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金融市場宏觀調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市場機制并不總是與宏觀控制相矛盾的。間接的、經濟的宏觀調控手段必須經由市場機制的傳導才能付諸實施。開放金融市場首先可為中央銀行宏觀金融決策提供所需的信息來源。其次可為中央銀行間接地進行金融宏觀控制提供條件。第三,有利于國家信用的發展。財政部門如有需要可在金融市場上發行債券,避免財政向銀行透支,有利于銀行信貸收支的平衡。第四,有利于增加中央銀行各種宏觀金融決策的彈性,糾正長期存在的“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弊端。市場機制的存在能在某種程度上對中央銀行的宏觀政策起到“緩沖”作用。
開放金融市場加大了中央銀行宏觀金融控制的難度
開放金融市后有利于搞活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并且還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央銀行進行宏觀金融控制提供了條件。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可忽視開放金融市場后加大了中央銀行進行宏觀金融宏制的難度。這是因為:
第一,開放金融市場后使信貸資金的“透明度”更加模糊。與財政資金相比,信貸資金的透明度本來就低。從業務報告上看,信貸收支總是平衡的,同時,還存在著貨幣發行和信用創造問題。在某一時期市場貨幣供應量的情況究竟如何,很難預料。金融市場開放后,融資主體多元化,專業銀行都成了金融市場上融資的大戶;金融市場上資金變化撲朔迷離,這一切都使得“透明庭”本來就差的信貸資金更加模把不清了。
第二,開放金融市場后融資主體多元化。在舊的銀行體制下,中央銀行只要控制住了各專業銀行的貸款額度,整個信貸現漠就控制住了。金融市場開放以后,國家、集體和個人都參加了融資活動,且這些融資活動是在銀行信用之外進行的,中央銀行只有把銀行之外的信用活動和銀行本身的信用活動聯系起來控制住全社會的信用規模,才能使整個社會資金在總量上和結構上平衡。這個難度相當大。
第三,專業銀行行為多重性。金融市場開放后,作為企業性質的銀行,由于自身利益的沖動,反映在業務經營上。無論是資產業務,還是負債業務,其內容都要豐富得多。使得信貸資金來源和運用都大大超過了原來的范圍,經營手段和規模也會有極大的突破。這樣中央銀行必須給傳統的信貸收支、信貸平衡賦予新的內容,并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證整個社會資金供求平衡。
第四,開放金融市場以后,貨幣流通方面也將出現新的變化。一方面加速了貨幣流通速度。這是因為信用發達程度逐步加強,調動了各方面籌資的積極性,促進橫向資金融通,加碑資金周轉;金融機構代大型企業發行股票、債券,從市場上多回籠現金,補充到業務庫周轉使用,減少向人民銀行發行庫調運現金,加速了市場現金周轉。另一方面,擴大了市場貨幣供應量。金融市場提供了多樣化的融資渠道,社會資金將更趨活躍,企業通過貼現、抵押.股票、債券以及租賃等多種門路等集資金,各種證券的利率都高于銀行儲蓄存款利率,這些籌資形式較儲蓄更有吸引力,這就有可能把群眾手頭保存的、閑置的、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使市場貨幣供應量增大。
趨利避害:中央銀行的對策
以上分析表明,金融市場的建立對中央銀行的宏觀金融宏制既有有利影響的一面,又有不利影響的一面。如何充分運用有利條件,避開不利因素,逐步實現由直接控制向間接控制的轉換,真正使宏觀金融穩定,微觀金融活躍,這是中央銀行面臨著的十分緊迫的任務。要實現這個任務,可供中央銀行選擇的措施很多,以下是眾多措施中的幾條:
第一,中央銀行或專業銀行在編制信貸計劃時,要考慮全社會信用規模的控制。銀行要在預測非銀行機構融資數量、結構、地區分布的基礎上,編制出全社會的信用控制規模,以期求整個社會資金在總量上、結構上、地區分布上的平衡。銀行尤其要注意非銀行機構用于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的比例,并在此基礎上確定銀行用于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的貸款比例,使整個社會對固定資產的投資和對流動資產的投資在總體上保持協調的比例關系,從而確保貨幣流通的正常和物價平穩。
第二,中央銀行要把宏觀控制的重點放在專業銀行的信貸總規模上。開放金融市場后,中央銀行傳統的控制存貸差額的辦法,不能完全有效的控制住信貸總規模,因為專業銀行籌集資金的門路增多了,創造信用的活力加強了,融資的方式也更加多樣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央銀行即使是控制住了專業銀行的存貸差額,也不能保證信貸規模不膨脹。只有控制了專業銀行貸款規模,才能真正控制住信貸規模。
第三,中央銀行要學會運用各種經濟手段,逐漸掌握間接控制的方法,金融市場的建立使中央銀行從直接控制向間接控制轉化變成了現實。中央銀行可以充分運用再貸款、準備率以及公開市場業務等經濟杠汗進行間接的宏觀金融控制。中央銀行要研究基礎貨幣增長額對貨幣供應量增長額的乘數規律,要探索基礎貨幣增長額與貸款增長額的比例關系及季節性波動,正確使用中央銀行再貸款這一強有力的經濟杠桿。中央銀行要根據市場情況變動存款準備率,使存款準備率真正成為信用規模的調節器。待金融市場發育成熟之后,中央銀行要正確運用貼現率,買賣有價證券參與金融市場的活動,以調節市場貨幣的沛通。
第四,靈敏的信息系統和富有效率的統計機關是中央銀行進行宏觀控制必不可少的。中央銀行根據什么來決定貸款規模,決定準備率、貼現率,決定拋出或者買進有價證券呢?唯一的根據只能是市場貨幣供求狀況。而只有通過一定的信息傳導機制,才能把某一時期的市場貨幣供求信息輸送給中央銀行的決策部門,供其決策參考。當貨幣供應或專業銀行貸款總規模超過了國民正常需要時,信息反饋系統要及時發出緊急信號,使中央銀行及時采取相應的手段校正差偏。
要特別重視統計機關提供的信息。搞清非銀行機構融資總量、用途和結構,建立和健全貨幣預測系統使中央銀行不僅清楚專業銀行的融資活動,還能對全社會的融資活動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