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五保戶供養指導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調整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切實做到“按標施保、應保盡保”;足額安排財政預算,保障供養資金按時發放;加大鄉(鎮、區)敬老院建設管理力度,不斷提高集中供養率;嚴格鄉(鎮、區)敬老院建設標準;加強領導,確保各項農村五保供養政策的落實;進行講述。其中包括:提高五保對象供養標準、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土地耕種收益情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資金實行社會化發放、由銀行直接發放到戶、加快鄉(鎮、區)敬老院建設進度,確保年度責任目標如期完成、加大財政投入,確保鄉(鎮、區)敬老院正常運行、加強敬老院服務管理,逐步提高集中供養率、五保供養機構以鄉(鎮、區)敬老院為主體,村辦敬老院為補充、統籌規劃、合理設置敬老院、完善農村五保供養制度、切實保障五保對象這一特困群體的基本生活、成立專門的領導機構、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協調配合、鄉(鎮)政府和工業區管委會具體實施等,具體材料詳見:
為進一步做好我市農村五保供養工作,保障農村五保對象的生活權益,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好全市農村五保供養工作的通知》(**政〔20**〕58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調整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切實做到“按標施保、應保盡保”
為切實保障農村五保對象的生活不低于當地群眾的平均生活水平,根據我市近幾年經濟發展情況,市政府決定從20**年1月1日起,將農村集中供養的五保對象供養標準由每人每年15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800元,分散供養的五保對象供養標準由每人每年10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100元。要切實做到“按標施保、應保盡保”,對各種人為降低供養標準的做法,堅決糾正。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將承包土地交由他人代耕的,其收益歸該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所有,此項收入不計入五保對象的供養標準。各鄉(鎮、區)要嚴格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審批程序,規范五保供養管理工作,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將符合農村五保供養條件的人員全部納入供養范圍。
二、足額安排財政預算,保障供養資金按時發放
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市政府將五保供養資金足額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省、**市下撥的五保轉移支付和專項補助資金也要全部用于五保供養。有農村集體經營等收入的村,可以從農村集體經營等收入中再安排一些資金,用于補助和改善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生活。各鄉(鎮、區)要設立農村五保供養資金發放專戶,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市財政部門要根據市民政部門按季度提出的五保對象用款計劃,于每季度第一個月初將當季五保供養資金撥付到市民政部門的資金專戶,確保資金及時足額發放。集中供養資金由鄉(鎮、區)按季度直接撥至敬老院。分散供養資金要全部實行社會化發放,由銀行直接發放到戶。禁止鄉(鎮、區)和村組直接發放五保供養資金現象。智障、肢殘以及老幼行動不便的五保供養對象,其供養金領取卡(存折)要由其指定親友或受委托的代養人為其保管支取。
三、加大鄉(鎮、區)敬老院建設管理力度,不斷提高集中供養率
(一)加快鄉(鎮、區)敬老院建設進度,確保年度責任目標如期完成。按照省政府“十一五”末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達到60%的總體目標,各鄉(鎮、區)和市民政等有關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鄉(鎮、區)敬老院建設進度,確保我市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逐年提高。20**年,全市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要達到40%以上。敬老院建設以鄉(鎮、區)投入為主,市政府將按照全市敬老院建設資金總量安排本級財政年度預算,并根據各敬老院施工進度及時撥付建設資金。同時,對敬老院建設進度快、質量優、入住率高的鄉(鎮、區)進行以獎代補。
(二)加大財政投入,確保鄉(鎮、區)敬老院正常運行。市政府將把鄉(鎮、區)敬老院運行經費、服務人員工資和日常修繕費等統一納入財政預算,鄉(鎮、區)敬老院日常運行經費按入住五保對象每人每年不低于1000元的標準統一核撥。原則上各鄉(鎮、區)敬老院服務人員與供養對象按照不低于1:7的比例配備,并按規定簽訂勞動合同,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敬老院服務人員工資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新晨
(三)加強敬老院服務管理,逐步提高集中供養率。鄉(鎮、區)敬老院的創辦、解散必須經市民政部門審批,并上報**市民政局備案。市民政部門要加強對敬老院管理和服務人員的培訓,提高工作人員整體素質。各鄉(鎮)政府、工業區管委會要將敬老院財產納入國有資產登記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各敬老院要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嚴格落實崗位責任制,開展優質服務,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集中供養水平。
四、嚴格鄉(鎮、區)敬老院建設標準
五保供養機構以鄉(鎮、區)敬老院為主體,村辦敬老院為補充。各鄉(鎮、區)要根據其經濟條件、供養對象總人數等實際情況,統籌規劃,合理設置敬老院。原則上一個鄉(鎮、區)必須有一個敬老院。新建敬老院選址要選擇環境好、交通便利、沒有安全隱患的地方,科學規劃,適度超前,合理布局。敬老院建設應符合國家建設部、民政部《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建標〔**〕131號)要求。鄉(鎮、區)敬老院建設用地原則上不得少于10畝,床位設置一般不少于50張,每間住房實用面積不少于15平方米,并配備與入住人員需求相適應的廚房、餐廳、文化娛樂室、衛生間、浴室、值班室等基本輔助設施。同時,要為敬老院預留種植、養殖場地,幫助其發展生產自救,減輕財政負擔。
五、加強領導,確保各項農村五保供養政策的落實
完善農村五保供養制度,切實保障五保對象這一特困群體的基本生活,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各鄉(鎮)政府、工業區管委會要充分認識做好新形勢下農村五保供養工作的重要性,加強領導,統一部署,強化措施,責任到人,切實研究解決五保供養工作的實際問題。要不斷加大財政投入,積極鼓勵社會捐助,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扶弱濟困的傳統美德,逐步加快敬老院建設步伐,提高集中供養率,推動全市敬老院建設再上一個新臺階。市政府已將五保對象集中供養工作納入政府責任目標體系,成立專門的領導機構,形成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協調配合、鄉(鎮)政府和工業區管委會具體實施的工作機制。市民政、發改、財政、國土資源、建設等有關部門要統籌安排,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農村五保供養工作。年底,市政府將對各鄉(鎮、區)五保供養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績效考核,對工作成績突出的給予獎勵,對未完成年度目標的實行責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