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金融市場革新與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0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印發《關于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指導意見》,明確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的創新。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農村金融產品創新,不斷提升金融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水平。逐步形成了人民銀行推動、各金融機構積極參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農村金融機構體系不斷完善和發展,推動了農村金融產品市場和服務的創新。一些新的金融產品得到了推廣應用,在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而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金融體系中體制不健全、機制不靈活、競爭不充分等問題成為了農村經濟發展的障礙。農村金融產品供需矛盾突出,服務方式滯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現代金融的發展。
二、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發展存在的問題
1.服務網點覆蓋率低,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農村金融機構種類單一,從上世紀90年代末,國有商業銀行開始全面向商業化轉軌,對經濟不發達地區經營規模小,成本費用高,長期扭轉無望的機構網點進行了撤并和推出。一些新型金融機構如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雖然經營的總是是服務“三農”,但從實際情況看,其支農力度與機構設立的宗旨相悖,未能深入農村,服務農村。農村信用社幾乎成為惟一支撐農村經發展的正規金融力量。但農村信用社受融資能力的制約,遠遠不能滿足農村金融需求;農村信用社經營商業化傾向,也影響了其為農村經濟服務的積極性。給農村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其次硬件設施配備不到位,POS設備和ATM幾乎全部放在中心城市,鄉鎮農村等很少布放,支付結算服務相對集中于營業柜臺辦理,服務效率低。
2.對農村金融市場的創新力度和服務水平不夠。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全面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民消費結構升級、農業產業化發展、小企業發展等對農村金融服務提出了新的需求。農村市場與城市有著顯著差異,要開發出適合農村環境、符合農戶需求的金融產品,金融創新必不可少。當前,大中城市金融創新層出不窮,農村金融服務模式與領域雖然有所擴大,但是廣大農村金融產品供給依舊較少,大部分鄉鎮金融產品只限于存款、取款、貸款和一般的匯兌,交易通常以現金方式進行,保險在農村范圍內的覆蓋率極低,農業保險和農業信貸保險更是嚴重短缺,農村和農民的生產生活以及農業貸款風險缺乏有效化解的途徑。服務方式單一,服務質量不高,難以滿足農民多樣化的需求。
3.農村理財門檻高,理財產品匹配性差。一些金融機構有意逐鹿農村理財市場,但動輒數十萬元的理財門檻,把許多有投資理財愿望的農民擋在了門外。一些銀行業金融機構沒有充分考慮農村和農民的實際情況,將原本面向城市居民的理財產品照搬到農村理財市場,難以獲得農民的認同。從面向農村、農民發行的既有理財產品來看,存在著結構性缺陷,大多數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幣種結構單一,投資類型上缺少結構性理財產品,并且發行期限較短,這使得其難以滿足農民理財的多方面需求。
4.農村金融人才短缺,金融創新缺乏有效引導。現代金融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素質的競爭。農村金融市場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一大批具有高素質,高業務水平的金融從業人員。而在很多農村網點,前臺業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特別是一線的柜面人員,普遍存在年齡偏高,學歷層次低等現象,制約了業務的發展,阻礙了農村金融市場的創新及發展。此外,由于農村金融業務成本高、風險大、收益低,農村金融機構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很多地區缺乏財政投入與銀行信貸的有機結合,沒有針對農村貸款損失。核銷制度等政策的有效引導。
三、對農村金融市場創新發展的幾點建議
1.放寬農村市場金融準入,構建多元化金融機構。根據農村金融需求的特征,進行多元化的農村金融機構改革。放松農村金融市場準入,對現有的農村金融機構進行改革和重組。尤其是注重農村信用社的改革,整合現有農村金融機構的功能,培育多元化的農村金融主體和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鼓勵農業銀行以及各類商業銀行積極開展支農業務;允許農村郵政儲蓄適當開展貸款業務,建立為農村企業直接融資服務的區域資本市場;鼓勵非銀行金融機構在農村開展金融業務,培育多元的農村金融主體,促進多種機構的發展和金融技術創新,提高資金配置的競爭效率和規模效益。擴大金融服務對“三農”的覆蓋面,增強服務滲透力。
2.完善金融服務功能,增加農村金融業務產品。繼續深挖農村金融市場,創新產品與服務方式,增強對縣鎮和“三農”的金融服務輻射力,增強對農村基礎金融服務能力,完善服務網絡和渠道。切實轉換經營機制,增加業務品種。緊緊圍繞“三農”需要,設計開發符合農村現階段市場需求的新型金融產品。繼續完善小額信貸機制,針對農戶進城經商開展農村工商戶小額信用貸款,推出諸如購買住宅、修繕房屋、子女留學和家電消費等一系列的小額貸款。積極開發適合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特點的產品,開辦異地款項匯劃業務,發展農民養老金儲蓄、農民住房儲蓄、銀行卡、理財以及代收代付等金融業務,滿足農村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
3.加快農村金融機構人才隊伍建設,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水平。農村金融人才必須適應農村經濟的具體情況,了解農村經濟、社會、自然、鄉村的風土習慣、消費偏好等,還必須有適應農村艱苦工作條件的敬業精神。大力培養和造就一批金融理論、農村經濟功底扎實、熟悉國內外金融業務、能夠正確分析判斷經濟形勢、具有較強應變能力的農村優秀金融人才隊伍。培養農村金融人才的創新精神,開發人才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建立科學的激勵約束機制。最大限度地發掘人才,培養人才,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加強員工教育培訓,抓好活躍在農村金融第一線高素質金融員工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