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區法學專業思政教育的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堅持知識培育和價值觀培育相結合。筆者認為,民族地區高校的法學教育,在傳播法律專業知識的同時,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學習和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信念,堅定的政治立場。他們在走上政法工作崗位后,能夠認清形勢,站穩立場,堅定地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堅定地維護社會穩定,擔負起祖國統一和社會穩定的政治責任。③
(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鞏固法律的社會主義性質。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法律更應當發揮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要作用,而不是在借鑒中放棄法律的本質和維護政權的基本功能。“法律為誰服務“的問題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問題,應當先于“法律如何遵守和執行”。我國的法律制定和適用,重點是圍繞著如何促進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是我國法律最大的政治任務。如果法律的服務對象發生錯位,法律就會喪失社會主義性質。法律的意識形態性內容決定著法學教育的基本方向。在民族地區的高校,法學教育在介紹西方法律大量移植的背景同時,應注重結合法律的產生、本質和功能等,充分挖掘法律的階級性和意識形態性,對超階級性法律的虛偽性有清醒的認識。④
(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德才兼備”的法律人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引起人們思想層面的深刻變化。反映到法律領域,法律在運行中面臨著更嚴峻的德性挑戰,如權力腐敗,法律信仰缺失等。加強法律領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完善預防腐敗體系,推進法治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筆者認為,在民族地區高校的法學專業教育中,必須提升“法律價值觀”的培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切實滲透到法學教學和實踐中。我國當前的法學教育仍然以法律專業知識的傳授為主,對法學專業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兩課”教學。由于脫離了具體的專業領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針對性和實踐性,容易出現“德智分離”的現象。雖然近幾年加強了法律職業道德的相關課程,在國家司法考試中也增加了律師職業道德與執業紀律的內容,但并沒有成為一門系統的學科。在授課內容、方法上仍強調時事政策的宣講,忽視了法律職業道德和公正道義等內容。法學專業大學生也沒有將其內化為行動的準則。⑤民族地區高校只有在傳授技術性法律知識的同時,加強法學專業大學生的法律思維和法律職業道德的教育,才能培養真正“德才兼備”的有用人才。
二、有針對性、形式多樣地推進民族地區高校法學專業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我國民族高校的法學教育普遍重視“法律是什么”,即法律專業知識的講授,而“學法為什么”的問題鮮有提及。在多元化的社會大背景下,某種程度上對大學生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沖擊。部分法學專業的大學生理想信念缺失或動搖,價值觀改變或模糊,學習法律的動機和目的也呈現多元化。在某些學生眼中,法律淪為謀私利的工具,公檢法國家公務員成為社會地位的象征。如果法科大學生本著這樣的價值觀走上政法工作崗位,不僅難以實現法律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的基本功能,反而極易引發枉法裁判和以權謀私。
⑥筆者建議,民族地區高校的法學教育,要以此為指導,探索“兩課”和法學的結合,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在法學專業中設置法律職業道德課程,并作為必修課,塑造大學生的法律精神;靈活地運用案例教學法、模擬法庭、旁聽庭審、參與法律援助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法學專業教育中。
作者:王丹屏單位:西藏民族學院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