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求檢驗醫學生課外活動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開展課外科技活動的必要性
醫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有利于營造良好而積極的校園科技文化氛圍,通過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學風、校風的建設。濃厚的科研創新氛圍,不但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書本上的醫學理論知識,又獲了得除實驗課之外的動手能力和科研思維的訓練;既培養了他們的理性思考和邏輯分析能力,又使他們一定程度地了解知識成果產業化、商業化的方式,使他們成長為社會發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2、開展課外科技活動應注意的問題
2.1選題宜與教學及社會需求緊密結合與研究生不同,本科生的課外科技活動不必過分強調科學價值,最好是理論課堂的進一步延伸。學生在理論課中學習的知識點多是前人通過實驗獲得的,如何通過一個完整的實驗獲得一個結論則很難在課堂教學中完成,甚至在實驗課中也難以實現,而課外科技活動則提供了一個彌補這個缺憾的機會,我們可以選擇與授課內容緊密結合的課題,讓同學們利用理論課和實驗課學習的理論和技術解決一個問題,進而得出結論。例如,我們課題組讓學生觀察慢性應激大鼠血液系統內各指標的變化,學生利用課堂學過的、實驗課做過的實驗完成各指標的檢測不但將學到的知識立即應用到實踐中,也親自體會了獲得一個結論的完整科研過程。對于檢驗專業的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的選題不必局限于疾病機理的探討,完全可以選擇具有社會應用價值的技術更新方面的課題。又如,我們學院有的課題組曾指導學生設計“負壓真空采尿管”,這種導尿管不但可以提高臨床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還能大大加快操作速度,具有很強的臨床應用價值。通過這樣一個小的技術更新實驗,將創新思維的“靈感”灌輸給學生,學生也從中獲得如何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啟迪。
2.2課題設計應難度適中,實驗周期不宜過長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課堂知識的學習,課外科研活動只是一個開闊思維和視野的渠道,在大學生教育中處于輔助地位。因此,在選題時應避免給學生帶來過重的負擔,應選擇適合大學生知識結構的題目,實驗也應該在他們的知識水平范圍內,這樣有利于他們及時理解和消化所參與的課題內容。根據我們的經驗,每周16至20個小時的科研活動時間,一學期動手實踐2至3個月比較適宜。
2.3強調團隊合作精神,合理安排時間大學生科研的特點之一是以小組為單位,通常4~5名成員,故不但強調知識和技術的學習,也強調團隊協作精神。這就要求指導教師在設計課題時要考慮大學生實驗的特點,充分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讓每個同學都能很好地發揮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同時也注意“分中有合”,成員之間只有通過相互緊密協作才能順利完成工作。為了在時間上保證實驗的連續性,成員的組成最好由同一專業的不同年級或不同班級組建而成,成員之間既聯系密切和方便,又有不同的課余時間,大家可以通過制定合理的實驗進程協同完成所有試驗。
2.4對研究結果不做硬性要求醫學領域的課題實驗周期通常較長,大學生完全是在利用課余時間完成項目,故在這樣短時間內想高質量地完成一個項目,取得預期結果并發表文章并不容易。所以,結題時可不必做這方面的要求,團隊成員只要如實匯報整個實驗過程即可,對于沒有取得預期結果的項目,可以分析失敗原因并提出下一步研究計劃。
3開展課外科技活動活動的意義
3.1使學生有機會參與社會財富的創造各種省級和國家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不但激勵了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積極性,也促進了大學生課外科技成果的產生,其中一些優秀成果可直接應用于社會生產,使學生直接參與社會財富的創造。
3.2有利于提高就業競爭力在科研活動中,學生們可以在實踐中及時發現自身知識和能力的缺陷,有針對性地進行自我學習,鍛煉和提高。參加過科技活動的學生往往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許多用人單位會非常關注那些在科技比賽中得過獎、發表過相關科研論文的學生。因此,科技創新活動也為很多有潛力的學生贏得了用人單位的青睞,從而增加了就業機會。
3.3論文撰寫能力的提高我院的檢驗醫學生必須完成畢業論文并通過答辯方可畢業,但實際上他們在求學過程中很少有機會接受這方面的訓練。因此,盡早參加大學生科研活動可獲得較早階段的寫作訓練,既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科技論文的寫作能力,也為他們今后進行科研工作和撰寫科技論文打下基礎。
3.4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始終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任務,也是高等教育的特點。創新精神的精髓是要具有創新思維,而醫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恰恰是這一特點的最佳體現。在指導學生科研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參與項目一段時間逐漸表現出獨立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他們的很多想法都令老師們驚喜,而且很多有難度的實驗也能通過幾個成員的合作順利完成。因此,大學生科技活動確實是提高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
作者:趙心宇許燕朱杰劉純青單位:大連醫科大學檢驗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