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利率市場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認識利率市場化
1、定義利率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利率水平由市場來決定,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最終形成以央行基準利率為引導,以同業拆借利率為金融市場基礎利率,各種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層有效傳導的利率體系。利率市場化并非利率自由化,并非主張放棄政府的金融調控。
2、利率市場化至少應包含以下具體內容:
(1)金融交易主體享有利率決定權。
(2)代表性利率的數量結構、期限結構和風險結構應由市場自發選擇和合成。
(3)同業拆借利率或短期國債利率作為市場利率的基本指針。
(4)政府(或央行)享有間接影響金融資產利率的權利,但不應干擾金融市場本身的運行秩序。
上述內容中,商業銀行對存貸款的定價權是利率市場化也是金融市場化的核心。
二、利率市場化將會對中國經濟體制的影響
1、利率市場化帶來的積極效應
(1)由凱恩斯主義等學派的“利率杠桿作用”的理論,利率市場化能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而實踐也證明:實際存款利率向著其競爭性的相對市場均衡利率水平,提高一個百分點,經濟增長率提高0.5個百分點,反之經濟增長率喪失0.5個百分點.實際利率低于-5%的國家,其經濟增長比正利率的國家低1.4個百分點。
(2)促使縮小存貸利差,主動地規避金融風險。
(3)從長遠看,利率市場化是金融產品的價格競爭,有利于實現我國商業銀行真正商業化經營的過程。
(4)利率市場化,使銀行與企業更有效的互動,對我國企業的優勝劣汰起著很大的助推作用。
(5)以利率和匯率為中心的金融商品價格市場化實現我國各個市場真正的與國際接軌。
(6)利率的杠桿作用調節和引導貨幣的流轉方向,平衡物價,抑制通貨膨脹。
2、加速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的同時,應客觀地認識到,其風險不容低估
(1)利率市場化最直接的沖擊對象就是銀行系統特別是國有銀行。因其外有股份制和外資銀行挑戰,內有沉重歷史負擔.同時內控機制亟待健全,表外業務、中間業務的滯后使得利率市場化會加劇信貸利率的激烈競爭而大大降低經營效益。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逆向選擇以及借款人的道德風險,最終很可能導致國有商業銀行的呆、壞賬比率進一步升高。但參閱有關資料,筆者認為短期內利率市場化進程對上市銀行業績的影響不大。
(2)利率放開,人們對通脹的預期增加,使市場均衡水平不斷提升,增加國企改革的難度、打擊處于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的投資積極性。
(3)利率市場化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沒有時滯只有預期,持有金融資產的投資者會因市場利率上升而賣出證券,從而導致資本市場中證券價格進一步下跌,嚴峻考驗我國股市,筆者認為時下的股市的躁動與利改無不關系。另外,利率波動的頻率和幅度加頻股票和債券的價格變動,而我國金融市場發展尚缺少足夠用以避險的金融衍生工具及監管,其投資者將承擔更大的利率風險。
(4)在IS-LM模型中,市場化利率是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紐帶,和企業行為之間將會形成一種互動機制。我國市場的體系的價格尚不能形成聯動機制,利率的調整作用無法擴散到其他市場,那么最嚴重的后果就很可能使得某個市場出現嚴重的波動而無法恢復均衡。
三、對我國利率制度建設的展望
(一)縱觀美國利率市場化,我們有如下啟示:
1、中小金融機構對利率市場化的承受能力是監管當局必須要認真考慮和解決的現實問題。
2、培育利率的市場形成機制是利率市場化的主要目標,金融機構的公平競爭是利率市場化的充要條件。
3、謹慎選擇存款保險制度。
(二)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的幾點建議
(1)貨幣市場發展,促進市場化利率信號的形成
重點推進拆借市場發展,同時逐步放開貼現市場的利率,促進貨幣市場的發展和統一,使整個利率改革進程處于良好的貨幣市場環境。
(2)推進商業銀行改革進程,提高對利率的敏感度
利率市場化應以商業銀行的真正商業化經營為前提。商業銀行改革應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求,使銀行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求平衡和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建立明晰的產權結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法人治理結構,并按盈利性、流動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開展經營活動。
(3)強化金融監管,保證利率市場化的順利進行
實行監管重點的改變,監管方式和手段的更新,提高監管人員素質。加大監管力度,同時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亂”,從而防范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秩序的穩定。
2、利率市場化和金融生態的關系
利率市場化和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相互促進,存在于整個金融生態的改革過程中;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促進金融業的健康發展,有力地支持并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因此,中國的金融生態必須尋求更大的獨立性,中立有效地運用利率工具制定政策規則,以權力為中心解決投資者之間權力沖突,設計金融產品、確立金融組織、防范金融管理風險,對金融資產定價,從而在金融生態的不斷完善中逐步地推進我國的利率市場化進程。
在全球金融大環境下,我國金融必須也正在加大開放,促進國際交流。審視周圍并做出最正確的金融決斷,是每一個金融人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