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肌內效貼在腦癱兒童康復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6年第一期
近年來,肌內效貼技術在康復領域發展迅速,越來越多地應用于運動損傷、骨科疾病、神經疾病、兒童疾病的康復治療中。它作為綜合康復療法中的有效輔助手段,能夠更好地促進或抑制肌肉的功能,支持、保護關節,減輕疼痛,增加本體感覺的輸入,維持軀干的正常對線等[1—2],現已為治療師廣泛使用。但其在康復領域仍是一個比較新的技術,特別是在兒童疾病的應用上,關于其有效性及作用機制的研究仍比較有限,國內的兒童康復醫師、治療師對其了解相對較少。現就國內外關于腦癱兒童肌內效貼的應用進展綜述如下。
1肌內效貼概述
肌內效貼由日本整脊治療師加瀨建造博士(Dr.KensoKase)在1973年發明,后經歐美改良,是一種低過敏性、并具有一定的防水和透氣特性的彈性貼布,其本身沒有任何藥物成分,主要由防水彈力棉布、醫用壓克力膠、離型材料組成,棉布內部含有呈單一方向排列的彈性纖維絲,其膠面呈水波紋狀,使貼布具有與人類皮膚相似的彈性和透氣性。肌內效貼技術為康復臨床打開了更廣闊的治療窗口,但關于作用機制較多還在探討階段,根據發明者加瀨建造博士以及臨床實驗和貼扎效果分析,肌內效貼的作用假說主要集中在以下四點[2]:“①可以增強受損肌肉的收縮能力,減少肌肉過度拉長導致的疼痛,降低肌肉疲勞及痙攣的發生率;②增加受損部位的血液與淋巴循環,消除淤血或組織液,改善水腫或內出血,使組織壓下降以減輕疼痛,并降低炎癥反應;③增強受損關節的穩定性,防止因不正常的肌肉收縮所造成的關節活動度異常,并能調整筋膜,使肌肉功能正常化,以改善關節活動度;④刺激皮膚、肌肉,有鎮痛的效果。”[25]
腦性癱瘓是一種表現為中樞性運動和姿勢發育障礙的綜合征,是引起兒童軀體功能障礙最常見的一種疾病[3]。大腦損傷或發育缺陷所引起的肌張力異常、肌肉協調障礙、平衡和姿勢控制障礙、軀體感覺信息整合障礙等問題,常導致患兒無法進行或低效率進行夠物、步行、姿勢維持等活動,嚴重影響腦癱患兒的生存質量和心理健康[4]。以神經發育療法為主的常規康復手段,在針對腦癱兒童的一些特定難題如肌張力低下、關節不穩、姿勢控制異常、感覺整合障礙等時,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尚缺乏針對性的治療方法[5]。近年來,肌內效貼開始應用于腦癱兒童的康復中,由于其在改善姿勢控制、強化或放松肌肉、調整肌張力、穩定關節、增加本體感覺輸入等方面的潛能,得到越來越多兒童康復治療師的關注。另一個方面,由于肌內效貼布不含有任何藥物成分,具有低過敏性,使用的同時不影響正常的治療活動,因而也為眾多家長所接受。
2.1改善姿勢控制腦癱患兒面臨最大的一個問題是姿勢維持和控制障礙。錯誤的控制策略和信息反饋機制是導致姿勢控制異常兩大因素,使患兒無法有效地控制軀干和四肢在空間的運動和位置,在獨立進行功能性活動時感到困難[6—7]。腦癱患兒的康復計劃,必須建立在使患兒能夠獲得正常的姿勢控制,使日常生活活動得到最大可能的獨立性等目標之上。目前,在臨床上使用較多的,是以神經發育療法和運動控制理論為基礎的康復技術,但在解決姿勢異常及肌張力低下等問題上效果并不十分顯著。肌內效貼是一種相對較新的康復治療手段,國內外針對腦癱的研究顯示,常規康復計劃聯合貼扎技術治療后,患兒的不隨意運動相對減少,軀干穩定性增強,功能性活動增加[8—10]。Simsek等[9]以粗大運動功能分級為3—5級的腦癱患兒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12周的椎旁肌肉組織貼扎治療,結果發現,患兒的坐位姿勢控制得到改善,上肢的功能性活動增加,但是對改善患兒的粗大運動和日常活動能力作用并不明顯。研究者認為,①粗大運動功能評估量表對坐位姿勢控制的變化不敏感,關于這一點,多個學者都曾在發表的文章中提到;②肌內效貼所產生的拉力及壓力通過作用于皮膚的壓力感受器,從而引起貼扎區域內的生理變化,這些變化難以用常規的評估工具測量。再者,該研究并沒有對不同腦癱類型進行分組討論,貼布在不同類型腦癱兒童上的應用效果是有差異的。國內周文萍等[10]的研究對這一點作出了補充。他們特定地對肌張力低下型的腦癱患兒進行貼扎治療,結果顯示,在常規運動療法的基礎上結合肌內效貼,患兒的坐位姿勢控制及穩定性增強,頭部控制能力和軀干控制能力明顯提高,上肢和手得以釋放,自主運動改善。然而,對粗大運動功能的改善不明顯,這可能與肌張力低下型腦癱患兒運動功能發育情況較差、接受肌內效貼治療時間相對較短等因素有關。Da等[8]觀察4例偏癱型腦癱患兒在貼扎前后分別完成坐-站(sittostand,STS)活動時的運動表現,發現使用肌內效貼后,患兒完成任務的時間縮短,任務結束時踝關節峰屈曲角度減小,膝關節伸展更充分,平衡和動態的姿勢控制得到顯著改善。但該研究的樣本數量較小,肌內效貼在改善動、靜態平衡方面的作用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證實。肌內效貼在改善姿勢控制上表現出比較積極的效果,這也是其在兒童腦癱中應用的一個重點。研究者對于肌內效貼改善姿勢控制的機制解釋主要集中在一點,即貼布對皮膚機械感受器所產生的積極影響。肌內效貼在肌肉和關節表面所產生的張力和壓力能夠刺激皮膚的機械感受器,從而提高肌肉的興奮性,促進或抑制參與運動的肌肉,調整姿勢控制,減少不自主運動,促進平衡能力及協調能力。
2.2強化或放松肌肉,調節肌張力腦癱患兒常伴有肌張力異常或肌肉無力等問題[11]。加漱建造博士[2]在肌內效貼作用假說中提出,可利用肌內效貼的張力放松緊張的肌肉或支持疲勞的肌肉。當肌內效貼的方向與肌肉收縮方向一致時,貼布產生的張力能抑制過度使用肌肉導致的肌肉疲勞或痙攣;當肌內效貼的方向與肌肉收縮方向相反時,貼布產生的張力則會促進肌肉恢復肌力,加速康復進程。周文萍等[10]針對肌張力低下型腦癱患兒采用促進豎脊肌收縮的貼扎技巧,最終結果顯示患兒軀干肌張力增高,核心肌群的力量增加,坐位姿勢控制及穩定性增強。Mazzone等[12]對16例痙攣性偏癱型腦癱患兒上肢進行多部位的貼扎治療,包括促進拇指外展和后伸,放松屈曲的手指,促進前臂旋后和肩關節外旋等貼扎手法,目的是強化弱勢肌群,放松過于緊張的肌群,改善主動關節活動度。研究結果發現,與單純的常規康復相比,聯合使用貼扎治療確實能夠改善患兒偏癱側上肢的運動表現,患兒不必要的關節活動減少,能夠較自主的完成抓握、放下等動作,雙側上肢的配合操作能力得到改善。該研究由于持續時間較長達17個月之久,失訪率較高,共有8個患兒中途退出;另外,研究對象的年齡跨越較大,實驗組和對照組沒有進行年齡匹配。Santa-mato等[13]觀察腦卒中患者在接受腕指屈肌肉毒素注射后,再聯合使用貼扎治療或者徒手牽伸、被動關節活動、手掌矯形器等常規康復療法對改善痙攣的臨床效果,結果顯示,接受貼扎治療組組患者的肌張力降低更明顯,能夠增強毒素改善痙攣的效果。然而,肌內效貼能夠增強力量,調節肌張力的觀點卻未得到廣泛認可。現階段依然存在不少研究認為肌內效貼對于患者的肌力、肌張力并無明顯改善效果[14]。Csapo等[15]對近年來公開發表的相關文獻資料進行meta分析,結果提示,肌內效貼的使用并不能增加健康成年人的肌肉力量。研究者推斷由于肌內效貼僅貼敷于人體局部表面,故并不足以改變整體的力量表現。但這些文獻資料僅以健康人群或成人患者為研究對象,并不能完全代表所有人群的研究結果,肌內效貼對腦癱兒童肌肉力量的影響仍需我們進行更具針對性的研究來證實。
2.3穩定關節、矯正關節畸形腦癱患兒由于肌力不足、肌張力低下、感覺整合障礙等因素,關節內部及周圍的保護機制減弱,常表現為關節不穩、關節變形等,嚴重影響上、下肢的支撐性、站立平衡,及步態模式[5,16]。肌內效貼在皮膚表面所產生的張力、應力和切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關節穩定性,保護和矯正已變形的關節。Yasukawa等[17]對15例急性腦損傷兒童的患側上肢進行糾正肩關節對線,增加手掌弓的穩定性,糾正拇指內扣,促進伸展等系列貼扎治療,3天后,使用墨爾本評估法比較貼扎前后患側上肢完成特定任務的情況發現,貼扎后患兒得分較前增加,運動控制和功能得到改善。由于干預時間較短,貼扎的長期效果仍待進一步研究。Kang等[18]利用測角儀評估主動踝關節背屈受限患者在貼扎前后步行過程中踝關節的活動度,發現貼扎后患者踝關節的主動背屈角度增加。研究者們認為[8,19],肌內效貼能夠促進或抑制肌肉功能,改善感覺輸入,調整關節周圍肌群的張力和力量平衡,并通過貼布本身在關節表面施加的應力,對關節起到穩定或矯正的作用。
2.4增加本體感覺輸入本體感覺是維持人體正常姿勢和保持平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功能恢復的重要因素[20]。腦癱患兒的運動功能障礙常常伴隨軀體感覺的輸入和整合障礙,從而影響平衡和姿勢控制[21]。皮膚感受器在關節的位置和運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加漱建造[2]指出,肌內效貼布貼于皮膚上后,能依靠其本身或施加的張力以及其呈波紋狀的膠水對皮膚上的各類感受器進行感覺輸入。帶有一定彈性的肌內效貼通過作用在皮膚表面的壓力和拉力,刺激表層機械感受器,從而增強關節的位置覺和運動覺。臺灣大學Lin團隊對12例健康成人進行肩胛骨周圍肌群的貼扎[22],利用肌電圖記錄實驗者在完成“將你的手移動到你認為是末端或中間活動度的位置”指令任務時上斜方肌、下斜方肌、前鋸肌和前三角肌的肌電活動,同時應用FASTRAK電磁運動跟蹤系統探測肩關節的本體感覺輸入情況,結果發現,貼扎后以上肌肉的肌電活動情況改變,與本體感覺的變化呈正相關。他們認為,貼扎對肩胛骨活動的影響是由貼扎改變了神經肌肉控制和本體感覺反饋引起的。Spanosa等[23]通過主動定位主動復位測試法測量20例踝關節曾受傷的運動員在貼扎前后完成“主動將肢體轉動至主觀上認為的測試角度或位置”任務時的關節本體感覺表現情況,結果顯示,貼扎后的關節擺位跟設定的測試位角度的絕對差值要更小,運動員對踝關節位置的感知得到改善。但也有學者]發現[24肌內效貼并不能影響關節對于空間位置和動、靜態平衡的感知。由于目前針對肌內效貼促進感覺輸入的研究并不多,樣本量均較小,觀察指標單一,因此,肌內效貼促進感覺輸入假說仍需更多的研究去證實。
3小結
肌內效貼是一種相對較新的康復輔助手段,因其操作簡單、安全,在腦癱兒童的康復中具有獨特的優勢,特別是針對姿勢控制障礙、肌張力低下、感覺輸入異常等難題,有著較好的應用前景。但其作用機制和貼扎方法仍不十分明確。目前關于肌內效貼在兒童康復中的應用研究并不多,未來的研究熱點在于肌內效貼對不同腦癱類型、多種康復難題的應用效果研究,特別是其改善腦癱患兒步態、上肢操作能力及精細動作方面的效果,以便為患兒在康復訓練過程中及居家生活自理、就學等提供更多有益的輔助。
作者:黃美歡 曹建國 贠國俊 周春明 單位:深圳市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