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區調整新建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街辦事處,區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加強和推進社區居委會規范化建設,根據市社區建設領導小組關于實施社區居委會規范化建設工程的意見及有關評估標準,就我區社區調整劃分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積極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和工作大局,通過社區調整劃分和規范建設,整合資源、提升效能、完善服務,不斷夯實政權基礎,增強自治功能,促進民生發展。
二、工作目標
按照全市社區規范化建設標準,聯系本區實際,有序穩步開展社區調整劃分。按照不少于3000戶的規模解決現有社區規模不平衡、不規范、不合理的問題,并根據建設發展的需要適時作好局部調整,以達到分布合理、規模適度、建制規范的要求,為社區的長效建設與深化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努力營造良好的社區發展環境。
三、工作原則
1、循序漸進、逐步規范:結合社區建設現狀和發展趨勢,因地制宜,分類逐步調整,今年在社區組織換屆選舉前集中調整重組一批規模過小的社區。
2、界限明晰、便于管理:社區調整劃分要有明晰的管理界限,應以道路、橋梁、湖泊、山體、溝渠、院落等自然實體作為分界線,使社區更加便于管理和服務。
3、整合資源、增強功能:通過調整,使社區功能更加完善,有利于各類資源的利用、有利于居民群眾的參與、有利于社區的治理,不斷增強社區建設和發展的內在動力。
4、合理設崗、完善服務:根據規模情況和管理服務強度,合理確定社區崗位和職數,調整充實社區人員力量,配強配好社區工作者隊伍,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優化社區服務管理。
5、立足雙實、兼顧發展:社區規模的確定以“人口普查”和“兩實”調查的相關數據為依據,對未來3年內社區規模發展趨勢綜合考慮。
四、本次將作調整重組的社區
針對我區當前的情況,為維護基層穩定和保證工作有序開展,根據市民政局要求,征詢各方意見,并經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審議研究決定和各街申報,本次社區調整劃分基本安排如下:
一是對于拆遷社區的處理。對已拆遷的社區,未來3年內人口發展規模不能達到3000戶且未拆遷的部分和空掛戶便于移交的社區予以撤銷,這類社區有8個:
月湖街:撤銷板子橋社區、雨花林社區,部分居民和空掛戶并入龍燈社區。減少2個社區。
建橋街:將青石橋社區部分居民和空掛戶并入河泊所社區(撤并后,新的社區更名為青石社區)。減少1個社區。
鸚鵡街:撤銷新民社區,部分居民和空掛戶并入楊泗社區;將瓜堤社區部分居民和空掛戶并入芳卉園社區(保留瓜堤社區名稱)。減少2個社區。
洲頭街:撤銷和平社區,部分居民和空掛戶并入芳洲社區(撤并后,新的社區更名為洲頭社區)。減少1個社區。
五里墩街:撤消五新里社區,部分居民和空掛戶并入五琴里社區;撤消五祥里社區,將原五祥里社區地處大道以北部分并入五合里社區,地處大道以南部分并入五檀里社區。減少2個社區。
二是對于規模過小、便于調整重組社區的處理。對于社區規模過小,未來3年內常住人口規模不會達到3000戶,且綜合資源配置有待整合優化的社區要進行調整重組,這類社區有11個:
晴川街:撤銷漢南社區,全部居民并入江漢橋社區。減少1個社區。
建橋街:大橋一社區和大橋二社區合并,合并后更名為大橋社區。減少1個社區。
洲頭街:撤銷二院、洲頭2個社區,全部居民并入紅建社區。減少2個社區。
翠微街:撤銷朝陽社區,全部居民并入團結社區;撤銷翠微新城社區,全部居民并入冰塘社區。減少2個社區。
琴斷口街:撤銷麒麟社區,全部居民并入七里一村社區;撤銷旺達社區,全部居民并入桃花島社區;撤銷江花社區,全部居民并入江城社區。減少3個社區。
江漢二橋街:撤銷玫瑰苑社區,全部居民并入玫瑰西園社區;撤銷郭琴社區,全部居民并入郭茨口社區。減少2個社區。
三是局部進行調整整合的社區。針對社區轄域和規模不合理狀況進行局部調整,這類社區有22個:
鸚鵡街:對橋機社區、鋼管社區進行調整劃分,實現規模平衡。
洲頭街:對建港、長新、崇善三個社區進行調整劃分,組建成新的建港與崇善社區,撤銷長新社區;將長新社區原管轄的怡暢園小區獨立組建一個新社區(怡暢園社區)。
江堤街:對墨水湖、江博、江堤、三里民居等4個社區的管轄范圍進行調整劃分,實現規模平衡。
五里墩街:將五榮里社區臨馬滄湖路的兩個小區劃入五豐里社區管轄,實現規模平衡。
琴斷口街:一是調整七里廟、百靈、金龍花園3個連片社區的轄域;二是調整紫荊花、七里晴川兩個緊鄰社區的轄域,實現規模平衡。
永豐街:將磨山社區部分管轄范圍劃入漢沙社區。
經濟開發區:對陶園、龍陽新村社區進行調整劃分,實現規模平衡。
四新地區:現有漢新、紅嶺兩個社區,由漢新社區接管太子水榭小區及在建的“觀瀾國際”和“天虹苑”小區;紅嶺社區接管在建的“綠地新都會”和“南菲溪岸”兩個小區。
上述三類調整重組中,撤銷22個社區,新組建并更名的3個社區,只更名的1個社區,實際減少19個社區,局部調整22個社區,調整后的社區數為112個。
五、本次不作調整的社區
一是已達到3000戶左右標準的社區有16個。
二是未達到3000戶但暫時不便于調整劃分的社區有22個,暫不調整的主要原因有:一些社區原轄域比較完整規范,不宜與其它社區整合;一些社區已經存在了幾十年,歷史底蘊較深、居民認同感強,群眾都希望社區能繼續保留;一些社區規模都在2000戶左右,周邊社區難以互相吸納。
三是目前規模較小,但三年內小區開發、舊城改造及城中村改造項目將交付使用,就近劃入相應社區管轄,這些社區都將達到3000戶以上規模,共有17個社區。
四是地處蔡甸的漢江社區,目前不足500戶,但相距臨近社區太遠,不便調整,暫時予以保留。
五是城中村改造社區,主要涉及永豐街、江堤街和經濟開發區,由于特殊地理位置和改造項目正在進行中,根據市民政局意見,暫時予以保留,共有16個社區。
上述不作調整的社區共有72個。
六、關于調整劃分時間安排
(一)2月--3月上旬,對全區社區進行調查摸底和分析研究,甑別分類,明確調整范圍和對象。
(二)3月上旬--3月中旬,制定全區社區調整重組工作總體方案,報區政府審定。
(三)3月中旬--4月初,由各街道按照區政府審定的總體調整方案制定本街道的社區調整申報文書,報區政府審批后實施。
(四)4月中旬前,做好社區調整劃分后的各項工作。
七、關于幾個具體問題的處理
(一)關于動態管理機制。隨著開發進度的加快,目前有部分社區已達到和超過4000戶,三年內還要增加人口,預計將超過6000戶,對于這些大型社區,目前暫不增設社區,待居民入住具備拆分條件后再行研究。
(二)要保證社區調整后的工作用房和服務設施繼續用于服務居民群眾,對社區服務設施也要相應的進行整合,可在社區之間調劑使用。各街道要認真做好對撤銷和合并社區資產的登記,嚴防國有資產流失。
(三)關于社區居委會及專職工作人員編制職數的核定。關于社區居委會職數,依據文件的有關精神,按照每五百戶1人的標準進行配備;關于社區服務站專干職數,按照《區社區專職工作人員考核管理辦法》規定的標準來配置。以上職數設置的規定適用于以后社區調整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