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武術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通過對當代大學生心理研究發現,當代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對學業緊張的心理壓力,而武術運動能夠幫助當代大學生緩解這種精神上的壓力,從整體的角度來看,武術在民間具有很廣泛的群眾基礎,武術運動屬于我國人民在社會的長期實踐中,經過長期積累的一項文化遺產,武術運動不僅僅是能夠強身健體,更加能夠幫助學生釋放學習中的緊張壓力,增強心理上的承受額能力,健全心理上的意識。本文主要是通過對武術運動在大學生心理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影響來進行分析和研究,進一步探討武術運動對于當代大學生的重要性,并且就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提出了相對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武術運動大學生心理影響
武術運動擁有非常久遠的歷史,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華民族的原始時代,在原始時代中,人民就已經開始通過各種原始型的武器與野獸進行斗爭,開始是為了進行自我保護,后來是為了通過這種手段,獲取生活的資源,到了最后來,人們為了爭奪爭奪的財物,從而建立了更多富有殺傷力的武器,這樣的行為讓人們在戰斗當中逐漸積累起了一定的格斗技能,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武術運動作為一種民族遺產被加以繼承,并且通過整合來進行了提高,許多體育學院都把武術運動作為了教學的一項科目來進行傳授,讓武術成為了一種強身健體和調節當代學生心理壓力的一種教學手段,還可以使當代大學生對武術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對這項歷史文化遺產有更多的了解。
1武術運動自身的特點
1.1武術運動具有格斗性
武術運動作為一項傳統體育項目,動作上的攻防技能是它的本質,基本上是一致的,從體育的教育觀念出發,以不傷害對方作為原則嚴格地把握了尺度,比如散打等武術運動,以中國武術特有的表現形式出現,雖然在拳風和套路中有所不同,但是其共同特點都是以攻擊和防守作為套路技能的基礎,雖然在一些套路上有所變化,但是從內在含義上說,一招一式的表現,仍然是武術套路技術上的核心。
1.2武術運動具有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特色
武術運動開始要求的是體型上的標準,其次是整齊劃一的規范,這也是當代中國武術的一大特色,所謂的內在,就是指從人的精神、意識以及氣息上的體現,外在是指人體的手,眼,身,的活動體現,比如,拿太極拳來說,要求的是意識上的連貫動作,如果是形意拳,講究的就是需要,內三合,外三合。武術運動上,套路的演練重點要求把內在的精氣與外部的動作緊密相結合,必須做到呼吸步伐一致,從這一點上來看,這種特色表現了中華武術運動作為一種文化形式,在歷史上長期的不斷演練,讓中國古代的一些其他領域受到了影響,形成了獨具中華民族氣質風格的一種運動形式。
1.3武術運動豐富多彩具有廣泛的適應性
武術運動所包含的練習內容形式屬于多樣化,不同的內容形式,都具有不同的練習方法,分別適用于不同的年齡段,對其動作結構和技術風格都是有相似之處的,都需要根據不同的年齡、性別、職業等要求來適應,一些人根據自身的條件和愛好、來進行選擇,與此同時,武術運動在外部選擇上,不受時間和季節上的限制,這種廣泛的適用性,給人們能夠良好的開展活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支持。
2武術運動對于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影響
當代大學生的年齡段已經進入了青年期,身體與心理上的平衡正在進行日益完善,走向成熟發展期,但是根據研究表明,大學生的心理年齡仍存在許多的不穩定,不成熟,不平衡等特點,根據研究報告顯示,大學生在校期間需要面對各種復雜的的社會變化,以及學習上方面的壓力和家庭貧困帶來的差距、心中有所焦慮問題,十分嚴重。面對這些問題,可以通過運動教學的模式,運用多元化的手段,幫助學生走出困惑,就拿太極來舉例,太極拳屬于一種講究內修的運動項目,太極拳的主要特點就是指心靜與體松,心靜主要是指排除其他干擾因素。以此保證能夠集中注意力,可以通過太極拳學習,幫助學生消除煩惱,走出困境,心理上的承受能力變更強,讓學生平和地面對日常出現的一些事件,太極拳作為一項講究內在的武術運動,與其他激烈的運動項目比較,少年拳、初級拳、長拳等武術項目均比較大需要付出的運動量,太極更接近于日常的生活運動,所以比較容易被大學生所接受。通過對自身身體素質的加強,武術運動能夠幫助大學生更積極地面對未來,在心理承受方面,能承受更多的壓力,在性格上,養成堅韌不拔的性格,比如在散打運動中,大學生經過基本功方面的訓練,練就了堅韌的性格,對心理素質強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散打訓練中的一些加難訓練法,在技術方面與負荷方面加大了難度,從多方面的視角來看,這種模式滿足了當代大學生體力和忍耐力以及心理品質上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散打訓練中包括的思維訓練法,就是武術文化中的想功,也可以從心理學角度叫它念力上的訓練,其是學生對攻防格斗技能在意念方面的訓練,思維訓練,實際上就是對學生心理承受方面的訓練,在武術運動的日常訓練中,情感方面的體驗比較多,比如成功與失敗、進取與曲折等,從價值的角度來說,武術運動為學生提供了更加有利于自我調節心理承受能力上的培養方法。
2.1武術運動能夠完善大學生的人格
人格方面的健全,是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基礎,學習武術運動,首先要記住的就是武德兩個字,所說的武德,就是武術道德,指的是學習武術運動的人,應當遵守的社會道德規范和必須要具備的武術品質,對于武德的根本要求,就是應當崇德尚武,所謂的崇德尚武主要表現在“禮、義、信”等方面,對于學生提出要有廣博的愛心,要信守承諾,要具備見義勇為的品德,這些品德對于現如今的大學生來講是十分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品德,更是一個人身心健全的體現,許多人在生活當中,對于承諾不太注重,經常性的不守承諾,還缺乏愛心,以至于得不到周圍其他人得認可,在生活中遭到他人的排斥,自身方面產生了自卑,苦悶的不健康心理,導致因為身心上的不健全,影響了以后的生活和發展。通過武術運動方面的學習,以武德思想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培養,幫助學生養成見義勇為、敢于跟違法行為做斗爭的性格,經過實踐調查,我們發現,經受過武術運動教育的學生,在組織紀律遵守方面遠遠高于,未經受過武術運動教育的學生,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有許多經過武術運動訓練的人,他們不僅能夠遵守規章制度,還經常能見義勇為,碰到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關鍵時刻能夠做到挺身而出,進行阻止,從當代大學生的整體來看,大多數的學生都過分突出自我,一切行動以自身的利益為基礎,面對許多違法亂紀的事情,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所以說,武術運動中武德的訓練,能夠彌補和完善學生的這種不健全心理。
2.2武術運動幫助大學生尋找自我意識
所謂的自我意識是指一個人在與社會接觸的過程中,產生了對自身的狀態的認識和對他人關系的認識,所謂的自我意識是指自身方面的認知、體驗以及控制三方面的組成,經過許多調查發現,經過武術運動方面的訓練,能夠幫助大學生完善自身的自我意識,現在許多大學生比較獨立自我。但是,還有一批人擁有很嚴重的從眾心理,經常對自己做的事情,沒有信心,在一些需要完成的事情上,對自身的要求比較低,僅僅是不受到批評就好,更不要提什么突出,像這一類人可以通過武術運動方面的學習,來改善自身的缺點,在武術運動對抗中,能夠讓一些平時缺乏自信心的學生,利用自身學習的格斗技能,躲過對方的進攻,并且能夠擊倒對方,從結過上來尋找到自身缺乏的自信,以此來擺脫自身的自卑心理,當然,在武術運動格斗得過程中,也學生會經歷失敗,但是他們可以通過失敗,總結出經驗,能夠重新審視自身的能力與價值,可以給自己找到一個更加準確的定位,在格斗得反復擊打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找回自身得意識,改善盲目附眾的心理,還可以讓學生明白勝不驕,敗不餒的感悟,在武術運動訓練的過程中,讓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所提高,保證身體得到了有效的伸展,身體的各項機能得到了鍛煉,促進了血液上的流通,能讓大學生在平時處理日常事務時,能有擁有穩定的情緒,以及飽滿的精力,面對其他事情,能夠有一定的耐心,可以從中尋找到興趣,在解決困難問題時,做到毫不畏懼,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來解決,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自信心,還尋找到了真實的自我,之前的自卑以及自傲等不良性格得到了改善,使形象氣質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養成了好的生活習慣,在武術運動格斗對抗方面,實戰的訓練,當中的娛樂跟趣味,都有一定的解壓作用,能幫助學生進行放松,消除一些害怕等心理,接觸對某種事物或者某個人的恐懼感,從根本上調節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這種方法,無論是武術運動學習時,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幫助當代大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解脫,以此獲取更大得自信心,能夠更好地去適應社會未來的發展。
3結語
綜上所述,當代大學生在學習上的壓力,就業上的壓力都特別大,如何正確地幫助大學生消除心理上的陰影、調節好心理上的疑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處理好日常生活中的矛盾,是當代教育必須面對的問題。武術運動作為當代體育的一門課程,一些研究調查表明,大學生武術運動者在心里健康方面,總體水平高于平時不進行武術運動的大學生,大學生長期得堅持武術運動訓練,能夠保證心理達到健康的水準,對其心理健康方面上發揮了很大的調節作用,給予大學生很多幫助,在體質方面,強化了大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總而言之,武術運動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不但能夠滿足當代大學生在精神上的追求,還能更好地體現了自身的價值性,為社會的未來發展貢獻了應有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劉勁松,李玉玲.高校武術公開課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7(3):42-43.
[2]徐寶忠.武術運動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當代搏擊,2012(6):254-257.
[3]林如峰,葉石生,白波.醫學生體育運動參與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關系研究[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5(2):128-130.
[4]劉家河.武術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J].武術科學,2013(8):182-187.
[5]劉曉紅,李治化.北京某功能社區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社會心理醫學雜志,2013(9):142-153.
作者:武啟凡 單位:商丘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