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PBL教學法對醫學教育的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PBL教學法在國外的發展
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新墨西哥大學、荷蘭的馬斯特里赫特林堡大學、澳大利亞的紐卡斯爾大學這三所研究型大學相繼推行PBL,但主要還是在醫學院的教學中推行。20世紀80年代,美國大學本科生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出現了歷史性的轉型,由原來的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轉向培養創新型人才,探究性學習受到重視,PBL在美國大學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80年代后,PBL教學法在北美獲得了很快的發展,逐步完善,形成完整、科學、成熟的教學模式]。作為一種醫學教育改革途徑,PBL已被許多大學采用。至1989年,美國的127所設立醫學院的大學中,8所在全部課程中實行PBL或者提供PBL的選擇,96所在部分課程中實行PBL。進入20世紀90年代,英國的部分醫學院也進行了以PBL為內容的課程改革試驗。如利物浦大學醫學院、曼徹斯特大學醫學院、格拉斯哥大學醫學院、圣喬治醫院醫學院等。隨著PBL教學法的日趨成熟,這種教學方法逐漸由西方向東方擴散。1990年,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率先引進PBL教學,隨后日本的筑波大學、歧阜大學等大學的醫學院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課程改革。學生學習的方式由知識積累型向解決問題能力型轉變是當時日本醫學教育變革的熱點之一。目前,除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的大學在醫學教育中使用或正在引入PBL教學法外,據WHO報告,全球目前大約有1700余所醫學院采用了PBL教學模式。
(二)PBL教學法在中國的發展。我國引進PBL教學模式晚于歐美及日本,都是率先在醫學教育中開展起來的。1986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和西安醫科大學引進了PBL教學法,從而開始了PBL在我國內地醫學教育領域的摸索。1995年臺灣醫科大學引入PBL教學,1998年臺灣國立陽明大學開始使用PBL教學法,2004年PBL教學法應用于臺灣的所有醫學院校。1997年7月,香港大學醫學院開始對新生進行PBL教學,截至目前,PBL教學已占該校全部醫學教育的60%。20世紀90年代以來,引進PBL的院校逐漸增多,如中國醫科大學、北京醫科大學、湖南醫科大學、第四軍醫大學、暨南大學、寧波大學醫學院等高等院校分別在基礎課、臨床課和實驗課中部分試行PBL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6年9月,哈爾濱醫科大學在CMB項目的支持下,在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中開始試行PBL教學,為此進行了師資培訓和課程整合。目前,哈爾濱醫科大學已在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中全面推行PBL教學。我國雖然對PBL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遺憾的是,對于這種教學方法,國內深入的研究尚比較匱乏,更談不上完善、深刻。和國外比起來,我們的研究還顯得相對稚嫩,發表的相關科研論文比國外要少得多,而且這些研究論文多歸屬于醫學教育范圍,專著方面只出版了一些相關譯著。
二、PBL教學法在中國實施存在的問題
我國教育研究工作者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大量介紹國外在PBL領域的研究,并嘗試探索如何將PBL引入到我國的教學實踐之中。PBL教學法的實施,對醫學院校的師資、經費、學生素質、教學計劃、臨床帶教資源等都有更高的要求,每一項因素都會影響PBL教學法的效果,甚至導致徹底的失敗。因此國內各醫學院校在引入PBL教學法后,在運用上都非常謹慎,都結合自身的實際,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條件進行探索、改良,提出和實施適應其自身狀況的教學模式。PBL教學法在中國實施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主觀問題。1.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中國學生自幼接受傳統教育,以課堂學習為主,很難接受PBL教學理念。2.缺少切實可行的教學思路。由于PBL教學要改變傳統教學的知識體系與結構,以更加靈活的方式進行學習和教授,這就需要一套完備而切實可行的教學思路。如何樹立PBL教學形象,構建PBL知識體系,使學生易于接受,是目前實施PBL教學的一個熱門話題。3.缺少經驗。PBL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人們對其不甚了解,同時也存在不少疑惑。在中國這樣的教育體制下,怎樣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經驗,如何發展PBL教學,如何整頓PBL教學秩序,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評價PBL的學習效果,這些都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客觀問題。1.師資力量不足。由于PBL要求分小組進行討論,如果按照國外模式須6-7人一組,且每組都有一位帶教老師,而國內招生比國外多,按軌道上課可以100-200人一同上課,這樣教師需求的數量顯然高出幾倍。由此可見,教師數量嚴重不足,無法全面實施PBL教學。2.教學條件不足。為保證教學效果,試行和推廣PBL教學模式,必須擴大圖書館的藏書量,增加教學場地,添置必要的網絡、實驗設備、教學儀器及電子工具等。我國大多數學校都沒有足夠的資金用于購買足夠的教學資源,這也是PBL未能在中國全面實施的主要客觀原因。3.無現成的教材。國內醫學院校大都沿用人民衛生出版社的系列教材,但編排體系一直適用于傳統教學體系及方法。若重新編寫教材,教師不愿舍棄大量內容或打亂舊的體系。所以說,存在著重新編寫教材的問題。
三、PBL教學法對中國醫學教育的影響
(一)PBL教學法轉變了中國醫學教育工作者的教學理念。PBL教學理念是將學習設置于復雜、有意義的問題環境中,讓學習者通過合作解決真實性問題,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生學習的能力。我國廣大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通過考察、培訓和親自參與PBL教學,深刻理解了PBL教學理念與傳統教學理念的差異。雖然我國目前情況下還不能全面實行PBL教學法,但是PBL教學法的理念必將引領我們將醫學教育改革不斷向前推進。
(二)PBL教學法促進了我國醫學教育的課程改革。PBL教學法改變了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設置,促進醫學課程的改革向整合課程發展。整合課程分為橫向整合和縱向整合兩類,基礎醫學課程之間或臨床醫學課程之間的整合為橫向整合,而基礎醫學課程和臨床醫學課程之間的整合為縱向整合。整合課程是國際醫學教育課程發展的趨勢,PBL教學法正是順應這種趨勢,用問題將醫學各學科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打破學科壁壘,達到課程整合的目的。
(三)PBL教學法對醫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PBL教學法激發了醫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培養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團隊精神、溝通技巧和人際交流能力,提高了醫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養成了終生學習的習慣。
四、總結
PBL的誕生是醫學教育改革的一個重大進步,它推動了高等醫學教育理念的變革、課程體系的重構、教學方法的革新和教學評價的重建,因而極大地推動著醫學科研和臨床實踐的發展。同時我們也看到,PBL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方法一樣,難以成為解決醫學教育所有問題的萬能鑰匙,它有其適用的范圍和存在的不足,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取長補短,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從而為國家培養出真正高素質的醫學人才。
作者:宋向秋肖海李志平單位:哈爾濱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