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創新教學模式,確定正確的培養目標
目前,普通高等職業教育的市場營銷專業學制為三年。針對三年制的市場營銷專業,采用“1.5+0.5+1”模式,按照“一個主干,多個專業方向”的思路,實施訂單培養。“1.5”即入學后的前三個學期,利用這段時間培養強化學生市場營銷崗位所需的基本素養和基本能力,形成營銷職業能力的主干。“0.5”指第四學期,此階段實施“多個專業方向”的培養,即在分析區域產業結構的基礎上細分專業方向,按照企業的需求實施訂單培養。“1”是指第
五、六學期,這是為就業而準備的專業實習、職業資格考試、訂單培養、學生自主創業、畢業設計等。整個教學過程始終要以學生為主體,以社會需求為依托,以培養人才的營銷職業能力主線,用本專業職業能力結構中通用的部分構筑能力平臺,用靈活的專業方向模塊滿足學生就業的不同需要,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改革課程體系,整合教學內容。
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是高職教學體系改革的難點和重點,通過“精簡、融合、重組、增設”等途徑,促進課程體系整體優化,更新教學內容,以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課程體系的改革要做到“五符合”即:一是符合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定位,突出技術應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二是符合高職人才培養理念,即增長知識、提高能力、完善人格、發展特長、終身教育;三是符合高職學生的實際水平,堅持因材施教;四是符合社會和崗位的要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五是符合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的要求。整個課程教學體系突出基礎理論知識的應用性、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素質創新教育。公共基礎課是職業技術所需的理論知識,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要以應用為目的,并考慮終身教育的要求;專業基礎課是多個職業方向所需的基礎課程,要滿足繼續學習和轉崗的需要;職業技術課應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注重解決職業崗位中管理和技術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在課程中還應融入如何去學習專業知識、尋找獲取專業相關信息的途徑和方法等思維訓練和方法訓練的內容,在學習與掌握職業知識過程中強化學習方法和創新意識,培養現代社會從業人員所必須具有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整合教學內容要緊緊圍繞如何強化學生的營銷專業技能,提高營銷職業素質展開,反映培養目標及人才規格的要求,體現因材施教、個性充分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教學要求。如把營銷專業課程體系中《市場營銷學》、《國際市場營銷》進行整合,同時融入推銷員、高級營銷員等職業資格證書課程的內容;把《市場調查與預測》、《營銷策劃》進行整合,強調《市場調查與預測》是市場營銷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重在應用這種工具,為營銷決策提供科學、準確、有效的依據。
三、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以實踐為主導,創新教學組織形式。
營銷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從其涉及的內容范圍上可分為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不能截然分開而是交叉進行的,要將專業教學與能力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1、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同課程類型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組合和教學手段組合。
對目標單一的知識傳授和技能培訓,可以采用以下教學方法:(1)適合個體化教學輔導的談話教學法。談話教學不同于日常談話,要有明確的目標,且信息傳遞是雙向的;(2)案例教學法。除了運用傳統的文本案例進行教學以外,還可用音像性案例、調研性案例等“活案例”教學法。(3)經典的程序化技能培訓。由課前準備——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練結四階段構成。
對綜合能力的培養,則比較適合采用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是師生共同做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一般是按照以下五個教學階段進行:(1)確定項目任務(2)制定計劃:(3)實施計劃(4)檢查批評(5)歸檔和結果應用。如要強化學生營銷策劃能力,首先要讓學生自己進行市場調研,選擇典型產品或服務進行策劃,由此確定項目任務;其次由學生制定營銷策劃的計劃,確定策劃步驟和程序,并最終得到教師認可;再次由學生確定各自在小組中的分工及小組成員合作形式,按照已確定的策劃步驟進行工作;然后先由學生對自己的工作結果進行自我評估,再由教師檢查評分,并通過對比師生評分評價結果,找出造成結果差異的原因;最后是歸檔和結果應用,策劃結果最好能應用到企業中,或學校的生產教學實踐中,用以檢驗學生的營銷策劃能力。采用項目教學法,首先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豐富的實戰經驗;其次在教學的安排上最好能集中進行,以利于學生對整個過程的完整體驗,增強學生適應企業實際工作環境和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
2、創新考核方式、方法。
以學生為中心,樹立全面的考試觀,既要解決“考什么”,又要解決“如何考”。在考核內容的選擇方面,既要體現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目標要求,又要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術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根據考核科目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考核方法,如開卷、閉卷、筆試、口試、操作、論文、報告與答辯等,也可以是上述幾種方法的組合。在評價主體的選擇上,既有校內老師,又有校外專家;既有他評,又有學生自評和互評,最終形成以“學生為本位”的考核與評價新模式。
3、組建“社會實踐部”、“營銷實訓中心”。
新生入校后,要求學生利用節假日,積極參與產品推銷等各種實踐活動,以期獲得感性認識。隨著學習的深入,要求營銷專業的學生必須介入更高層次的營銷項目,每次活動后要求做出詳細記錄、寫出感受,并作為考核學生專業技能的項目之一。組建“社會實踐部”、“營銷實訓中心”,為學生搭建參與社會實踐和營銷實訓的平臺。
4、建立實習公司(模擬公司)。
實習公司是由系里組建,模擬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股份制組織機構,由專業老師指導,讓學生自主經營,以培養市場營銷專業實用型人才為目標,開展實習實訓活動的一種組織形式。公司通過招聘的方式,挑選營銷專業的學生作為各部門管理層的人員,學生按教學計劃分批輪流到實習公司、實習超市進行專業實習。實習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建立由學生自主經營、自行管理、自我服務、自負盈虧的管理模式。其特點是把經營管理的課堂教學直接與企業實際經營運作結合起來,實行“課堂+公司”的教學模式。
5、開辦“走向成功”培訓班。根據社會對營銷人才的需求規格,從人才培養目標入手,制定詳實的培訓計劃,聘請社會、行業和院里的專家教授,對培訓班成員進行“走向成功”所必須具備的理念、技能、體能、品德、意志等方面的強化訓練,拓寬學生們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創新、創業、成功意識及綜合職業能力。
6、切實搞好頂崗實習、實訓和畢業實踐活動。學生在實踐時按照“任務到班、責任到人、學生管理、教師指導、階段考核、聯產計酬”的二十四字方法進行管理,學生邊學習、邊實踐、邊提高,從而培養出品德好、懂技術、善管理、會經營、能賺錢、勇創業的人才。
四、加強師資隊伍、實訓基地建設,重視訂單教育,把改革落到實處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教學改革的必要保證,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強化責任意識。二是根據營銷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引進、培養教學水平高、業務能力強、實戰經驗豐富的教師。三是通過學校派出進修、個人自學或到企業實踐鍛煉,致力于“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四是從校外企業及社會中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名師專家、高級技術人員擔任客座教授或兼職教師,請他們到校舉辦講座、參與實踐教學,進一步優化教師結構。
實訓基地是實踐教學的載體。各類基地的建設要以專業建設和專業改革為中心,積極推進“校企互動、區域融合、以基地為依托、產學研三位一體”的辦學模式,真正體現專業特色和水平,體現先進性、配套性和實用性,不僅要產生教育效益,而且要產生經濟效益。學校為企業提供科研服務和人才支撐,企業為學校提供實習實訓場所和就業市場,實現校企雙方的互動、互信、互利,通過建立緊密型基地,發揮基地建設對教學、科研、招生、就業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實現生產、教學、科研一體化。
訂單教育是校企合作的最佳途徑,訂單教育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全方位互動合作形式。二是定向式定單培養形式。要把這項工作落到實處,需要從專業設置與調整、教學計劃制定與修改、教學實施、實習實訓直至學生就業等方面,充分發揮企業和用人單位的作用,建立產學研結合的長效機制。
五、注重德育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推進以職業素質為核心的素質教育。
以德育教育為核心,把德、智、體、美相互滲透的素質教育作為校園生活的主旋律,要加強誠信教育,使學生認識到依法經營和從業有道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勤懇扎實的工作作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培養多種興趣,營造有利于學生“個性培養、特長延長”的寬松和諧的校園環境。
六、與人才市場對接,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
職業興趣培養和職業生涯教育是一個長期實踐的過程。在西方許多國家,職業教育從小學就開始,而且教育的形式非常多樣,這與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不相融的。目前我國高校營銷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暴露出的種種問題,提醒我們必須加強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教育。一是要在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計劃中,加上有關職業生涯規劃和發展的課程。二是要強化提高營銷職業能力和技能。三是推行“雙證制”,使學生在拿到畢業證的同時獲得營銷專業職業資格證書及相關專業資格證書。四是建立和完善職業咨詢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