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媒體中醫藥科技期刊發展策略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新媒體時代中醫藥科技期刊必須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找準自身的定位,加強品牌優勢,提升內容質量,加快網絡化與數字化建設,不斷提高中醫藥科技期刊的綜合實力,才能促進中醫藥期刊的長足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中醫藥科技期刊;發展策略
中醫藥具有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而提高中醫藥在國際學術界的話語權對進一步加快中藥產業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中醫藥科技期刊承載了傳播和交流中醫藥最新科研成果的光榮使命,在新媒體工具廣泛運用的背景下,中醫藥科技期刊如何乘勢而上取得長足發展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1中醫藥科技期刊發展的優勢
1.1中醫藥療法
國際地位不斷提升近年來,隨著健康觀念和醫學模式的轉變,中醫藥在防治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的療效和作用日益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和接受。目前,中醫藥已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我國已同外國政府、地區主管機構和國際組織簽署了86個中醫藥合作協議。2015年,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對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保?],肯定了中醫藥為人類健康做出卓越貢獻,大大鼓勵了廣大中醫藥工作者發展中醫藥事業的信心。中醫針灸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本草綱目》和《黃帝內經》列入“世界記憶名錄”。中醫藥在全球的認可度與日俱增,中醫中藥正朝著為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護航的方向前進。
1.2中醫藥發展的政策優勢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和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中西醫并重”、“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2015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醫藥法(草案)》,并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法制保障。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作為今后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提出了一系列振興中醫藥發展、服務健康中國建設的任務和舉措。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指出要“開展中醫藥公共外交,以中醫藥為載體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用國際化語言講述中國故事,促進中醫藥文化在沿線國家傳播”[2],并對新時期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作出系統部署。這些決策部署,描繪了全面振興中醫藥、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構建中國特色醫藥衛生體系、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中醫藥事業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在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中醫藥期刊是傳播中醫藥信息的主要載體,在促進中醫藥學術交流、繁榮中醫藥學術進步、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承擔著重要的作用。中醫期刊的出版與中醫藥發展密切相關。中醫藥期刊發展的政策優勢主要體現在:《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17)》指出[3]:科技期刊需要引領科學創新與發展、促進學術爭鳴與交流、傳播科學精神與規范。隨著中醫藥學術發展和國家對中醫藥事業的大力扶持,中醫藥學術交流必然日益活躍,學術論文產出必然大幅度增加。
1.3中醫藥的特色優勢
中醫藥的特色主要體現為以整體觀、辨證論治為核心的科學思維和個性化診療方法,其優勢主要體現在“簡便驗廉”的特點以及在預防、保健、養生、康復等方面的獨特魅力和作用。中醫藥期刊是具有鮮明中醫藥學術特征的科技期刊,受本學科多種因素的影響,每個期刊都有其自身的發展方向和特點。1.3.1獨具特色的理論體系:中醫學的理論體系是受到古代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陰陽五行學說的深刻影響,是包括理、法、方、藥在內的一個整體,主要闡明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規律和基本方法。是以整體觀念為主導思想,以氣、陰陽、五行諸學說為論理方法,以臟腑經絡精氣血津液為生理病理基礎,以辨證論治為診治特點的獨特的醫學理論體系。中醫學深深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中,中醫博大精深,廣涉旁通,“上極天文,下窮地紀,中悉人事,大而陰陽變化,小而草木昆蟲、音律象數之肇端,臟腑經絡之曲折”(明代張介賓《類經•序》),三教九流,無所不包容涵蓋,可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中醫學既有自然科學的內涵,也有豐厚的人文哲學底蘊。1.3.2獨具特色的診療方法:相對西醫運用儀器測定加癥狀、體征分析的診察方法,中醫診斷以辨證為根本,通過對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從整體入手,收集和辨別人“藏于內,現于外”的“藏象”信息,作為臨床診療的依據,形成了中國特有的完整的診病體系。中醫治療手段多種多樣,既有一般內服藥物的內治法,又有藥物外敷、熱熨、熏洗等外治法,以及獨特的針灸、拔罐、刮痧、推拿、按摩、氣功、音療等非藥物療法,還有以藥膳為代表的日常食品療法。中藥主要來源于天然藥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及部分化學、生物制品類藥物。中藥作為純天然藥的代表,已經成為當今最具發展前景的藥物。1.3.3獨具特色的養生保健體系:養生就是“治未病”,是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溫等各種方法去實現的,是一種綜合性的強身益壽活動。隨著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環境”醫學模式的轉變,引起了人們對保護健康、防治疾病的思維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一系列轉變,中醫理論和中醫更凸顯優勢。
2新媒體時代中醫藥科技期刊在出版傳播中存在的問題
2.1新媒體簡介
20世紀90年代開始,互聯網在數據傳輸領域逐漸取代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并慢慢地進入人們的視野?;ヂ摼W的出現使世界各個角落得以聯系在一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加方便。到了21世紀初,互聯網迅速發展,漸漸在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新媒體主要有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于報紙、廣播、電視、雜志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在信息來源上,具有廣泛性,讓人人都成為信息對者;在信息上,具有及時性,時效上占有極大的優勢;在內容上,具有個性化特點,能夠滿足不同受眾人士的需求;在傳播上,具有便利性,能夠做到時時處處可以收看。但傳統媒體注重內容;對信息的經過層層審核,能夠保證內容的真實性;在傳播內容的深度上是新媒體無法比擬的;在受眾的心目中具有權威的地位,對于重大現實事件,受眾還是通過傳統媒體來獲取信息。
2.2中醫藥科技期刊
在出版傳播中現存的問題中醫藥科技期刊遍布全國各地,有各自的主管單位,管理體制落后;論文體例規范、審稿規范等體制難以統一;各自辦刊,媒介資源不夠整合;結構不合理,學科發展不平衡,報道范圍相似,多為醫學臨床與科研相關研究,以至于傳播特色不鮮明,各刊難以形成自有品牌效應,作者投稿缺乏針對性;出版頻率低,發表周期長,時效性差;受編輯工作的性質、工作環境、發展空間等因素的影響,編輯隊伍不穩定,高級編輯人才流失現象嚴重;對新媒體的傳播技術運用不善,新媒體平臺利用率低,缺乏具有網絡專業技能的人員,數字出版與網絡出版發展還不夠充分。3新媒體時代中醫藥科技期刊發展策略3.1找準定位,加強品牌優勢中醫藥期刊欲求大發展,一定要有自己的理念追求和風格定位,選準了自己的位置,才能發揮其作用。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朝著數字化方向轉型是必然選擇,中醫藥期刊亦然,大融合是必然趨勢。品牌效應、內容有深度是傳統期刊的優勢,在保留這些優勢的基礎上,中醫藥期刊要與時俱進,更要力求辦出特色,強化自己的品牌優勢,更好地體現自身的價值。所謂期刊品牌,即是區別于其他同類刊物,在市場上更易于被讀者識別和認可的本刊物的獨特形象。新媒體時代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信息爆炸使讀者對期刊從內容到形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打造特色品牌,加強刊物的品牌優勢,才能吸引更多的讀者,在競爭中贏得市場青睞。中醫藥期刊還要在發揮自身優勢、突出特色上下功夫,優化欄目設置,策劃期刊的名牌欄目。欄目是一個期刊的窗口,中醫藥期刊最具影響力的是特色欄目。特色化的欄目設置和策劃不僅有助于學術期刊形成自己的特點和風格,提升專業化水平,而且有助于避免辦刊的同質化。
3.2提升內容質量,加強選題策劃
新媒體時代變化的是新技術、新傳播環境,導致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受眾對象等也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同時,我們應深刻認識到,無論技術、環境如何變化,內容才是中醫藥期刊發展的核心和命脈。新媒體時代不缺信息,缺少的是對信息的整合與深度挖掘,只有好的內容,才能提升中醫藥期刊的學術質量。而中醫藥期刊發展幾十年來,其長期積累的專業資源、科學價值以及學術影響力等方面的優勢是信息量過于混亂,內容參差不齊的新媒體不可比擬的,正是因為新媒體信息的開放性,中醫藥期刊在內容上更要堅持去偽存真,嚴格把關。選題策劃是編輯工作的基礎,刊物的選題是一個關系到刊物是否能較好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好的選題能充分體現刊物的學術水平和應用價值,以吸引更多的讀者,在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的同時,擴大期刊的影響力。新媒體搭建一個能即時傳播、互動性強、人人參與的傳播與社交平臺;同時,海量的信息沖擊使得讀者對選題的創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醫藥期刊的選題可充分利用網絡了解大眾關注什么,想了解什么,使其在期刊選題方面更有針對性,并力求精選來提高內容的品質;還可圍繞國家中醫藥發展規劃等重大問題,積極關注重大現實問題進行探討。
3.3與時俱進,加快中醫藥期刊網絡化與數字化建設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媒體技術的持續高速發展不斷催生新的傳播形態并向數字化、網絡化、移動化、融合化發展,順應和準確把握時展和變革是科技期刊轉型的必然選擇[4]。中醫藥期刊為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與時俱進,加快網絡化和數字化建設,搭建更好的投稿平臺,為作者投稿提供更好的服務;增加互動平臺,實現信息的雙向互動,如通過建立官方網站、開通官方微博、建設微信公眾號、手機APP等方式,實現與作者、讀者的雙方良性互動,改變傳統的單向傳播。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時效性,實現論文及時發表,縮短出版時間,加快科研成果的傳播速度。
3.4培養高水平的中醫藥期刊編輯隊伍
新媒體時代中醫藥期刊編輯會面臨知識結構老化、信息儲備不足、技術能力不強等諸多挑戰,因此,為使不被時代所拋棄,中醫藥期刊編輯更需要跟進新媒體技術發展的步伐。中醫藥期刊編輯除了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外,在提高醫學編輯綜合素質的過程中,還應培養新媒體知識和技能,深入了解新媒體在技術、運營、產品、服務等環節中的應用,學習新媒體制作、、推廣、營銷等方面的知識。
4結語
新媒體時代,中醫藥期刊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應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充分利用新媒體,不斷提高中醫藥期刊的綜合實力,才能更好地促進中醫藥文化的傳播,為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民族文化力的提升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N].中國中醫藥報,2015-12-09(002).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J].中醫雜志,2017,58(4):296.
[3]中國科協.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J].科技導報,2018,36(3):6-7.
[4]宮承波.新媒體概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9.
作者:梁金燕 任婕 單位:湖北中醫藥大學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