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發展目標
近期目標,到2013年,全區民營工業總量規模加快壯大,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6.5%;民營企業實力進一步增強,年產值超30億元的企業達到2家,省級以上創新型(試點)企業達到20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5家;企業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全區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2%,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達4個,市級以上各類研發中心達34個。
中期目標,到2015年,全區民營工業在總量規模、社會貢獻、品質水平等方面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8%;民營企業實力進一步增強,年產值超30億元的企業達到4家,省級以上創新型(試點)企業達到25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0家;企業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全區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2.3%,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達5個,市級以上各類研發中心達40個。
二、發展方向
每年扶持15-30個在范圍內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財務會計制度健全、合法經營、依法納稅的民營企業(單位)。重點扶持符合國家和省、市產業政策導向、符合我區先進制造業和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符合我區產業升級方向的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科技創新、技術改造和節能降耗的投資項目建設和中小企業成長;對重大產業項目可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另行扶持。
(一)鼓勵做強先進制造業。按照傳統產業高端化、成長型產業集群化的要求,立足產業做大做強,堅持抓龍頭、鑄鏈條,加強產業鏈梳理,積極引進重大產業投資項目,引導民營企業投向產業鏈高端環節和關鍵缺失環節,建立完善產業服務公共平臺。
紡織鞋服業:重點支持碳纖維、PTT纖維、竹纖維、復合差別化纖維等高新技術纖維;超細綿綸、抗菌防臭、導濕快干等新型高端紡織面料;智能型土工布、醫療衛生用和交通工具用紡織品等產業鏈延伸項目;重點發展專業類別運動鞋和體育用品等產業鏈關鍵項目。
機械汽配業:重點支持液壓工程機械整機生產、特種專用汽車裝配等等裝備制造業龍頭項目;大功率工程機械軸承,制動系統、牽引傳動系統,四輪一帶、汽車緊固件、扭力膠芯等關鍵零部件項目;環保餐具生產設備、針織機械、紙制品生產設備、醫用材料生產設備等裝備制造業優勢項目。
(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按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化的要求,立足現有產業基礎,選擇最有基礎和條件的領域作為突破口,積極鼓勵和引進高新技術產業化投資項目,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光電產業:重點支持太陽能電池、逆變技術與半導體照明(LED)新技術,培育LED和太陽能光伏新興產業。
微波通信產業:重點發展新一代通信技術、物聯網和云計算、數字對講機、數字視聽等產業項目;爭取在射頻電路設計與系統芯片二次集成、數字化溫補晶振器等重大技術項目取得關鍵性突破。
其它高新技術產業:支持節能環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產業項目;
高新技術服務業: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創新商業模式,發展信息技術服務、電子商務、研發設計服務、檢驗檢測等高技術服務業。
(三)增強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發揮科技計劃對企業自主創新的導向作用,引導民營企業加大科技投入,促使企業真正成為科技投入主體、科技研發主體和承接科技資源主體。立足產業和科技基礎,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建立并申報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行業技術中心;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開展工程機械智能化關鍵技術和關鍵功能部件、關鍵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大型精密模具、核心芯片設計技術、TD-LTE關鍵技術、射頻技術、紡織鞋服產業新型功能材料、高檔功能性服裝面料、新型產業用紡織品等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開展核心專利技術轉化,開展重點新產品的開發及其相關標準制定,促進新技術和新產品的工程化、產業化,推進產業鏈整體發展;以江南高新園區為依托,支持生產力促進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風險投資機構、技術轉移和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等科技創新服務平臺。重點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項目、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項目、由科技領軍人才主持的產學研項目、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
(四)支持企業技術改造。鼓勵民營企業對照產業高端指標,制定技術改造路線圖,大力實施技術改造,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引領行業產品、技術、管理大幅度提升,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重點支持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強化消化吸收再創新和集成創新,提高工藝技術裝備水平;支持光伏產業進行超高亮度LED外延片和芯片制造技術、高性能LED封裝技術、高效太陽能電池制備以及太陽能電池LED應用系統的技術升級;支持微波通信產業進行數字對講機關鍵技術、芯片技術、產業技術體系等方面的技術改進;支持紡織鞋服產業進行新型紡織面料、新型紡織品、高性能鞋材等方面的提升改造;支持機械汽配產業進行汽車關鍵總成件、零部件等方面的生產應用;支持企業進行生產智能化、裝備智能化等信息化技術改造。支持企業節能、節水、環保技術改造,支持采用清潔生產技術。
(五)引導中小企業提升成長。確定一批具有較好成長性的中小企業,從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市場開拓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給予扶持,促其轉型成長、發展壯大,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輸送后備力量。重點支持中小企業加強技術改造,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檔次,壯大企業規模;支持中小企業采用現代化管理的方式方法,提升管理水平;支持中小企業積極開拓市場,加強與品牌企業的配套、貼牌等協作,發展網絡營銷;支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強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建設,促進各類公共服務平臺完善服務功能。
三、設立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扶持資金
設立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2012年專項資金規模5000萬元,今后逐年提高,擴大規模,專款專用。其中,產業引導資金2500萬元、科技三項經費800萬元、技術改造資金500萬元、中小企業成長專項資金1000萬元、節能循環經濟專項資金200萬元。對市級扶持項目,我區按1:1.5比例配套。
(一)資金使用原則。通過整合部門管理的區級產業引導、科技創新、技術改造等支持企業發展的財政性資金,集中形成統一的專項扶持資金,統籌調配使用。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的安排一律打破部門、產業和企業界限,不做數量分配和限制,不搞平衡照顧,好項目、大項目多,獲得的扶持資金就多。扶持項目評選要堅持廣泛征集,科學比選,好中選優,寧缺勿濫。提高單個項目的資金扶持力度,大項目、好項目需要扶持資金量大的,可以分年安排,連續多年扶持,把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
(二)資金支持方式
資金支持方式為貸款貼息、無償資助、以獎代補。
1.貸款貼息:對產業鏈龍頭、產業鏈關鍵缺失、產業鏈延伸等項目,優先采用貸款貼息或比照貸款貼息的方式扶持。
2.無償資助:對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各類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與提升和科技領軍人才主持的產學研等項目,采用無償資助的方式扶持。
3.以獎代補:對企業實施技術改造過程中購買生產性設備、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項目,根據項目性質的不同特點制定相應的補助標準,實施以獎代補。
(三)資金撥付方式
1.對確定給予的貸款貼息、無償資助和以獎代補的項目,由行業主管部門提出意見、財政局審核認定后報區政府批準,由區財政局撥付給項目承擔企業(單位)。
2.專項資金采取分批撥付方式,區財政根據下達的年度資金使用計劃先預撥50%的資金,項目完成后由項目承擔單位提出驗收申請,各行業主管部門組織項目驗收合格后,區財政局撥付剩余50%的資金。
3.企業(單位)收到財政貸款貼息、無償資助或以獎代補資金后,應設立經費專賬,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財務會計處理,并專款專用。
四、項目申報、評選程序
(一)區行業主管部門根據本意見確定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支持重點,制定相應的扶持項目評審辦法和評審要點;每年年初確定當年專項資金扶持重點,編制并年度專項資金項目申報指南。
(二)符合申報條件的企業(單位),按照申報指南的要求,編制符合規范要求的項目申報材料,向所在街道提出申請。
(三)各街道匯總把關后,分別向區各行業主管部門報送,區行業主管部門對項目進行初審篩選,提出候選項目。
(四)區行業主管部門組織專家組對候選項目進行評審。候選項目分為重點推薦扶持項目、一般推薦扶持項目,并納入項目庫管理。其中,重點推薦扶持項目將重點向市行業主管部門推薦,優先申報市、區兩級專項扶持資金。
(五)區行業主管部門根據專家評審意見,提出備選項目和資金安排建議,并上報區專項資金管理協調聯席會議。必要時可邀請有關專家對備選項目進行聯合考察,提出考察建議意見。
(六)區專項資金管理協調聯席會議研究決定專項資金扶持項目和資金安排。
(七)區行業主管部門會同區財政局根據聯席會批準的項目、資金安排方案,報區政府審批后,下達資金使用計劃。
五、加強組織領導
(一)建立轉型升級專項扶持協調聯席會議制度
由區領導擔任聯席會議召集人,區發改局、經貿局、科技局和財政局為成員,聯席會議負責統籌推動本意見實施,對各部門的實施情況進行考評;負責審定扶持項目評審辦法和評審要點,決定扶持項目和資金安排,協調解決專項資金運作管理的重大問題。聯席會議下設辦公室,掛靠在區發改局,負責協調區發改局、經貿局、財政局和科技局等部門開展項目申報、評審、扶持資金安排建議、項目建設進度監督檢查以及項目績效評價等工作,負責匯總扶持項目的組織實施情況。
(二)落實各部門工作職責
各部門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負責在本行業組織實施本意見,確保工作落實,取得明顯成效。
區直各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行業主管的職能作用,將組織實施本意見與本部門工作相結合,加強對民營企業發展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自主創新、技術改造的行業指導、管理和服務。各部門要加強溝通聯系、協同協作,形成高效協調的工作機制。
區發改局為產業引導資金項目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項目申報指南;組織項目的申報(核準、備案)和項目庫管理;組織開展對項目的評審和立項,扶持資金安排建議、建設進度監督檢查、項目驗收和績效評價工作。
區經貿局為技術改造和中小企業成長計劃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技術改造和中小企業成長項目申報指南,組織項目的申報(核準、備案)和項目庫管理,組織開展對項目的評審和立項、扶持資金安排建議、建設進度監督檢查、項目驗收和績效評價等工作。
區科技局為科技創新項目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科技創新項目申報指南,組織項目的申報(核準、備案)和項目庫管理,組織開展對項目的評審和立項、扶持資金安排建議、項目進度監督檢查、項目驗收和績效評價等工作。
區財政局為“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的監管部門,負責專項資金的預算管理,會同行業主管部門確定年度專項資金使用方向、組織項目的申報、評審及下達項目的資金計劃;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審計局對資金使用情況實施跟蹤管理和監督檢查,確保資金專款專用。
區工商局、工商聯、公務員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能,認真履行職責,積極配合組織實施本意見,為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提供行業指導和服務。
(三)強化監督考評
1.建立項目報告制度。項目承擔單位應于每季度前十日內向所在街道和區主管部門提供項目進度報告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統計表。進度報告內容包括:項目簡述、項目總體進展情況、資金籌措與使用情況、項目組織與管理情況、項目執行中出現的問題與處理意見以及根據實際情況對項目進度的調整情況等。
2.建立項目檢查制度。區行業主管部門和區財政局每年會同所在街道聯合對專項資金扶持的項目進行檢查和監督。檢查和監督的內容主要為項目實施進展情況、計劃執行情況、資金使用情況等。
項目承擔單位對區行業主管部門、區財政局和所在街道檢查監督中指出的問題,要提出書面整改措施和整改時限,并積極整改。對不能提出整改措施或不積極整改的,區行業主管部門、區財政局和所在街道將對其通報批評,并取消該單位今后年度專項資金申報資格。
3.建立項目驗收制度。項目完成后,項目承擔單位要及時進行項目決算審計和驗收,并將項目完成情況報送區行業主管部門和區財政局。區行業主管部門、區財政局會同區審計局或專業中介機構對項目進行決算審計,并組織項目竣工驗收。
4.建立項目評價制度。區行業主管部門、區財政局應積極探索并建立科學、合理的項目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并嚴格按考核評價體系,對已完成項目進行績效考核。區行業主管部門、區財政局應及時對上一年度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和效果進行全面總結,提出改進和完善的建議,并形成專項資金使用績效報告上報區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