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鄉鎮工業產業建造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有關部門:
為全面實施“工業突破”戰略,推動全縣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打造“東部工業強縣”,現結合大名發展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省、市第八次黨代會和縣第九次黨代會、縣第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創新發展模式、突破發展難點、加快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實施工業突破,實現我縣工業結構快速優化升級,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努力打造“東部工業強縣”,為加快建設三省結合部中等城市,早日實現大名“翻身崛起”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
目標任務
通過實施工業突破戰略,爭取到2015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以上,力爭突破70億元。全縣規上工業企業上繳稅金實現4億元。(1)工業經濟大幅提升,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到2012年底實現:全縣工業產值實現224億元,同比增長22%;規上工業總產值175億元,同比增長23%;規上工業增加值39.6億元,增長20%;工業投資完成64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50%以上,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比重60%以上,達到40億元;規上企業凈增6家,達到56家,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企業確保5家,爭取6家,年銷售收入億元以上的企業確保28家,爭取30家。爭取到2015年達到:全縣工業產值、規上工業總產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年均增長16%,分別完成350億元、288億元、62億元;工業投資達到100億元,比重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的50%以上,工業技改投資完成65億元,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60%以上;規上企業達到70家,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和億元企業分別達到10家和35家。(2)工業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企業研發水平日益完善。2012年爭取通過建立省級技術中心,有效幫助企業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提高企業新產品的研發能力,使工業新產品產值率達15%以上,到2015年爭取工業新產品產值率達20%以上。(3)園區聚集效益明顯提高,企業集群發展明顯。立足新型工業化要求,充分發揮現有特色優勢,集中力量加快園區發展步伐,促進產業聚集,優化經濟布局,實現成片開發和集中集約集群發展。到2012年底,現有的京府工業園區增加面積不少于2平方公里,實現基礎設施全覆蓋;鋪上化工園區、萬堤裝備制造園區和鄉鎮工業園區得以謀劃建設。到2015年,京府工業園占地面積達到15平方公里,園區“七通一平”全部完成,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完善、功能超前、布局合理、服務高效,入駐企業達到150家,累計完成投資2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0億元;鋪上化工園區、萬堤裝備制造園區和鄉鎮工業園區建成使用,成為拉動縣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工作重點
重點實施五大工程:一是全力實施“3+3+3”產業發展工程。提升三大傳統產業。圍繞面粉、花生、香油三大特色產業,擴大規模,發展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重點抓好五得利面粉深加工、新茂谷朊粉、名大食品、順軒谷朊粉、名福擴建等項目的開工建設并爭取早日竣工投產。做強三大優勢產業。圍繞紡織服裝、環保包裝、飼料加工三大優勢產業,力爭引進服裝加工企業4家,環保包裝企業3家,飼料加工企業3家。重點抓好旭陽科技二期、佑凱服飾、坤海塑編擴建等項目的竣工投產,實現產業集群發展。培育三大新興產業。圍繞裝備制造、醫藥化工、新材料三大產業,著重引進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項目,加快銀寶輪胎、門業基地、興鼎化工、輝豐制藥、DM制劑、高效納米孔(NPFS)絕熱材料和陶瓷纖維紙等項目和企業的建設發展,為我縣工業經濟迅速崛起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強力推進“1+2+20”園區建設工程。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步伐,現有園區用好省級工業聚集區的各種優惠政策,通過資源置換、市場化運作等途徑,實現基礎設施全覆蓋,達到“七通一平”,通過進一步完善規劃,向東、西、南三面擴展園區面積,提升園區承載力。高標準規劃建設鋪上化工園區和萬堤裝備制造園區,同時爭取實現一鄉鎮一工業園區。各鄉鎮要結合自身條件,充分利用當地閑置土地、交通等資源優勢,規劃鄉鎮園區,加快鄉鎮工業園區建設步伐,促進企業集聚,進一步擴規模、上檔次、求突破,帶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三是重點推進“315”項目建設工程。每年實現3個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億元以上項目,50個千萬以上項目的建設。力爭在五年內,引進15個10億元以上項目,50個億元以上項目,250個千萬元以上項目,爭取引進2-3個50億元以上項目,項目總量比“十一五”時期翻一番。爭取到2015年我縣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的50%以上。切實通過項目建設,支撐起我縣工業突破的戰略框架,加快工業發展步伐。
四是積極推進企業創新工程。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強化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幫助企業爭取國家、省、市各項專項資金,激勵企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引進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企業將引進的專利技術轉化成生產力,并保持正常生產經營的,政府按企業實際支付專利費用的2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20萬元。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促進科研成果向我縣企業轉化。凡與高校、省級以上科研單位進行學研合作成果并在企業轉化為生產力的政府給予企業合作費用20%的補貼,最高不超過20萬元。
五是大力推進工業產業對接工程。搶抓“南資北移”、“東企西擴”的資本流動機遇,引導外資向工業傾斜,提高招商引資中工業項目的比重,加大對工業招商項目的獎勵和扶持。拓寬外資利用渠道,采取自辦招商、產業招商、團隊招商等方式引進外資,積極承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魯等經濟發達區域產業、技術和資本轉移,力爭5年內從裝備制造、新型化工等領域引進10家新興工業項目。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切實加強對工業經濟的組織領導,確保精力向工業集中,成立由政府縣長任組長、主管副縣長任副組長、政府有關部門為成員的縣工業突破領導小組,作為全縣工業經濟發展的組織機構,全面負責實施工業突破的各項工作。縣工業突破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工業和信息化局,具體負責工業突破領導小組議定工作任務的落實。
(二)創優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我縣經濟發展軟環境,切實解決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中存在的“中梗阻”、“下梗阻”問題,堅決落實我縣制定的關于優化生產環境的實施辦法。實施辦法詳見《中共大名縣紀委、大名縣監察局關于對涉企檢查、收費、罰款等執法行為實行監督備案制的實施辦法》。
(三)強化政策支持。1、土地支持。對重點企業擴大再生產和縣以上重點工業項目需新征用土地的,優先安排建設用地存量指標,國有閑置存量土地優先轉讓給重點企業和縣以上重點工業項目。2、融資支持。成立縣金融協調領導小組,每季度召開一次政銀企對接會,充分發揮中小企業擔保機構作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引導幫助企業發行集合債券,鼓勵企業上市,多渠道融通資金。3、嚴格規費。具體辦法參見大字〔2011〕45號《大名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及獎勵辦法》。
(四)加大獎勵力度。1、凡建設期內一次性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授予項目業主“大名創業功臣”榮譽稱號。項目建成投產后,按照固定資產投資額的2‰給予項目業主一次性獎勵。2、對固定資產一次性投資1000萬元至5000萬元的工業生產性項目,項目竣工投產后,經評估核準后,獎勵辦法詳參見大字〔2011〕45號《大名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及獎勵辦法》。3、對年度上繳稅金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按上年度上繳稅金為基數,每增加500萬元,增獎一個財政供養工作崗位指標。對當年新增稅金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給予當年新增量10%的一次性獎勵。4、對首次獲得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除享受省、市獎勵外,縣政府再獎勵10萬元;對首次獲得省名牌產品、省政府質量獎、省著名商標稱號的企業,除享受省、市獎勵外,縣政府再獎勵3萬元;對首次獲得市長質量管理(貢獻)獎的企業,除享受市的獎勵外,縣政府再獎勵2萬元。以上獎勵與縣委、縣政府制定的其他稅收優惠政策如有重合,按最高標準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