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10年社區教育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按照國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總體部署,在昆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積極創建“全國社區教育示范區”,緊緊圍繞“創特色、樹品牌、強內涵”的工作要求,積極推進社區教育實驗工作,為建設學習型社會作出貢獻。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和全市中小學校長會議精神,以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為動力,以積極創建“全國社區教育示范區”為中心,以促進內涵發展為重點,創新工作思路,創建特色品牌,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服務,為建設和諧昆山、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服務,群策群力,真抓實干,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社區教育。
二、目標和任務
1.推進數字化學習社區建設進程。圍繞創建全國數字化學習社區先行區,積極開展“數字化學習社區行”主題活動。進一步完善“昆山市民學習在線”網站建設,逐步豐富網上社區教育課程資源,力爭課程資源達到400門,通過舉辦開通儀式,發放宣傳卡,開展培訓活動,上門指導服務,力爭網上在線注冊市民人數達到15萬人。根據我市《關于推進數字化學習社區建設的工作意見》,積極開展數字化學習社區建設,確立10~15個社區作為創建“數字化學習社區”實驗單位,按照標準建立數字化學習教室,培育數字化學習環境,開展數字化學習培訓。
2.提升社區教育基地建設水平。進一步擴大社區教育優質基地,豐富社區教育基地資源。年內力爭創建全國社區教育示范鄉鎮2個,省社區教育示范鄉鎮1~2個,蘇州市社區教育示范鄉鎮2個;省社區教育中心1個;蘇州市農科教結合示范基地1個;創建標準數字化學習教室20個;評選數字化學習鄉鎮3個;力爭鎮區老年大學分校達到蘇州市建設標準。
3.加大社區教育課程建設力度。繼續開展社區教育課程建設,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各鎮區要大力開發一批適合社區居民學習需求的課程,力爭推出5門蘇州市級社區教育優秀課程。并將開發的地方特色課程經加工整理后作為數字化學習資源,充實到市民學習在線課程中心。
4.深化社區教育實驗項目研究。社區教育實驗項目研究是深化社區教育內涵發展的必要途徑。以實驗項目為抓手,組合力量,找準切口,扎實開展12個第二輪社區教育實驗項目研究,著力解決社區教育發展過程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積極申報蘇州市社區教育實驗項目立項,力爭“一鎮一項目”;積極申報全國社區教育實驗項目立項,力爭有3個以上實驗項目為全國社區教育實驗項目,申報截止時間為4月30日前。
5.加快創建學習型組織建設速度。要把創建學習型組織作為現階段推進社區教育的重要抓手。要根據社區內不同類型組織的實際情況,修訂相應的學習型組織基本要求和標準,要充分發揮工、青、婦、團及其他社會團體的作用,積極創建學習型企業(單位)、學習型社區、學習型家庭等學習型組織,切實開展“評估促進”工作,選準切入點,抓好示范點,突出閃光點,使學習型組織占社區內各類組織的比例逐年提高。在近幾年積極推進的基礎上,力爭全年完成創建“學習型社區”40個、“學習型企業(單位)”60個、“學習型家庭”1000個的任務。
6.努力形成社區教育特色品牌。打造社區教育品牌,形成特色是安民、惠民、富民、樂民的一項重要舉措。市、鎮(街道)、社區三級聯動,積極創新、大膽實踐,努力形成社區教育特色品牌,做到“一鎮一品”,成為社區居民心目中的好品牌。
7.提高社區教育隊伍水平。要加強社區教育隊伍建設,在建設一支專職人員為骨干,兼職人員和志愿者為主體的社區教育工作者隊伍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社區教育隊伍的管理,通過制定培訓實施方案,舉辦形式多樣的培訓和實踐活動,不斷提升社區教育隊伍的素質,使之成為開展社區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利用好4本社區教育工作者培訓叢書,積極開展培訓,提高培訓實效。
8.加強社區教育宣傳和理論研究工作。要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加強對社區教育工作的宣傳,總結推廣我市社區教育的經驗和做法,營造有利于社區教育發展的良好環境。要加強社區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注意學習周邊地區開展社區教育的有益經驗和成功的做法,逐步形成有本區域特色的社區教育理論。廣大社區教育工作者要在工作中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開展社區教育研究,以研究成果指導實驗工作。積極參加中國社區教育專業委員會舉辦的社區教育優秀科研成果評選,力爭有5項成果獲獎,申報截止日期6月31日前。
9.廣泛開展各類教育培訓活動。圍繞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大力開展社區教育培訓,力爭社區居民全年參加各類教育培訓活動的總人數達到常住人口的50%以上,農民培訓和下崗(失業)職工培訓率達到90%以上,老年人、殘疾人、外來流動人員接受教育比例達60%以上。外來流動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比例達到95%以上。通過努力,建成“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框架。培訓年度計劃和每月計劃要及時上報市社區教育辦公室,并做好臺賬工作。
10.制定“十二五”社區教育發展規劃。按照我市社區教育實驗工作的總體部署和發展狀況,各鎮(區)要結合本地區的社區教育工作實際,科學合理制定“十二五”社區教育發展規劃。必須突出規劃的前瞻性,立足當前,把握形勢,放眼長遠,與時俱進,提出“十二五”規劃的目標任務;必須突出規劃的戰略性,圍繞社區教育發展的重大問題,明確“十二五”發展的關鍵舉措;必須突出規劃的科學性,廣泛地集中民智,反映民聲,全面引領昆山社區教育在科學發展軌道上再上臺階。新晨
三、要求和措施
1.完善社區教育發展保障機制。社區教育要繼續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政府推動、部門配合、社會支持、全民參與”的社區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社區教育工作會議,研究解決社區教育工作中困難和問題。要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多元化投入機制,逐步建立社區教育經費投入與財政收入同步增長的機制,要積極落實社區教育按常住人口測算年人均3元的財政專項經費政策。要爭取市、鎮(區)二級政府落實社區教育經費,科學規劃,合理使用,保障社區教育的正常運行和持續發展。
2.完善社區教育管理網絡。科學規劃和理順社區教育網絡體系,進一步完善以社區培訓學院為龍頭,鄉鎮社區教育中心為骨干,村居社區市民學校為基礎的社區教育網絡體系。要進一步強化社區培訓學院的基礎能力建設,改善辦公條件,三個中心要配強配足工作人員,扎扎實實的開展社區教育工作。各鎮社區教育中心要進一步挖掘潛力,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緊密聯系鎮區相關部門,大力宣傳社區教育,形成合力,再上臺階。
3.完善社區教育制度建設。完善和落實社區教育各項制度。認真執行目標責任制度、隊伍管理制度、例會制度、居民終身學習制度、宣傳教育制度、評估檢查制度、專項督導制度和獎勵表彰制度等,提高社區教育管理水平,以制度建設推進社區教育更好更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