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就業培訓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要求各區縣、各相關部門高度重視,通過政策支持、整合資源和服務保障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實現以培訓促就業的工作目標。按照“整合資源、擴大規模、拓展領域、加大投入”的原則,逐步建立培訓、鑒定、職介、就業“四位一體”的培訓模式。
各區縣、各有關部門將結合各自人力資源市場實際,確定就業培訓對象,對城鎮失業人員、未就業的大學畢業生、被征地農民、進城務工人員、返鄉農民工、農村富余勞動力、退伍軍人、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等勞動力資源,都要有計劃地實施培訓。力爭用3到5年的時間,在總體上實現我市就業人數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以就業培訓促進和帶動就業的政策體系,實現充分就業。
建立就業培訓工作聯席會議制度
為了提高培訓工作的效率,我市決定建立**市就業培訓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其主要職責是:制定全市就業培訓規劃;下達年度就業培訓任務計劃;督促檢查全市就業培訓工作實施;監督檢查就業培訓資金的管理使用;研究協調解決全市就業培訓工作中的問題。
聯席會議下設辦公室,負責全市就業培訓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就業培訓政策,認定管理承擔就業培訓項目的定點培訓機構,分解就業培訓工作任務,監督培訓機構的培訓質量和安置情況,統計相關數據,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拓展培訓領域
整合培訓資源
讓培訓項目“對路”
使資金效果“最大”
整合培訓項目、培訓力量、培訓資金、信息資源,我市出臺的《加強就業培訓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將對培訓資源進行“四個整合”,讓每一分培訓資金都花在刀刃上,讓每一個培訓項目能夠與市場需求對接,讓更多的人實現就業。
目前,我市政府實施培訓補貼的就業培訓工作主要由勞動和社會保障、教育、農業、民政等部門負責,開展再就業、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被征地農民、高技能人才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殘疾人就業技能等多個培訓項目。20**年,全市共培訓35.13萬人,其中政府培訓補貼12.66萬人,補貼資金4273萬元。我市職業培訓資源在政府支持和市場需求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還存在多頭管理、資金使用分散、培訓質量不高、培訓與就業聯系不緊密等問題。
針對我市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現狀和存在問題,借鑒外地適合我市未央區的做法,此次《意見》提出,通過整合我市現有的政府提供培訓補貼的培訓項目,發揮培訓資源的規模效應,使有限的政府補貼資金發揮最大作用,不斷提高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相關鏈接
四個整合
整合項目
培訓任務將統一規劃下達
整合培訓項目,統一規劃管理。對勞動保障、教育、農業、工會、婦聯、人事、民政、殘聯等部門承擔,政府予以培訓資金補貼的再就業、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高技能人才培養等培訓項目進行整合。市就業培訓工作聯席會議將根據計劃和任務進行統一規劃,統一下達,對執行和完成情況進行統一檢查和統一匯總。
整合力量
招標選擇“優質”培訓學校
市就業培訓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將面向全市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各類培訓機構(包括大中專院校、技工院校及民辦培訓機構),選擇培訓設施好、培訓能力強、培訓質量高的培訓機構,作為定點培訓機構,并依據培訓質量和就業效果,實施動態管理。建立培訓補貼及獎勵效果掛鉤制度,定期對各定點培訓機構培訓質量進行檢查,對培訓效果突出的機構給予獎勵。
聯席會議辦公室每年根據全市的培訓目標任務,結合市場需求,確定免費的培訓、鑒定專業(工種)及補貼標準,向定點培訓機構公開招標。并對參與競標的定點培訓機構展開綜合審議,確定中標單位及所承擔的專業,落實當年的培訓任務。
整合資金
讓每一分錢發揮倍增效應
各部門按照已有資金渠道申請資金,并抄送市就業培訓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進行統一匯總。財政部門將資金撥付情況同時抄送聯席會議辦公室進行統計和匯總,以便掌握總體情況。培訓補貼的發放與培訓合格率、職業資格鑒定合格率、就業率掛鉤。
整合信息
建立全市就業培訓信息服務平臺
建立全市就業培訓信息服務平臺。通過對企業用工信息和就業培訓項目信息的采集、對接和分析,結合年度培訓計劃,統一培訓任務招標信息、統一公開技能鑒定標準、統一創業培訓項目、統一公布就業創業培訓補貼標準,實現資源共享。
拓展培訓領域
哪些人群可接受
針對性就業培訓
針對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各類勞動者的就業需求,我市將實施特別培訓計劃,對企業職工、返鄉農民工、城鎮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新成長勞動力等五類人群各自不同的特點,展開力求實效的針對性培訓,讓其真正擁有一份能夠實現就業的技能。
困難企業:職工培訓可獲資金支持
企業應按照政府有關規定提取職工教育經費,積極開展企業職工在崗培訓和轉崗培訓,穩定職工隊伍。對符合相關規定,并經政府有關部門認定的困難企業,可組織在崗職工開展技能提升、轉業轉崗、安全生產等方面的職業培訓,提升職工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培訓所需資金按規定從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經費中列支,不足部分可由企業申請從就業專項資金予以適當支持。
返鄉農民工:培訓主攻實用技術
對失去工作返鄉的農民工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對失去工作返回家鄉的農民工,根據其轉移就業要求和勞務輸出意愿,由各區縣組織開展相關培訓。培訓將結合當地產業結構調整、企業技術改造和新開工建設項目的需求,重點圍繞國家支持的鐵路、交通、建設、電力及災區建設等領域以及勞務輸出的訂單需求,組織相應的培訓項目,提升農民工技能水平。對有技術和資金,并有創業意愿的農民工,組織開展創業培訓,加強項目開發、開業指導、小額貸款、后續扶持等“一條龍”服務,幫助其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以上培訓,按規定由就業專項資金和相關專項資金中給予補貼。
城鎮失業人員:展開城市社區服務類技能培訓
對城鎮中就業轉失業人員組織其參加3至6個月的再就業培訓。緊密結合當地重點拓展的就業領域、符合產業調整政策的行業和需要發展的職業(工種),重點開發面向城市社區就業的服務類技能培訓項目,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和手段,突出培訓的實用性和適用性。對參加失業登記的大學生,勞動保障部門要結合其專業背景,組織其參加相關領域的技能培訓,突出操作技能訓練,提高其就業能力。對有創業意愿和需求的失業人員,組織參加創業培訓,促進其自主創業。對上述人員開展培訓所需的資金,按規定由就業專項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中給予補貼。
大學畢業生:啟動萬名大學生創業培訓
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畢業生開展專項培訓。20**年,在全市啟動實施萬名大學生創業培訓工程,進行創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創業案例分析、**市創業政策解析和適當創業實訓等內容的創業培訓。通過有針對性的創業知識和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創業和持續發展能力,實現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激發和培養一批大學生成為自主創業者。大學生的自主創業培訓經費納入就業培訓總體規劃,按規定從就業專項資金和相關專項資金中給予補貼。
新成長勞動力:“兩后生”將參加“預備制培訓”
對新成長勞動力開展技能儲備培訓。對農村應屆初、高中畢業生未能繼續升學的人員(農村“兩后生”),組織其參加6至12個月的勞動預備制培訓,提升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勞動保障部門要采取措施,擴大技工院校招生規模,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通過訂單、定向培訓等方式,強化職業技能實訓,有計劃地加快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后備技能人才。對上述人員開展培訓所需資金,按規定由就業專項資金中給予補貼。
加大培訓投入
民辦中等職業學校
民辦中等職業學校也能享受到“以獎代補”政策了,具體標準為每畢業一人獎勵100元。市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強就業培訓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我市將加大投入,鼓勵中等職業學校擴大招生規模,加強技能人才儲備。
擴大范圍
民辦院校也可享受“以獎代補”
“以獎代補”資金,是按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全日制學歷畢業學生計算的獎勵資金,主要用于彌補學校公用經費,獎勵辦法為每學年依據畢業生人數,按照每生100元的標準對學生進行獎勵。
此次市政府下發的《意見》明確指出,我市將擴大市職業教育專項資金對市屬中等職業學校的獎勵政策。對于市職業教育專項資金“以獎代補”政策享受范圍,從市屬公辦學校擴大到民辦院校,實行每畢業一人獎勵100元,鼓勵中等職業學校擴大招生規模,加強技能人才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