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的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藥物經濟學雜志》2014年第十一期
1.1農村公共衛生體系不健全,缺乏運行保障機制由于當前對農村公共衛生投入不足,補償機制不健全,使得農村公共衛生防控工作形勢嚴峻,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精神衛生、愛國衛生以及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等能力極為薄弱。從當前了解的情況看,絕大部分農村基層衛生單位工作的定位放在謀求生計上。為了生存,基層醫療單位依然走著以藥養醫的老路,缺乏足夠的精力和財力來發展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這種現象在村衛生室表現得尤為突出。絕大多數村衛生室都沒有納入鄉村一體化管理,多為自負盈虧,主要靠開展基本醫療業務創收,且收入十分有限。在公共衛生方面的收益僅僅只有每個月的100元左右。業務收入微薄及公共衛生服務補貼不到位決定了村衛生室一方面在人員配置上不足,大部分村衛生室只有1~2名村醫;另一方面要多看病,多創收,其結果是導致在公共衛生服務上精力不足。當前,能配備專職防疫保健醫生的村衛生室麟角鳳毛。因此,從整體看,農村公共衛生體系網底功能弱化,缺乏開展公共衛生工作的長效激勵機制,主動開展公共衛生工作的積極性不高。
1.2農村衛生人才極度缺乏,且配置不合理由于農村工作條件、工資待遇的限制,導致農村衛生人才嚴重不足。目前能長期在農村基層醫療單位工作的大學生很少,大部分是學歷不高,年齡偏大,知識技能掌握不夠的人員。在鄉鎮衛生院,從事公共衛生工作的人員學歷偏低,未接受過公共衛生或預防醫學等專業教育,且由于財政困難所導致的人員編制缺乏,使得很多應該開展的公共衛生工作無法真正落到實處。
1.3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均等化程度不高自2009年起,國家在公共衛生服務方面提出的9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及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這些服務項目在農村只是剛剛起步。除了傳統的免疫規劃、婦幼保健、傳染病管理等外,其他項目部分正緩慢的啟動著,仍有未開展或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啟動的項目工作質量不高,進展緩慢,服務效果沒有顯現出來。未開展或沒落到實處的項目,如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主要是由于人手不足、工作經費不到位、工作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
2關于農村公共衛生工作的建議
2.1進一步加強宣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營造全社會關注農村公共衛生氛圍近年來,有關農村公共衛生的法規、文件相繼出臺,特別是新醫改方案,更是將基層衛生、農村公共衛生作為當前關注和傾斜的重點,對完善農村公共衛生體制、加強硬件建設、培養基層人才隊伍進行了科學規劃。因此,應將農村衛生,特別是公共衛生,作為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來抓;要進一步加強輿論引導,扭轉只有衛生系統在農村衛生工作方面單打獨干的局面,讓全社會都來關注農村公共衛生,建設農村公共衛展總體目標,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落實相關部門在農村公共衛生工作中的職責和任務,加強組織協調,形成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
2.2建立人才隊伍培養機制一是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出臺吸納科班優秀人才到基層衛生單位服務的利好政策,如提高待遇、減少晉升職稱年限等,從而提高農村醫療衛生處置能力。二是嚴格農村衛生室準入條件。對新進人員一律要求必須具備職業助理醫師以上資格,對年齡在45歲以下的在崗人員,要設立獎勵機制,鼓勵其參加職業醫師考試。三是強化繼續教育制度。加強對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醫生多途徑的全科醫學教育和培訓,要將舉辦鄉村醫生技能培訓班納入培訓計劃,經常化、制度化。
2.3完善農村公共衛生服務應急體系建設要進一步完善農村公共衛生服務應急體系,實行公共衛生服務的城鄉一體化。要健全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確定大衛生應急工作理念,要修訂和完善各項農村衛生應急預案,健全應急處置機制、工作規范和技術方案。組織應急培訓和演練,配置必要的醫療急救、應急處置所需的器材、車輛和通訊等設備設施,提高農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和醫療救治的能力。
2.4進一步加大農村衛生投入力度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財政對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補償方式,逐年增加對農村衛生的投入,增長幅度不應低于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足額安排農村衛生事業的專項經費。
作者:劉錦林單位:湖北省宜昌市伍家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