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畜牧業發展的對策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提高畜牧業生產水平和農牧民收入增長速度
奈曼旗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提高農牧民的收入,加強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畜牧業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實現畜牧業現代化.奈曼旗的有關部門要從農牧民的實際出發,發展多樣化的服務組織,形成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國家經濟技術部門和各種合作經濟組織、專業技術協會等農牧民聯合組織相結合的服務網絡.畜產品的產銷和流通,要改變部門分割,產銷脫節的狀況,發展畜牧業的產業化經營,把生產、加工、銷售環節緊密結合起來.積極推進牧科教結合,加強畜牧業科學技術的研究和先進應用技術的推廣,用現代化科學技術改造傳統畜牧業.要提高農牧民收入、改善農牧民生活,必須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加快提高畜牧業生產率、加快發展畜牧業,支持規模化飼養,提高畜牧業飼養數量和質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科技創新為段、質量效益為目標,構建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
2合理規定飼養模式而且發展規模化畜牧業
飼料是畜禽食物的總稱.即能夠為畜禽提供營養物質,能被畜禽吸收利用形成畜禽產品并對畜禽的健康狀況、生產力及產品的質量無不良影響的物質都叫做飼料.它包括營養性的物質,又包括非營養型的物質.有毒物質經過去毒處理后也能成為飼料.①飼料是畜牧業發展的物質基礎,牧草、飼料作物有其自身生長發育的規律,并將各種自然力作為生產要素參加其生產過程.因此,畜產品產量的增加,畜禽產品率、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都有賴于對牧草、飼料作物的生產性能和生長環境條件的改善、調整和控制,有賴于對自然力的利用和控制.人們進行畜牧業生產,采取各種生產措施,都要有利于促進動植物的生長發育,才能獲得高產,所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學經營實現特色產業標準化、規模化.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要想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特色產業必須達到一定的發展規模.特色產業標準化,必須在提高特色農畜產品上下功夫,特別是特色農畜產品的生產,離不開高科技的支撐.針對目前土地二輪延包后,農民自主經營土地的實際,各級政府要做好宣傳引導工作,在群眾自愿的基礎上,推動土地有序流轉,實現規模經營,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特色產業發展模式,培育壯大本地特色農畜產品加工企業,引進大批特色農畜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培樹特色畜產品品牌,構建緊密的產業鏈.奈曼旗要改變經濟發展模式,包括使經濟增長模式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從只強調數量轉變成既強調數量又提高質量.既要加強經濟效益的提高,也要加強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既要重視經濟發展,也要重視人與自然、社會、環境和諧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要以現代化經濟生產觀去構思畜牧業經濟發展;要增加農牧民收入;要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破壞少,環境污染小,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畜牧業經濟.
3提高管理人員和農牧民的文化素質水平
“人是世間最寶貴的東西,只要有了人,什么樣的人間奇跡都可以創造出來”.我們要在改造草原畜牧業的過程中,達到預期的目的.即發展現代化的草原畜牧業,必須具備一定的物質條件.但是,如果不能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即使具備了最充分的物質條件,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從這種意義上說,在具備在一定物質條件的基礎上,人的主觀能動性,就是事情成敗的關鍵.1992年鄧小平在視察南方的講話中也說“: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快一點發展起來,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從一定意義上說,關鍵在人.”②這里所說的人,是指革命化、知識化、專業化的人才.對奈曼旗的農牧民要加強科學技術的培訓,引進和培養一大批農牧業專業技術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用以指導特色產業發展.健全完善農牧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牧民的文化和科學技術素質,要大力培養新型農牧民.農牧民是建設新農村牧區的主體(主干力量).如果沒有農牧民素質的現代化,就沒有農村牧區的現代化.因此,要鞏固和普及農村牧區的義務教育,要加速發展職業技術教育,要努力提高農牧民知識化和知識更新的能力,生產改善能力和適應市場能力.通過對農牧民全面素質的培養提高,將先進觀,道德規范,良好品質的農牧民的真正品質提煉出來.不僅如此,基層黨組織要指導和帶領農牧民,遵紀守法,積極參政,將他們培養成“有文化、有技術、有覺悟、能經營”的新型農牧民,發揮生產者主體積極能動的作用,推進畜牧業現代化扎實健康發展.
4拓寬招商引資渠道而且加大對畜牧業資金的投入
資金投入是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物質保證,改善生態環境和畜牧業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資金來源主要以政府投入為引資渠道,要積極爭取信貸支持,擴大信貸規模,調整貸款結構.此外,積極立項,爭取資金,更重要的是鼓勵企業、集體、個人投資和引進外資,拓展籌資渠道.要充分發揮農村牧區增長經濟內在收入的潛力,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要積極發展優質、特色利于增長的牧業新畜產品,力求達到每個村、嘎查都有屬于自己的標志性特色畜產品,并完成持續增長經濟效益的構想.不僅如此,還要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在實踐中求實,避免形式主義,力求創新,創新走向和諧發展、科學發展的道路.這種新的發展觀,不僅能夠拓寬農村牧區二、三產業區域,也能夠走農牧民外出打工、經商的路子.要很好地利用市場經濟中的“看不見的手”,調整和優化鄉鎮資源,促進城市、鄉鎮共同規劃發展,要優先利用政府調控這種“看得見的手”,堅持“多給,少拿,搞活”的方針,把重點放在力求創新,合理利用,走科學發展的道路上.
5提高畜產品的市場化速度
產業化是草原畜牧業實現與市場運行規則接軌的最佳途徑,也是草原畜牧業之最佳未來出路.③發展畜牧業產業化經營,是草原畜牧業走向市場化的必由之路.④很多國家已不再局限于利用天然草原來生產畜產品,而是轉向通過提高草原的生產力來生產畜產品的目標,使牧畜和草原牧草資源達到更高層次的平衡.在采用改良草地、建設人工草場等手段對草原資源進行集約化經營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與草原畜牧業的形式利用草原資源不同的一種現代化產業—草業.草是種類最多,適應性最強,覆蓋面最大,更新速度最快的生物資源.它具有可作飼料、肥料、燃料、工業原料和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美化、防污等多種功能.如作物秸稈、渣屑,可以先用來作培養基料,栽培食用菌,用食用菌的廢料生產菌糖飼料,喂養畜禽,再把畜禽糞便收集起來,利用甲烷菌作為“轉換器”,轉換成沼氣作燃料,沼氣池中的有機物和氮磷鉀,再作肥料歸還土壤.⑤奈曼旗通過產業化發展,形成農牧業經濟合理的分布.對此,要以人為本,增加農牧民收入要以“多給、少拿、搞活”為方針,要以新的思路去尋找各種有益的經營模式.如;增加相關投資,合理扶持,充分發揮農牧業生產的潛力,提高畜牧業收入,使得農牧民的收入穩定增長.
6結束語
本論文通過對內蒙古奈曼旗畜牧業發展問題的研究,探討了奈曼旗發展畜牧業的對策和思路.奈曼旗農牧民對草場進行不合理的開墾、開發,使草原生態環境嚴重惡化,許多農牧民因之而貧困.游牧生活不能使人們聚落而居,更不能將草場分割為大小不同的條塊占為己有.隨著移民的大量流入和農田范圍的不斷擴大,奈曼旗經歷了游牧→牧農并存→半農半牧→農業的變遷過程.這種變化,用費孝通先生的話來講,“在經濟上……走了下坡路”.他說:“移入的漢人越多,農田越多,日子越難過.”這是“引起民族矛盾的經濟基礎.”“靠天種地的粗放農業對牧場草地來說是一種破壞力量.而且凡是丟荒之地,在天旱地區植被破壞后,很快就會沙化,農耕所及,草場荒廢.”現在,內蒙古草原畜牧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其支持系統———草原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問題.因此,處理好草原畜牧業與農業的矛盾問題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⑥
奈曼旗農牧民只有充分利用好氣候、資源、技術等特點,改善生態環境,以調整畜牧業生產結構,以合理養殖為重點.條件成熟后,擴大規模化養殖,完善畜產品市場,健全畜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等措施,才能把奈曼旗畜牧業做大做強.從而加快奈曼旗畜牧業的發展,對于奈曼旗的經濟穩定,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以及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所以,只要奈曼旗自身定位準確、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地區優勢,科學決策,拓寬引資渠道,那么,畜牧業必定會成為奈曼旗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屆時,將會帶領一大批農牧民走向致富的康莊大道.
作者:李金玉程艷芳單位:赤峰學院政法學院科右中旗草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