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標志性工業企業培訓意見2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部門管理機構、直屬事業單位,中省駐郴各單位:
為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對區域經濟的支撐作用和拉動效應,促進工業轉型升級,現就培育市標志性工業企業(以下簡稱標志性企業)提出如下意見:
一、深刻認識培育標志性企業的重要意義
本意見所稱“標志性企業”是指我市年銷售收入在30億元以上,年入庫稅金在1億元以上,在國內同行業中具有一定規模優勢、擁有一批知名產品的骨干企業或傳統產業中最具優勢的企業,或是發展潛力大、成長性好、技術水平高、競爭實力強的支柱企業。加快培育標志性企業是我市進一步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措施,通過加強標志性企業培育,形成一批規模大、經濟效益好、主業突出、主導產品市場占有率高、具有核心競爭力、能發揮支撐和拉動作用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使之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依托。通過發揮標志性企業的行業示范和帶動作用,促進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分工協作,引導中小企業走差異化、專業化發展道路,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提高區域的產業配套能力,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二、培育標志性企業的工作目標
圍繞“工業強市”總體戰略,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為重點,重點支持宇騰有色、金貴銀業、華信有色、華磊光電、高斯貝爾、卷煙廠、寶山有色等一批十二五期間產值有望過100億元企業發展。到2015年,力爭在全市培育10個銷售收入50~100億元的標志性企業,促使標志性企業實現銷售收入、利稅以三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實現銷售收入占到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的40%左右,實現利稅占到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的50%左右,成為全市工業經濟的中堅力量。
三、明確申報標志性企業培育對象及標志性企業的條件
每年初,由市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領導小組對全市工業企業的年銷售收入、上繳稅金、項目投資建設、技術創新、發展前景等情況進行考核,將達到基本條件的企業列為標志性企業培育對象。產業引導資金和各項優惠政策重點向標志性企業培育對象傾斜,培育期為三年,三年期內符合相關條件即可申報為市標志性企業,對三年內都未達到申報標志性企業條件的企業將進行重新調整。
(一)符合下列條件的可列為市標志性企業培育對象
1.具有一定的規模優勢。年銷售收入在10億元以上,年入庫稅金在3000萬元以上,在國內同行業中具有一定規模優勢,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居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
2.具有較強的發展優勢和效益優勢。符合十二五工業發展規劃,技術創新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強;主導產品有較強的品牌優勢、科技含量和發展潛力,市場占有率較高,或者屬于國家或省級名牌產品;近年內有擬開工建設總投資在1億元以上的項目和重大技改項目;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運作,法人治理結構完善,企業管理規范。
3.年度內無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較大生產安全事故: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下同),依法經營,依法納稅,不偷稅、漏稅。依法交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4.企業節能環保設施齊全,污染物排放達標,年度內無較大以上環境污染事故(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環境污染事故:⑴發生3人~9人死亡,或中毒(重傷)50人以下;⑵因環境污染造成跨地級行政區域糾紛,使當地經濟、社會活動受到影響;⑶Ⅲ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⑷發生在環境敏感區的油品泄漏量為1噸及以上、15噸以下,以及在非環境敏感區油品泄漏量為15~100噸,造成較大污染的事故,下同)。
(二)符合下列條件的可申報市標志性企業
1.具有一定的規模優勢。年銷售收入在30億元以上,年入庫稅金在1億元以上,在國內同行業中具有一定規模優勢,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居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
2.具有較強的發展優勢。符合十二五工業發展規劃,技術創新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強;科技進步對企業貢獻水平高;主導產品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市場占有率較高,或者屬于國家或省級名牌產品;近年內有擬開工建設總投資在1億元以上的項目和重大技改項目;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運作,法人治理結構完善,企業管理規范。
3.具有較好的效益優勢。企業的發展對全市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大影響,效益明顯;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市場開拓潛力大,能促進工業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拉動區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4.年度內無較大安全事故,依法經營,依法納稅,不偷稅、漏稅。依法交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5.企業節能環保設施齊全,年度內無較大以上環保污染事故,污染物排放達標。
四、培育標志性企業的保障措施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1.培育和認定標志性企業工作由市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領導小組負責,市經信委具體負責日常管理及考核工作。
2.建立市級領導和市直部門聯系標志性企業制度,加大對標志性企業的協調服務力度。對標志性企業實行“一名市級領導、一套班子、一企一策、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
3.對市標志性企業實行動態管理,每年一季度根據上年度生產經營實績(企業銷售收入、利潤總額、納稅總額、技術創新等指標)評審認定排序,并在新聞媒體設專欄公布宣傳。
(二)切實加強政策扶持
1.從2011年起,市新型工業化產業引導資金重點支持標志性企業項目建設貼息。推動市內優質資源、優勢資產向標志性企業集中。
2.保障標志性企業建設用地。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等部門要統籌安排,優先保證標志性企業的項目用地,對市標志性企業規模擴張的生產經營性項目用地,享受省委、省政府《關于支持市承接產業轉移先行先試的若干政策》有關工業項目用地優惠政策。
3.鼓勵標志性企業通過跨地區、跨行業并購等方式,實施低成本擴張,做大做強企業。并購過程中,涉及土地、房屋、資產權屬變更的,免收市及市以下可支配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
4.支持標志性企業多渠道融資。對具備上市條件的標志性企業,政府有關部門要做好各項服務工作。對具備償債能力的標志性企業,有關部門要積極幫助企業爭取優先列入國家債券發行計劃。積極實行貸款主辦銀行制度,綜合運用銀團貸款、承兌、貼現等多種融資工具,加大對標志性企業的支持。積極幫助標志性企業申報國家和省級技術創新項目、技改貸款貼息項目、新型工業化產業引導資金、節能減排資金、中小企業發展資金等專項資金。
5.加大政府與財稅扶持力度。加大財稅扶持力度,對達到年銷售收入30億元以上,且年增長35%以上,符合礦業總部經濟條件的企業依法享受市委、市政府扶持總部經濟的有關稅收政策優惠。
6.促進企業強化管理,提高綜合實力。引導、組織標志性企業實施“企業上網”工程,支持標志性企業推行企業資源計劃(ERP)、供應鏈管理(SCM)、客戶資源管理(CRM)、業務流程再造(BPR)等項目。
7.加強生產要素保障。加強煤電油運協調,對標志性企業實行重點傾斜、重點保障;加強標志性企業的運輸協調,確保標志性企業貨物運輸暢通。
(三)切實加強表彰獎勵
經評審認定的市標志性企業,市政府授予“市標志性工業企業”稱號,對年度銷售收入首次過30億元的企業,由受益財政一次性獎勵企業30萬元;對年度銷售收入首次過50億元的企業,由受益財政一次性獎勵企業50萬元;對年度銷售收入首次過100億元的企業,由受益財政一次性獎勵企業100萬元;對年度銷售收入首次過200億元的企業,由受益財政一次性獎勵企業200萬元;以上獎勵中,獎勵法人代表50%。
第二篇
十二五”時期,是我市建設殷實和諧經濟文化強市的關鍵時期,也是煤礦安全生產實現根本好轉目標的重要時期。為進一步發揮煤礦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在安全生產中的戰略性、先導性、基礎性作用,努力解決工作中不適應的問題,大力推進煤礦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創新發展,全面提升從業人員和安全監管執法人員整體素質,推動煤礦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工作和諧健康發展,現就進一步加強教育培訓工作提出意見如下: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的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改革創新,堅持聯系實際,堅持質量第一,按照大教育、大培訓的要求,進一步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科學化水平;完善培訓體系,提升培訓質量,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落實培訓責任,強化煤礦企業職工和煤炭管理部門監管執法人員教育培訓,全面提升全市煤炭系統干部職工整體素質;加強煤礦專業技術和技能人才培養,為促進煤礦安全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2.主要任務。要加大對國務院和省市政府一系列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相關法規、規章和標準的學習宣傳力度,認真貫徹落實《市煤炭管理辦法》;要加強監管部門機構建設,提高監管人員專業素質和技術裝備水平,大力推進教考分離,集中整治培訓走過場和持過期證件上崗行為,堅決杜絕未經培訓上崗和無證上崗現象;要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促進企業依法依規開展職工安全培訓,確保煤礦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和班組長按國家有關規定持資格證書或操作證上崗,職工必須全部經過培訓考核合格后上崗;要強化應急培訓,提高現場作業人員防災避災與應急處置的能力;要改善培訓機構辦學條件,建立健全安全培訓師資庫和各類題庫,推進實訓基地建設,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推動教育質量提高;要完善制度建設,嚴格目標考核和責任追究,建立安全培訓長效機制;要加快推進安全教育培訓信息化建設步伐,建立煤炭管理部門、煤礦企業和培訓機構“三位一體”的安全培訓信息平臺。
二、強化管理,加大監管力度
3.加強組織領導與機構建設。進一步加強教育培訓監管力量建設,市及區縣煤炭管理部門要建立完善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大力支持教育培訓監管人員培訓進修,提高其專業素質和監管水平。市局教育培訓科在局黨組統一領導下,全面落實市局對本市所轄煤礦企業教育培訓工作的監督指導職責。區縣煤炭管理部門要配備專門科室或專職人員以及履行職責所必需的技術裝備。
4.加強對持證上崗情況的檢查。把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納入執法檢要內容,加強監督檢查,指導督促煤礦落實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責任。市局每季度,區縣煤炭管理部門每月進行一次培訓專項檢查,采取抽查培訓檔案、隨機抽考等方式,嚴肅查處未經培訓上崗、培訓考試不合格上崗、培訓組織不認真、考試作弊、試卷雷同及持過期證件上崗的行為。鼓勵職工監督舉報各類違反教育培訓法規行為。5.規范培訓、考核、發證工作。市及區縣煤炭管理部門按照各自權限在規定時限內對“三項崗位人員”和班組長參加培訓的相關資料進行審核匯總上報;審核辦班計劃、課程安排,監督教學管理,進行現場聽課、監考,指導培訓機構按規定的培訓內容和時間進行教學。“三項崗位”人員和班組長培訓由市局審核報省局統一發證,全員培訓由區縣煤炭管理部門審核發證報市局備案。
6.強化應急救援培訓。要將煤礦應急預案培訓、停產撤人演練作為教育培訓監管的重要內容,突出抓好“調度員10項應急處置權”和“三分鐘通知到井下所有人員”學習培訓,確保職工熟知防災避災與應急處置知識,在遇險時安全迅速撤離。
三、落實責任,強化安全培訓
7.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要健全機構,充實人員,加大投入。要建立完善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落實安全培訓責任部門和負責人及專職管理人員。要建立完善安全培訓責任制,明確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人、具體負責人的職責范圍和管理權限。要注意選派年富力強、作風扎實、業務精湛的人員從事培訓工作。要把培訓工作納入煤礦年度目標考核,制定符合煤礦實際、有針對性、滿足崗位需求的年度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培訓計劃和保障措施,確保向二、三級送培率達到100%,努力提高全員培訓一次考試合格率。要按照有關規定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好的煤礦企業要提高提取比例。要嚴格兌現獎懲,對工作積極、業績突出的在工資、獎金、津貼、榮譽稱號授予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對因工作失誤完不成送培任務、培訓管理混亂、弄虛作假、檔案缺失造成不良后果的,按規定嚴肅處理。
8.強化職工安全培訓。科學合理地設置管理崗位及核定勞動定員管理,“三項崗位”人員及班組長一律嚴格考核,按國家規定持職業資格證上崗,職工必須全部經過培訓合格后上崗,新工人和轉崗職工必須嚴格審驗資格,及時辦理手續開展培訓。要嚴格執行培訓計劃,按要求在規定時間報送培訓人員報名回執和初訓資格審查表。要規范培訓檔案管理,認真執行培訓情況月報制度,建立副總工以上、副總工以下、特種作業人員、班組長、新工人及全員培訓臺帳并及時進行認真、全面、如實的記錄。實行檔案電子化、信息化和紙質檔案一人一檔,考試試卷集中存檔備查。要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會議文件精神,確保員工熟知崗位職責,準確進行崗位描述。要對安全薄弱人物進行重點幫教。
9.加強專業技術和技能人才培訓。進一步加強與高等院校、職業學校聯系,開展校企聯合辦學、函授教學、訂單式培訓,積極從大專院校招聘采礦、機電、地質、通風、安全等相關專業人才,積極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加快培養專業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鼓勵實行“有證上崗、無證待崗、多證加薪”,鼓勵職工“精一門、會兩門、懂三門”,讓一大批懂《煤礦安全規程》、《安全質量標準化標準》,會操作、會維修、會處置的人才脫穎而出。要確保煤礦企業管理人員學歷、職稱、任職資格達標。
四、規范辦學,提高教學質量
10.促進標準化建設。督促培訓機構按照三、四級機構審查標準,對培訓教室、微機室、安全教育展室、檔案室、圖書閱覽室、實驗室、實訓基地(場所)、師資配備進行完善更新升級。大力建設模擬實訓操作基地,積極推廣運用“三維模擬動畫培訓系統”和優秀教材,聘任專業結構合理、數量質量滿足工作需要的專兼職優秀教師。
11.完善培訓管理機制。培訓機構要完善制度,規范流程,嚴把培訓、考核質量關,形成培訓、考核、發證、反饋的閉環管理,杜絕缺課、替學和作弊代考現象,切實保證培訓實效。實行教考分離,培訓機構考點要安裝視頻監控并與市局聯網。
12.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樹立“大培訓”觀念,突出各類人員在學習培訓中的主體地位,強化培訓需求導向,真正做到干什么培訓什么,缺什么補什么,靈活運用研討式、互動式、案例式、體驗式、模擬式等多種方法開展特色教學活動,實現培訓內容規范化、方式多樣化、手段現代化、管理信息化。
五、健全制度,建立長效機制
13.要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各級煤炭管理部門和各煤礦要堅持“管理、裝備、培訓并重”原則,把安全教育培訓工作作為“雙基”建設的重要內容,把提高培訓教學質量和培訓效果貫穿于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建立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確保人員經費到位、機構建設到位、計劃落實到位,實現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規模和質量、效益相統一。
14.要健全安全教育培訓責任體系。各級安全培訓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負起責任,把提高培訓教學質量和培訓效果作為謀劃、推進和評價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工作的基本要求,形成由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靠上抓,培訓職能科室全面監管,培訓機構具體實施,相關單位部門協同配合的安全教育培訓責任體系。
15.要注重安全文化建設。通過發放安全手冊、建設文化長廊、舉辦知識競賽、開展崗位練兵和技術比武等有效形式,營造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要積極推行“白國周班組管理法”、“安全作業自我崗位描述管理法”等先進經驗,并結合各自實際不斷拓寬思路,創新方法,充分發揮培訓對安全工作的促進作用。
16.要建立評估考核機制。各區縣煤炭管理部門要把煤礦安全教育培訓的主要目標指標納入本區縣煤礦安全生產綜合評價和績效考核體系,層層分解落實到各有關部門和各煤礦企業。各區縣煤炭管理部門和各煤礦企業要切實履行各自職責,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安全培訓投入,逐項落實各項任務和保障措施,做到責任有主體、投入有渠道、任務有保障。
各區縣煤炭管理部門、各煤礦企業和煤礦安全教育培訓機構要做好對加強教育培訓工作的組織實施,制訂部署具體措施,加強監督檢查和貫徹落實,及時研究解決突出問題并上報有關教育培訓工作情況。市煤炭局將根據《市區縣煤炭管理部門安全生產目標考核獎懲辦法》和《市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目標考核獎懲辦法》加強日常檢查和年度考核,確保各項教育培訓規定、措施執行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