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20年糧食生產工作實施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認真貫徹落實關于“穩定糧食生產”的重要指示,按照上級有關部門的要求和部署,以“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提質增效”為基本,全力推進我鎮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確保2020年全鎮糧食產量比2019年穩中有增。經黨政聯席會議決議,現就做好我鎮2020年糧食生產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千方百計穩定糧食面積
(一)明確糧食生產任務。鎮黨委堅持把糧食生產作為全年重要工作來抓,2020年全鎮糧食總面積要達到7.42萬畝以上,總產3.37萬噸以上,其中早稻面積3.43萬畝,高檔優質稻面積2.8萬畝,全鎮2個國家糧食監測點及周邊范圍雙季稻種植要達100%。
(二)嚴格執行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從嚴管控非農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強化設施農業用地監管,嚴禁以設施農業用地為名從事非農建設。堅決制止亂建濫挖耕地行為,加大違法占用耕地查處力度,保障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穩定。
(三)堅決遏制耕地拋荒。實行耕地拋荒零容忍,建立耕地拋荒約束機制。根據中央“種地得補貼,不種地不得補貼”的精神,按政策規定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一是對拋荒的耕地,不得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二是要精準發放雙季稻補貼,真正實行“多種多得”。對已作為畜牧水產養殖場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糧田轉為設施農業用地、非農建設征(占)用耕地等已改變用途的耕地,以及常年拋荒地、占補平衡中“補”的面積和質量達不到耕種條件的耕地不得再發放補貼。下大力氣整治耕地拋荒,對常年拋荒稻田實現復墾復種的按200元/畝進行獎勵。對長期外出又不愿意轉包,連續2年棄耕拋荒的農戶,依照已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原發包單位應當終止承包合同,收回發包的基本農田,實行他人流轉耕種。采取集中流轉、代耕代種、聯耕聯種等方式推動拋荒耕地復種。對轄區內集中連片拋荒1畝以上,對有關人員及責任田承包人嚴肅處理。
(四)切實抓好國家糧食監測點工作。我鎮村和村兩個糧食監測點樣方內面積雙季稻種植要達到100%,驗收通過后,縣財政將按300元/畝給予一定的生產及水利設施的支持。
(五)實施重大關鍵技術推廣行動。大力發展早稻集中育秧,以專業化服務組織、農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地方育秧能手等新型主體為抓手。通過辦樣板示范帶動全鎮集中育秧工作,完成早稻集中育秧可插大田面積1.5萬畝以上。鼓勵發展機械化育插(拋)秧,控制直播。推廣合理密植、安全齊穗、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稻田綜合種養、稻油輪作“三化”和機收再生稻“四防一增”等重大技術和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實現主推技術規范化。
二、多措并舉穩定糧食總產
(一)以湘米產業工程為依托,在我鎮李花村、宋橋村、村等村創建萬畝綠色、高產、高效雙季稻示范片。通過政府采購形式采購一批產量高、品質優、抗性強的高檔優質稻品種免費發放給示范片農戶種植,實行一片一種,采取統一推廣各項關鍵增產技術,示范帶動全鎮水稻綠色、高產、高效生產。
(二)提高農業機械社會化服務水平。規范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調動農民購機用機積極性,更新農業機械設備,有計劃組織農機跨區作業。大力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著力補齊水稻育秧、栽播等環節機械化生產短板,大幅提高機插比例,嚴格控制水稻直播。重點推進機插秧、機拋秧、統防統治、稻谷烘干等機械化生產薄弱環節的社會化服務。引導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周邊農戶提供全程或菜單式社會化服務,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三)科學做好農業防災減災。加強干旱洪澇等災害監測預警,及早做好防災技術和物資準備,重點做好災情風險事前早防控、事后早管控等系列措施。制定農作物分區防控預案,嚴防嚴控水稻病蟲害和草地貪夜蛾等重大農作物病蟲害發生。充分發揮農業保險化解農業風險作用,支持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購買農業保險,完善農業保險的災情核查、評估及依法依規據實理賠。
(四)構建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開展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和服務,做好高檔優質稻配套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工作,抓好農業技術配套組裝,加快農業科技成果推廣,強化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建設,組成專業技術服務小組,分赴每個村指導農業生產。
(五)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業現代化。培育一批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新型職業農民。加快構建糧食生產全過程的農機、植保、農技、農資等專業化服務隊伍,鼓勵農業專業化服務組織開展代耕、代育、代插、代管、代防、代收、代銷和統測統配統施等農業生產各個環節的服務,切實解決好“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等突出問題。
三、強化領導穩定糧食政策
(一)強化組織領導。壓實各級糧食生產工作責任,實行鄉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包種植大戶的工作機制。通過層層壓實責任,把目標任務落實落細,實行臺賬管理。加強協調,推動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幫助糧食經營主體和農民群眾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完成好我鎮糧食生產任務,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二)完善惠農政策。加大力度宣傳雙季稻生產,對耕地地力補貼、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補貼、稻谷價格補貼、農機補貼、政策性保險、商業貸款貼息和糧食收購等系列惠農政策進行廣泛的宣傳,最大限度發揮政策激勵效應。
(三)強化政策激勵。充分發揮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資金的激勵和引領作用。對面積在50畝以上申報2020年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戶除完成早稻集中育秧面積外雙季稻面積達80%以上的按實際種植面積每畝給予100元的獎勵(對冬種油菜田在5月10日前插完秧苗的可以計入早稻面積),對既沒有完成早稻集中育秧任務,雙季稻種植面積又沒有達到80%的,不能申報2020年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戶。
(四)加強督查考核。把糧食生產納入對各村的年度績效考核,考核內容包括早稻備種備耕、遏制拋荒、雙季稻面積落實、糧食監測點面積落實、雙季稻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基地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各項惠農政策落實、秋冬種落實等。鎮政府將不定期對各村糧食生產工作進行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