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旅游營銷模式創新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四川藏區是四川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支撐。全域旅游背景下,四川藏區旅游業亟需深入實施互聯網+旅游,創新旅游營銷模式,助推區域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本文結合四川藏區旅游業發展現狀,系統分析了當前該區域正實施的五大營銷模式,并提出現有旅游營銷存在的不足。最后,建議四川藏區旅游以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為支撐,以推進全域旅游建設為導向,重點開展自媒體營銷、互聯網營銷、區域整體營銷、新興旅游產品營銷以及海外營銷,豐富和完善藏區旅游營銷新渠道,提升區域旅游產業競爭力。
關鍵詞:全域旅游;互聯網+;四川藏區;旅游營銷模式
一、引言
四川50%以上的世界級、國家級旅游資源都分布在藏區。四川藏區是四川省旅游發展潛力最大的地區之一,是四川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支撐。2014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出臺《四川藏區旅游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推動藏區旅游業發展。當前,旅游業已成為四川藏區最具潛力、最具優勢、最具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和富民產業之一。“十三五”期間,四川藏區將重點打造大九寨世界遺產旅游目的地和川藏318/317國道“最美景觀”旅游線等精品旅游線路。隨著2016年國家旅游局全域旅游戰略的實施,藏區甘孜、阿壩旅游業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成為全國首批試點區域。甘孜州著力推進全域山地旅游,打造東方戶外勝地,阿壩州突出“全域、全時、多元”景區建設。然而擁有豐富旅游資源和政策優勢的四川藏區,2015年旅游總收入僅為四川全省旅游收入的10.34%,旅游結構性矛盾突出,旅游發展方式比較粗放,旅游營銷滯后,無法適應互聯網環境下旅游產業發展的需要。隨著當前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旅游信息的海量增長以及旅游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旅游”儼然成為當下旅游發展的新常態。面對旅游產業發展形勢的變化,在國家積極推進全域旅游戰略的背景下,四川藏區旅游業亟需依托互聯網,創新營銷方式,開展智慧旅游營銷,推動藏區旅游產業競爭力提升。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隨著“互聯網+”戰略的提出,關于互聯網環境下智慧旅游營銷受到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茹永梅(2016)以福建三明寧泰景區為例,提出構建基于游客行為的服務與營銷模型以及基于LBS(LocationBasedService)的智慧旅游服務與營銷模型,推進“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智慧旅游營銷。張紅英(2015)對靈山景區游客的智慧旅游需求特征進行調查并提出智慧旅游營銷策略。任睿智(2015)以智慧旅游為背景,以天山景區為例,提出整合微營銷平臺,即系統地協同微信、微博特點,開展微營銷。徐仕強(2015)以貴州銅仁為例,基于智慧旅游視野下游客市場特征,提出推進旅游電子商務營銷平臺建設、旅游營銷視角由企業向客戶轉變和重視新型營銷媒介建設三方面的營銷策略。相比國內而言,上世紀90年代國外學者便開始了基于互聯網的旅游營銷研究。YouchengWang等(2004)探討了互聯網對旅游營銷的支撐作用,并提出虛擬旅游社區。Dae-YoungKim等(2007)分析了旅游互聯網營銷的制約因素,并基于消費者行為提出旅游網站服務須個性化。SoonjinChoi等(2007)以澳門各旅游網站為例,建議基于不同目標客戶群提供針對性營銷內容。隨著國家旅游局全域旅游戰略的提出,關于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營銷,僅少數學者對此做了相關研究。曹晗(2016)對全域旅游背景下的O2O營銷模式進行分析,并以“北京旅游網”為例,為旅游目的地O2O平臺營銷方案設計提出建議。馬靜靜(2016)在全域旅游視角下,從旅游產品營銷變革的必然性與可行性出發,提出變革營銷理念與營銷模式,以期助推全域旅游發展既定目標的達成[10]。綜上所述,目前關于智慧旅游營銷的相關研究多針對特定景區,但缺乏對四川藏區智慧旅游營銷的特定研究。同時較少從本質上探究“互聯網+”戰略對旅游營銷的影響,進而導致現有研究提出的營銷模式科學性不足。此外,由于全域旅游提出時間較短,現有研究總體偏少,所以對當前全域旅游實踐的理論支撐不足。因此,基于上述研究的不足,結合四川藏區旅游產業發展實際,全域旅游時代基于“互聯網+”的四川藏區旅游營銷模式創新值得進一步研究。
三、全域旅游時代四川藏區旅游營銷現狀分析
1.四川藏區旅游業發展現狀分析
四川藏區地處川、藏、滇、甘、青五省區結合部,行政區域包括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涼山州木里藏族自治縣,幅員面積25.4萬平方公里,全域藏族人口145.1萬人,是僅次于西藏的全國第二大藏區。該區域擁有九寨溝、黃龍等世界級、高品位旅游資源,同時作為藏漢民族間文化交流的走廊與主要通道,也是藏族三大古文化中心之一,該區域自然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近年來,隨著支持藏區發展利好政策的不斷實施,區域旅游交通和接待設施明顯改善,區域旅游業發展實現規模與質量同步提升。2015年,四川藏區旅游總收入達392.96億元,同比增長21.8%,其中甘孜州從2012年開始,游客和旅游綜合收入每年增度均為25%以上,2015年達到30%以上,漸成“井噴”之勢,全州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43.8%,旅游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15.1%。旅游業逐漸成為四川藏區脫貧攻堅的重要產業支撐、農牧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城鄉提升戰略的重要抓手和提升區域知名度的重要載體。2016年,甘孜、阿壩作為全國全域旅游首批試點區域,兩地積極盤活區域內世界級旅游資源,創新機制體制,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但由于四川藏區旅游資源開發較晚,前期交通基礎設施不完善,加之汶川大地震以及其他歷史原因,目前該區域旅游業發展總體上仍處于初級階段,具體體現為開發方式落后、旅游產品結構單一、旅游經濟總量偏小以及區域旅游發展不平衡等。
2.全域旅游時代四川藏區旅游營銷現狀分析
結合區域旅游業發展實際,四川藏區阿壩州、甘孜州分別于2012年、2013年先后提出“全域旅游”發展構想。近年來,為推動藏區全域旅游戰略實施,積極實施多元營銷,不斷拓展旅游市場:一是積極參加各類節會、論壇、展會等,傳遞藏區旅游好聲音。借博鰲亞洲論壇、四川國際文化旅游節、西部自駕游博覽會、全球網絡運營商大會等系列活動,利用全球財富論壇、亞丁機場通航等重大事件,向外傳遞藏區旅游好聲音,借西博會,全球財富論壇和央企、港澳企業入川等活動,向參會企業推介藏區旅游招商項目,擴大藏區旅游影響力。二是主動承辦各類旅游節、體育旅游賽事活動,提升藏區旅游知名度。阿壩州近年來舉辦了四川國際文化旅游節、九寨溝國際冰瀑旅游節、紅葉生態旅游節、大熊貓國際生態旅游節、高山蘭花節等多項旅游宣傳促銷活動。甘孜州推出山地旅游節、康巴藝術節、康定國際情歌節等,并連續承辦甘孜環貢嘎山國際百公里戶外運動挑戰賽等,通過事件營銷,極大地提升了四川藏區旅游在全國乃至全球的知名度。三是加大力度向外推介藏區旅游資源,樹立藏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品牌。近年來,地方政府先后赴北京、廣東、杭州、中國臺灣進行藏區重點旅游項目招商推介會。同時,深入上海、成都、重慶、蘭州、西安等重要客源地市場,開展走訪、座談、推介、公眾咨詢等活動,通過整合資源集中力量宣傳,逐步樹立起四川藏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品牌。四是開門邀請媒體與游客體驗,傳遞藏區安全暢通、舒適宜游的旅游信息。2014年5月3日,藏區畢棚溝、黃河九曲第一彎、金川河谷、甲居藏寨、雅加埂紅石灘、亞拉雪山、中路藏寨七處美景入圍首批14個四川最美的觀景拍攝點。同時,舉辦“5•17我要去九寨—美麗九寨行”活動,掀起初夏九寨游高潮。此外,開展5•19中國旅游日主題活動送優惠活動。藏區旅游在震后利用國內外媒體和游客的鏡頭,凝聚正能量,傳遞旅游新信息。五是積極探索智慧旅游營銷,不斷創新營銷方式。其中阿壩州構建智慧旅游營銷平臺,發揮阿壩文旅等電商企業的平臺作用,形成了智慧營銷矩陣和集微信服務、微博服務、游客數據分析服務、營銷活動服務提供后臺支撐的智慧營銷云平臺,拓展散客分銷渠道,擴大宣傳影響力。圍繞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四川藏區已開展的上述營銷模式已取得積極效果,但在區域旅游資源整合營銷、新興旅游產品宣傳、旅游資源全球化推廣等方面仍較為薄弱。“互聯網+”戰略下,四川藏區旅游在自媒體營銷、互聯網營銷以及基于大數據分析的旅游精準營銷等方面才起步,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旅游市場需要。面對全域旅游、“互聯網+旅游”等新一輪發展契機,四川藏區亟需進一步創新營銷模式,拓展營銷渠道,提升區域旅游競爭力。
四、全域旅游時代基于“互聯網+”的四川藏區旅游營銷模式分析
結合四川藏區全域旅游發展實際,以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為支撐,全域旅游時代基于“互聯網+”的四川藏區旅游營銷建議重點開展自媒體營銷、互聯網營銷、區域整體營銷、新興旅游產品營銷以及海外營銷,豐富和完善藏區旅游營銷新渠道,助力區域旅游產業發展。
1.自媒體營銷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和Web2.0應用不斷深入,自媒體營銷逐漸成為一種新型網絡營銷模式。它包括微博、博客、微信等形式,具有“共享媒體”、無時空限制以及社交屬性等特點。相比電視、報紙等傳統營銷平臺撒網式信息推送,自媒體營銷用平民化的語言與粉絲實現雙向互動,增強用戶體驗感,拉近景區與游客之間的距離。此外,自媒體營銷高效低廉,移動互聯時代下易于傳播、分享。當前,藏區各旅游景區已構建微信、微博營銷平臺,隨著未來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體驗經濟時代下,自媒體的特點與屬性決定了自媒體營銷是未來藏區旅游營銷的主要方式之一。四川藏區可借鑒唐書轉提出的旅游景區自媒體營銷PLEIMO(Position-Listen-Engage-Integrate-Measure-Optimize)模型,即定位-傾聽和參與-整合-測量-優化模型,開展旅游自媒體營銷。定位方面(Position),四川藏區各景區可根據自身高品位的自然風光或獨特的民俗文化資源,設定景區微信或微博,并個性化運營。傾聽和參與方面(ListenandEngage),以話題為媒介,與游客互動,聽取游客旅游心得,挖掘用戶潛在旅游偏好,并主動根據游客需求推薦旅游信息、提供旅游服務。整合方面(In-tegrate),藏區旅游企業整合現有信息系統、旅游資源和微信、微博平臺,傳播統一旅游品牌。測量方面(Measure),采集自媒體中的粉絲數、用戶評論、轉發量等指標,挖掘基于自媒體平臺所實現的宣傳效果。優化方面(Optimize),基于測量效果,不斷改進。“九寨溝小蘿莉”爆紅網絡,即為自媒體旅游營銷的成功案例。
2.互聯網營銷“互聯網+戰略”下,旅游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四川藏區可以積極探索與騰訊、百度、京東等合作,整合騰訊網、京東旅行、百度旅游等優質全媒體資源,通過全面、覆蓋式傳播渠道,將四川藏區優勢旅游資源優化組合,面向全國進行推廣。同時,構建四川藏區旅游網絡營銷聯盟,通過建立四川藏區旅游頻道、制作四川藏區旅游專題、無限量四川藏區旅游資訊、進行旅游深度報道、聯動微博、微信新媒體宣傳等方式加強對四川藏區旅游的網絡宣傳。此外,基于騰訊、阿里、百度等海量用戶行為數據挖掘能力,分析客戶群體偏好意愿、行為特征、消費習慣等多維數據信息,進而勾勒用戶畫像,提供個性化的用戶旅游產品解決方案,實現精準營銷。再者,與阿里巴巴、攜程網、去哪兒網等合作,打造四川藏區旅游官方旗艦店,對區域內旅游景區、旅游企業等進行品牌傳播與產品的線上銷售,為游客提供景點門票、旅游路線、旅游特產、酒店等產品的在線預訂服務,并充分利用網絡手段進行對外促銷,適時推出專題、優惠、促銷、團購、秒殺等活動。
3.區域整體營銷長期以來,四川藏區三地旅游業發展不均衡,甘孜州旅游經濟總量僅約為阿壩州的三分之一左右,區域旅游發展協同度不夠,缺乏整體營銷,藏區旅游品牌效應尚未顯現。基于此,建議在政府引導下推進區域旅游整體營銷,這也是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的題中之義。四川藏區建立合作聯系機制,成立統一的旅游營銷宣傳領導小組,統一旅游宣傳主題、制作統一的旅游形象宣傳片、協同開展旅游文化節和各類旅游體育賽事活動、聯合參加國內外各大旅游節、旅游論壇,協同推出跨行政區域的旅游精品線路,推進旅游項目合作,共同打造“中國最美藏區”,實現藏區各州縣旅游業協同發展。此外,四川藏區應積極推進成阿、成甘、成綿、渝阿及川甘青藏區域旅游合作,開展聯合宣傳營銷,逐步建立起以各大中心城市為主要節點、國際重要旅游客源地為支撐點的四川藏區旅游營銷傳播架構。
4.新興旅游產品營銷汶川大地震后,交通基礎設施大為改善,災后重建中打造的一大批精品村寨和新興旅游景區相比九寨、黃龍等傳統優勢景區,知名度不高,亟待培育。全域旅游背景下,為使四川藏區旅游百花齊放,須加大新興旅游產品營銷力度。對新興旅游產品,重點瞄準對口援建省市和周邊區域的客源市場,合理確定旅游產品市場價格,不斷豐富、完善旅游產品品類,并與傳統優勢景區組合營銷,合理規劃旅游線路,擴大四川藏區新興旅游產品知名度。
5.海外營銷四川藏區是四川省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藏區入境游人數和入境游收入總體偏低,對四川省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支撐作用不足。2014年,甘孜州、阿壩州入境旅游人數分別為9.29萬、14.83萬,分別占兩地總旅游人數的1.16%和0.52%,實現入境旅游收入分別為17965萬美元、3197.38萬美元。因此,依托高品位的自然旅游資源和深厚獨特的人文旅游資源,加快四川藏區旅游國際目的地建設,提高入境游人數與收入,是全域旅游背景下推進藏區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四川藏區國際旅游目的地的建設離不開全球化營銷。區域內重點景區可與中國臺灣以及韓國、英國等重點入境旅游客源地旅行商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展互利雙贏合作;與亞太旅游協會和澳大利亞、韓國等旅游資源富集國合作開展聯合營銷;加強與UNWTO、WTTC、PATA等三大國際旅游組織交流合作。此外,發揮傳統媒體、Tsichuan多語種網站作用,積極運用Youtube(優兔)、Facebook(臉書)、Twitter(推特)等營銷平臺體系,以及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攜程等O-TA營銷渠道,多途徑多方式營銷推廣藏區系列旅游產品。
五、結論
旅游產業是四川藏區支柱產業之一,是藏區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四川藏區旅游營銷現狀,提出依托區域內豐富的旅游資源,深入實施“互聯網+旅游”,創新旅游營銷模式,積極開展自媒體營銷、互聯網營銷,增強游客體驗感,扎實開展區域旅游整體營銷與新興旅游產品營銷,推動四川藏區全域旅游建設。此外,各級主管部門應積極擴大海外營銷,助力四川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在未來的研究中,筆者將進一步從本質上探究全域旅游時代基于“互聯網+”的四川藏區智慧旅游營銷影響因素,并充分借鑒國內外旅游營銷成功案例,提出相關營銷對策。
作者:馬捷1,2 單位:1.四川2011協同創新中心-川藏旅游產業競爭力提升協同創新中心,2.四川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