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育廳社會與職業教育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進一步推進《縣建設省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建設方案》,優化教育結構,加快建設具有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增強職業教育與社會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現就2013年我縣職業教育與社會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育人為根本、就業為導向、質量為核心、服務為宗旨。把提高質量作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建設的核心任務來抓,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切實落實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全面提升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增強職業教育辦學吸引力;完善建立體現公益性、開放性、長期性的社區教育工作機制,切實增強社區教育服務的實效性和針對性,不斷提高群眾的參與度和滿意度。加快推進全縣職業教育和社會教育內涵發展、創新發展、科學發展。
二、事業目標與任務
1、序時推進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各項建設任務。
2、中專校完成國家級發展改革示范校建設任務,下半年力爭高水平通過教育部驗收。10月份爭創省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爭創省品牌專業。
3、金山中專校積極創建國家級優質特色示范校;現代農藝專業高水平示范性實訓基地通過省驗收;現代農藝專業爭創省品牌專業。
4、縣內職業學校招生3000人,向縣外職業學校輸送1800人。
5、進一步做好成人職業高中的招生和日常教學管理工作。全年確保完成成人職業高中招生600人,并扎實做好成人職業高中班日常教學管理工作。
6、全縣共創建省級社區教育中心1個、市級社區教育中心4個;創建省級高水平示范性農科教結合富民示范基地1個;省級標準化居民學校10個、市級居民學校10個。
7、扎實開展各類社區教育培訓工作。力爭完成農村實用技術培訓15萬人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35萬人次,農民工培訓0.3萬人次和老年教育0.3萬人次。
三、重點工作與主要措施
(一)深入推進縣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建設各項任務
1、實施“三項提升工程”,著力提升全縣兩所中專校的基礎能力建設水平
一是專業提升工程。主動策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逐步調整兩所中專校的專業層次,優化專業結構,重點培育與縣支柱產業、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密切相關的重點專業。按照“集聚、集約”原則,推進專業師資、設備的合理流動和共享,形成兩所中專校主干專業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專業建設格局。
二是師資提升工程。深入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積極協調財政專項經費支持,吸引企業工程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擔任職業學校兼職教師。加強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施職業教育領軍人才培養工程,造就一批技術能手、教學名師、學科專業帶頭人和校企合作、產教結合的優秀教師團隊。圍繞主干專業分別建成兩個名師工作室和教師創新工作室。
三是技能提升工程。在兩所中專校形成全覆蓋、高水平、規范化的技能競賽制度和創新大賽制度體系。堅持思想素質、文化素質、技能素質并舉的職教辦學特色,著力提高學生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在兩所學校均建成學生就業創業基地。
2、強化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切實把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首位
兩所中專校要全面貫徹執行《省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督導評價標準(試行)》,形成人人育德、事事育德、處處育德的新機制。發揮德育課程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開齊開足德育課程,做到大綱、教材、教師、課時和考核“五落實”。突出以誠信敬業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在公共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和社會實踐教學等環節,注重滲透德育內容。創新德育模式,開展實踐教育、體驗教育、生活教育和養成教育。加強學生規范管理和自我管理,強化學生社團建設。推進職業學校文化品牌建設,促進傳統農耕文化、創業文化、優秀企業文化與職業學校特色文化的有機融合。
3、不斷深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大力推進兩所中專校的專業結構與我縣現代產業結構的銜接吻合,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努力滿足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確定一批縣內外知名企業作為校企合作示范單位,與職業學校共建學生實習基地、教師實踐基地。支持行業企業舉辦或參與職業教育,探索引企入校、辦校進廠、企業辦校、校辦企業等多種校企合作形式。推進職業學校與企業之間的人員交流,選派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掛職頂崗,聘請企業負責人、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到職業學校兼職。與人社部門聯合推行職業教育資格證書制度和勞動就業準入制度。制定職業學校優質課堂標準,建立課堂教學質量分析、評比和反饋制度,推進備課、上課、說課、聽課、評課等“五課”教研和示范課、研究課等“兩課”評比,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滿意率達85%以上。積極構建以學生為主體、能力為本位、理論實踐一體化、中高職銜接的課程教學體系,力爭實現職業學校學生技能與職業崗位的無縫對接,全面提高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質量,不斷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二)扎實推進完善構建具有特色的終身教育體系
不斷完善以縣兩所中專校為龍頭、18個鎮社區教育中心為骨干,各村(居)委會居民學校為基礎的全縣三級社區教育網絡工作機制,積極推進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終身教育的融通,強化職業學校的培訓基地功能和社區教育中心的輻射功能,堅持學歷教育與各類非學歷培訓并重,全日制與非全日制職業教育并舉,形成普職互通、中職與省內高職銜接、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重的具有特色的終身教育體系。
1、切實進一步加強各鎮社區教育中心基礎能力建設,逐步完善社區教育工作管理機制。努力按省級社區教育中心標準,完善各鎮社區教育中心的軟硬件建設。積極探索社區教育中心校的獨立建制工作。
2、不斷探索農村社區教育與數字化學習有效結合的多種模式,構建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平臺。各鎮社區教育中心要在教育現代化創建的基礎上,高標準建設一批數字化網絡學習中心。各鎮社區教育中心要利用數字化網絡學習中心,依托“學習在線”和在建的“學習在線”豐富的富民教育資源,面向成人職業高中班學員和農村社區居民積極開展數字化文化基礎知識學習和各類就業技能、法律法規、健康知識等各種培訓,初步形成農村數字化學習網絡,促進農村社區教育走進e時代。
3、承辦好全市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啟動儀式。通過開展專家咨詢、專題講座、書法繪畫和攝影展覽、文藝匯演、演講比賽、健身活動、職業或生活技能培訓、知識競賽等活動,宣傳終身教育思想,各鎮都要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終身學習活動周”活動,在全縣營造全民終身學習良好氛圍。
4、扎實開展農村勞動力務工急需的國家職業資格技能證書的培訓鑒定工作。各鎮社區教育中心依托縣內兩所國家職業技能鑒定中心,面向農村勞動力務工市場實際需求,積極開展不同工種的職業技能鑒定培訓工作。在總結2012年試點培訓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職業技能鑒定培訓的規模和技術工種覆蓋面,開展育嬰師、電工、焊工、電動縫紉、電子設備裝接、施工員等多工種的職業技能鑒定培訓工作。
5、扎實開展各類社區教育培訓。主動加強與農業、科協、勞動、民政、婦聯等部門的協調與合作,多層次、多形式、多方法地面向農村社區居民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工作,確保完成市局下達的各項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任務。認真做好年度“兩后雙百”培訓工作。
6、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教育文化活動。積極開發、整合、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區教育資源,大力開展社區教育活動,提升城鄉居民素質和社區文明程度。加強農民創業教育、新市民教育、老年教育和弱勢群體教育。推進學習型組織建設,開展學習型社區、學習型企業、學習型家庭創建活動。
7、加強社區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對全縣社區教育從業人員開展各種業務進修學習培訓,特別是社區教育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培訓,不斷提高社區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素質;啟動開展“雙師型”社區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工程,并開展社區教育從業人員業務能力大比武活動。
8、加強社區教育宣傳工作,不斷完善職業教育和社區教育工作的考核激勵力機制,努力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重大活動、特色工作、服務成果積極向縣級以上宣傳媒體進行推介,從而爭取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年度將表彰一批職業教育與社會教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為全縣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事業發展凝聚內力、創造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