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加強地方金融健康發展指導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國進一步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全市金融機構要結合地區經濟發展實際,認真落實好國家貨幣信貸政策,積極調整信貸結構,突出信貸支持重點,合理增加信貸投放,充分發揮信貸資金支持地方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基礎核心作用。
一、進一步創新信貸支持方式,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有效促進地區經濟快速發展
年,我市金融機構貸款增量和增速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對促進我市經濟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但橫向看,我市信貸增長的增速還遠低于全國和全區平均水平,去年全市貸款增加額僅占全區貸款增加額的5.3%,貸款增速低于全區平均增速11.5個百分點;從經濟發展特點看,我市還處在以投資拉動為主的開發型經濟階段,經濟起飛尚需大量資金投入,信貸總量小、增速較低還不能滿足地區經濟發展規模和速度的要求。年,全市金融機構要認真結合地區經濟發展實際,創新信貸支持方式,加大信貸支持力度,以更好地促進我市經濟快速發展。
(一)影響我市去年信貸增速相對較緩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銀企項目對接不及時、信息溝通錯位而造成的信貸投入效果不理想、資金投入效率相對較低,制約了資金投入的進一步增長。從今年開始,要重點改變過去事后的銀企項目對接模式,全面實施銀行提前介入的項目對接模式,以進一步暢通我市融資渠道,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1、企業立項時,如需信貸支持,應在項目考察評估階段邀請1-2家銀行介入,使銀行及時掌握項目信息,并確定貸款授信意向,使項目審批和貸款審批同步,從而減少評估環節,加快信貸授信審批速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銀企對接。
2、金融機構要積極主動參與地區企業項目的前期評估工作,及時了解貸款需求信息,對可以授信的項目,在評估信息共享的基礎上及時按信貸審批程序加快授信審批,確保信貸資金及時到位。
3、加大對銀行信貸支持項目建設情況的考核,將銀企項目對接結果納入政府對金融機構的考核中。在全市建立起銀行提前介入的貸款需求信息溝通機制和平臺,使所有金融機構都能在第一時間了解準確信息,改變現有的貸款供求信息不對稱問題。
(二)目前我市“三農”經濟正經歷產業化、規模化、組織化快速發展時期,原有單一的信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三農”經濟的現實需要。年,我市創新農村金融機制和信貸管理模式,全面推廣農牧民信用互助協會,通過協會發放貸款已有了比較完善的管理辦法和成熟經驗,適應了我市“三農”經濟產業化、規模化、組織化發展趨勢。年要在鞏固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扎實推進,擴大協會和會員數量,規范協會運作,提升協會層次,增加覆蓋面和貸款額度,使協會貸款成為支持“三農”經濟資金投入的一種主要方式。
1、涉農金融機構要積極介入,以農牧民信用互助協會為平臺進行涉農貸款發放,大力支持信用互助協會的發展。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要根據本行新的市場定位,采取多種形式為協會發展提供多渠道的資金支持;郵政儲蓄銀行要充分利用自身網點優勢,努力開展與協會的業務合作;農村信用社要進一步采取多種形式為協會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保險公司要進一步依托協會開發涉農保險業務,與銀行機構加強合作,不斷創新“信貸+保險”新型的金融服務產品,以增加農村信貸市場的競爭力和農村金融活力,為我市“三農”經濟的大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2、從今年開始,要重點抓好農牧民信用協會的評級工作,推動協會向更高層次發展。要通過建立地方信用協會評級組織,制定具體的評級管理辦法,對現有的信用協會和會員進行全面的信用評級,按不同的信用級別確定貸款授信額度,信用級別越高,貸款授信額度越大,利率越優惠。對信用級別高,協會規模大的可在協會和會員自愿的基礎上,以信用和融資功能為主導,以協會相關產業為依托,試點組建更高級的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專業信用合作社,使“三農”經濟的產業融資更加便利,以此助推我市“三農”經濟加快向組織化、產業化和規模化方向發展。
二、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大信貸結構調整力度,保持信貸總量合理穩定增長,更好地滿足地區經濟發展的資金需求
針對我市經濟發展特點,各金融機構要依據地區經濟發展規劃,大力支持地方經濟的開發建設,樹立“促發展、求雙贏,促發展、保穩定”的金融理念,認真制定信貸投放計劃,保持信貸總量的合理穩定增長,確保我市全年新增貸款不低于上年,不斷加大對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
(一)金融機構要積極調整信貸結構,加大對拉動地區經濟增長的重點行業和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
1、要加大對重點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各商業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要積極配合我市重點項目建設,提早介入,按市場化原則加大對交通、農村基礎設施、能源、冶金等重點建設項目的信貸投入,特別是對去年國家擴大內需項目,要按原定的授信額度做好貸款發放,保證項目按期完成。要關注我市產業園區、物流園區建設進展情況,對新引進、新入駐的企業主動加強信息溝通,搞好項目對接,做好貸款營銷發放工作。
2、要優化信貸投向,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兼并重組、產業轉移的信貸支持。倡導綠色信貸原則,支持企業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支持循環經濟發展。
(二)繼續強化農村金融服務,大力支持“三農”經濟轉型和快速發展。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增加對“三農”的信貸支持,確保我市涉農貸款增加額高于去年,涉農貸款增長率不低于貸款平均增長率。
1、人民銀行將充分利用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工具,解決農村金融機構支持“三農”的信貸資金不足。并利用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政策,對涉農貸款比例較高的農村法人金融機構實行較低的存款準備金率,引導金融機構增加涉農信貸投入。
2、金融機構要加大對農牧業產業化重點企業的信貸投入。對資信好的龍頭企業,要采取綜合授信等方式,簡化貸款手續,滿足企業合理資金需求,支持產業化重點企業做大做強,以此帶動我市農牧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加速推進“三農”經濟轉型和帶動農牧民增收。
3、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農業銀行要根據支持“三農”的市場定位,加快農村基層網點的恢復建設,著力解決涉農信貸中機構、人員和硬件條件不足的問題,充分發揮農業銀行的綜合優勢,進一步改善我市農村金融服務,大力增加涉農信貸投入;農業發展銀行要加大商業性業務的發展,創新支農切入點,配合地方政府農村經濟發展產業規劃,完善相應的信貸品種,增加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畜產品加工收購企業的信貸支持;郵政儲蓄銀行應利用在農村網點多、資金實力較強的優勢,打破常規,加大農村信貸業務比重,實現涉農業務跨越式發展;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要繼續發揮支農主力軍作用,不斷提高涉農貸款比例,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效率;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機構,要立足“三農”,規范業務發展,切實發揮其在農村金融市場中的特有作用。
4、要加大我市廣大農牧區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改善農牧區金融基礎環境,使廣大農牧民盡快享受到日益發展的現代金融服務。各家金融機構都要將營業網點和人員、硬件設施向農牧區適當傾斜,以方便農牧戶辦理信貸和支付結算服務,拓展“惠農卡”、銀行卡在農牧區的使用范圍,方便農牧民零輔幣兌換,加大人民幣反假力度,切實維護廣大農牧民的金融權益。
5、要加快發展涉農保險業務,充分利用保險功能降低“三農”經濟發展中的信用風險,帶動涉農信貸投入的增加。
6、要建立合理的貸款利率定價機制。利率浮動既要考慮經營效益和風險狀況,也要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和農牧民借款的利率承受能力,合理確定貸款利率上浮幅度,降低農牧民貸款成本。
7、要積極開展信貸產品創新。在重點擴大依托農牧民信用互助協會發放貸款的基礎上,金融機構要積極開展林權抵押貸款、土地經營承包權抵押貸款、草場權利抵押貸款和家電下鄉消費信貸的發放工作,通過信貸產品創新帶動農村金融服務效率的提高和信貸投入的增加。
(三)要進一步完善對小企業的金融服務體系。目前我市金融機構在設立專門的小企業服務部門、推出新的信貸品種方面已有較大進展,年各金融機構要重點抓好落實,加大工作力度,增加信貸投放,確保今年小企業貸款增加額不低于上年,對小企業的貸款增速高于貸款平均增速。
1、各金融機構要向基層機構適當下放貸款審批權限。對小企業貸款設立單獨的授信額度,制定專門的考核辦法,保證貸款及時發放。要積極開發適合小企業的信貸品種,已推出的小企業信貸品種要加強落實,強化營銷,使對小企業的信貸投入能有較快增長。對符合條件的小企業要積極開辦銀行匯票承兌和票據貼現業務。
2、大力支持小企業信用互助協會的發展。去年我們把農牧民信用互助協會方式成功地移植到小企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會員的聯保和自我管理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金融機構要積極利用小企業信用互助協會這一平臺發放小企業貸款,支持小企業聯保和互保,成立信用互助協會,要使這一有效的信貸模式在更大的范圍內得到推廣,成為有效增加小企業信貸投入的新渠道。
(四)金融機構要加強合作,促進融資渠道增加。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強與擔保公司的合作,充分利用好擔保平臺,減化貸款手續,降低貸款風險,增加貸款投放。金融機構要加強與保險部門的合作,積極開發涉農和小企業信貸+保險產品,充分利用商業保險和政策性保險降低借款人信用風險,促進信貸投放增加。銀行、證券機構要積極支持經營效益好、償還能力強的企業通過公司債、短期融資券、小企業集合票據等方式在貨幣市場融資,支持大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進一步擴大企業融資渠道。
(五)繼續做好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金融服務工作。金融機構要提高社會責任意識,主動與相關部門配合,繼續做好生源地助學貸款、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扶貧貼息貸款、婦女創業貸款的發放工作。要完善貸款機制,提高效率,構建金融扶助長效機制,確保貧困大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支持下崗和無業人員再就業和創業,支持農村貧困家庭盡快脫貧,促進社會公平和諧。隨著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加快,金融機構要充分運用信貸手段,支持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積極向保障性住房購買者發放住房消費信貸。
三、在加大信貸支持中做好政策執行和信貸風險控制
今年宏觀經濟總體上有利于金融業的健康發展,但經濟和政策中的不確定因素較多,金融機構要繼續強化內部管理,規范經營,平等競爭,認真執行國家政策,嚴格控制經營風險,有效維護我市金融穩定。一是要密切關注房地產信貸風險,加強對個人住房貸款真實性的審查,嚴格控制以其他名義貸款的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嚴格執行國家個人住房信貸政策,對住房消費信貸嚴格首付比例和利率執行。二是要加強對信貸資金用途管理,控制信貸資金流入非實體經濟,加強對貸款資金用途和流向的監測,防止信貸資金進入期貨和證券市場。三是各商業性金融機構要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區域政策、資源環保及節能減排政策,對不符合國家政策的,要限制或禁止貸款。四是要積極調整信貸結構,防范信貸集中和長期化風險。五是要加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充分運用人民銀行信貸征信體系,加大對失信借款人的懲戒力度,努力規避信貸風險,為我市貸款穩定增長提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