一體化管理達到100%。
三、主要內容
(一)功能定位
基本型鄉村一體化管理是指在縣衛生局統一規劃和組織實施下,以鄉鎮(街道)為范圍,對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行政、業務、藥械、財務和績效考核等方面予以規范的管理體制。緊密型鄉村一體化管理就是在上述規范管理基礎上,村衛生室的人、財、物統一由鄉鎮衛生院管理。在鄉村一體化管理中,鄉鎮衛生院受縣衛生局的委托,負責履行本轄區內衛生管理職責,在向居民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等綜合服務的同時,承擔對村衛生室的管理和指導職能;村衛生室在鄉鎮衛生院統一管理下,承擔行政村或社區的公共衛生服務及一般疾病的初級診治等工作。
(二)加強機構的設置規劃與建設
根據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綜合考慮轄區服務人口、居民需求以及地理條件,本著方便群眾和優化衛生資源配置的原則,合理設置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
1、按照每個建制鄉鎮(街道)至少要有一所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的原則,設置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5家,其中,處于區域中心的設置中心衛生院,分別為黃宅、白馬、檀溪等3家中心衛生院;其它鄉鎮設置為衛生院,分別為浦陽街道、仙華街道、浦南街道、鄭家塢、鄭宅、巖頭、前吳、花橋、杭坪、虞宅、大畈、中余等12家衛生院。
2、按照居民出行20分鐘可到達的要求,由鄉鎮衛生院下設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60家。原則上,對村型較大,人口較多,自然村較為分散的行政村,可設置為社區衛生服務站;對人口較少的行政村可合并設立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則上不再設立村衛生室。
3、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標準,采取新建或改建、修繕的方式,按期完成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房屋建設。其中,新建村衛生室的選址要與村莊建設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結合,由鄉鎮(街道)按規劃要求負責建設用地落實的牽頭協調,村衛生室所在村民委員會應無償提供建設用地,縣發改、經貿、國土、建設等部門不收取新建醫療機構相關規費;改建的村衛生室可利用現有閑置國有資產或村委會公房進行適當修繕。
(三)加強人員的準入與執業管理。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衛生技術人員執業應當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和《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規定的條件。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衛技人員配備要達到《省社區衛生服務站基本標準》的要求。新進入村衛生室的人員應當具備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資格,暫時達不到這一要求的新進入村衛生室衛技人員,必須具有醫學院校中專以上學歷,并在規定時間內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未取得執業資格前不得獨立執業。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和《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基本標準》等有關法律法規及文件,加強對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衛生人員的執業準入管理,從事醫療、護理、公共衛生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必須經衛生行政部門注冊,并在規定的執業地點和執業范圍內執業。選擇具有一定管理水平和專業素質的人員擔任鄉、村醫療衛生機構的負責人。
按照分類管理的原則,鄉村醫生的養老保險按有關規定執行。
(四)加強業務管理。建立健全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規章制度和業務技術流程,嚴格規范診療行為,做到規范服務,記錄完整。加強服務質量管理,采取積極措施,預防醫療差錯和事故,確保醫療安全。積極推動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使用適宜技術、適宜設備和基本藥物。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要按照要求,為轄區居民提供規范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協助專業機構落實重大公共衛生項目。村衛生室要在鄉鎮衛生院的統一部署和指導下開展公共衛生服務。
建立健全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衛生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和培訓制度。支持鄉、村衛技人員參加醫學學歷教育,鼓勵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參加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制定和完善有關優惠政策,吸引執業(助理)醫師和醫學院校大中專畢業生到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工作。鄉、村衛技人員應當定期到上級醫療衛生機構進修學習,積極參加崗位培訓,不斷更新知識,提高專業技術水平。鄉鎮衛生院要制定村衛生室從業人員培訓計劃,通過業務講座、臨床帶教和例會等多種方式加強對村衛生室的業務指導,切實提高村衛生室從業人員的業務技術水平。按照《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和《省鄉村醫生考核及再注冊工作實施細則》的要求,鄉鎮衛生院受縣衛生局的委托對鄉村醫生開展執業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鄉村醫生繼續執業的依據。
(五)規范藥械管理。按照統一部署,逐步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要創造條件,積極把村衛生室納入基本藥物制度實施范圍,并落實補償政策。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應按照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方案嚴格執行藥品配備、使用、銷售、采購、配送等相關規定,禁止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從非法渠道購進藥品。縣衛生局要加強對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人員合理用藥的教育、培訓和日常監督管理,切實維護群眾用藥安全。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加強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醫療器械的購置、使用等管理。
(六)規范財務管理。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應當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會計制度,規范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加強對經濟活動的控制和監督,完善財務管理體制,做到收費有單據、賬目有記錄、支出有憑證,要公開醫療服務和藥品收費項目及價格。縣衛生局要定期開展對鄉、村醫療衛生人員財務管理有關規定的教育和培訓,樹立正確財務理念,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七)加強績效考核。縣衛生局要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制定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績效考核辦法,建立以服務質量和服務數量為核心、以崗位責任與績效為基礎的考核和激勵機制,調動人員積極性,促進鄉、村衛生機構運行機制的轉變。縣衛生局定期組織對鄉鎮衛生院進行績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政府補助經費和績效工資的發放依據。鄉鎮衛生院在縣衛生局的監督指導下,定期開展對下轄村衛生室的績效考核,對村衛生室的考核結果作為政府補助經費的發放依據。
納入緊密型鄉村一體化管理的鄉村醫生由縣衛生局負責聘用,符合條件的人員,可參加鄉鎮衛生院事業人員公開招考,擇優聘用,鄉鎮衛生院對村衛生室人員實行統一調配管理。在實現信息化的基礎上,逐步將新農合門診報銷延伸至村衛生室。
四、完善保障措施,加強組織領導
(一)加強組織領導。鄉村一體化管理是深化農村醫療衛生體制的有效舉措,縣政府將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和督導考核,并把鄉村一體化管理納入鄉鎮(街道)目標責任考核。各鄉鎮(街道)、有關部門和村委會必須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列入本地社會事業發展規劃,著力推進鄉村一體化建設。
(二)加大財政投入。縣財政加大對緊密型鄉村一體化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經費補助,其中,新建社區衛生服務站每個補助30萬元、改造的每個補助8萬元;新建村衛生室每個補助10萬元、改造的每個補助4萬元;同時,每個緊密型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安排開辦經費1萬元。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后,對按政府要求完成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任務的村衛生室,按定額標準安排運行補助。村衛生室運行經費的發放以績效考核結果為依據。
(三)加強監督指導。在實施鄉村一體化管理過程中,要及時總結一體化管理經驗,逐步完善制度建設。采取積極措施,切實保護好鄉村醫生的合法權益,不得向村衛生室和鄉村醫生收取國家規定以外的任何費用。支持鄉村醫生依法執業,堅決打擊非法行醫,為鄉村醫生創造良好的執業環境。對做出突出成績的鄉村醫生,給予獎勵和表彰。
鄉村一體化管理是一項為民辦實事的民心工程。各鄉鎮(街道)和有關部門要相互配合和支持,積極調查研究,統籌衛生資源,合理調整布局,明確鄉村一體化管理的目標和任務。通過實行鄉村一體化管理,促進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共同發展,確保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推動醫改各項任務在基層的落實和醫改目標的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