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為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而開設的課程。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探究有效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感受;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明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提高學生道德素養為教育目標;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踐相結合,使學生接受與理解所學知識。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道德素養;小組合作
小學生猶如璞玉,未經雕琢,有無數種可能,需要教師和家長正確引導才能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小學生的情感和習慣處于初始培養階段,開設道德與法治課程,旨在規范學生的行為,使之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因此,道德和法治課程的教學要建立在教師對課程的深入理解之上,然后針對學生的行為和生活習慣,采取多種教學策略,對學生的行為做出正確指導,為學生的道德建設奠基。
一、注重學生感受
很多時候,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不是因為教師的能力不夠,而是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很多教師已經習慣了“灌輸式”教學模式——上課進行知識講解,下課布置作業鞏固教學內容,這種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只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厭煩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在應試科目范圍內,但是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意義重大,如果教師不能考慮學生的成長特點,結合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進行特色教學,將使這門課程失去意義。在研究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并且深入理解教學思想之后,我們發現這門課程十分符合學生的成長特點,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要隨時關注學生的感受,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提升教學質量。以《防火防電,保護生命和財產安全》教學為例,這節課開設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安全用火用電,避免意外的發生,創建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在教學前,教師可以收集一些有關火災或觸電的圖片和視頻,利用多媒體展現不規范操作帶來的嚴重后果,用觸目驚心的視覺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師可以趁熱打鐵講解如何避免災害的發生。這類災害雖然可怕,但是很多時候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安全知識,就能夠避免危險,健康生活。最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發言,談談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布置作業,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存在哪些安全隱患。這樣教學能夠從學生的感受和實際生活出發,教學內容充實,教學效果明顯。
二、注重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標強調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與教師一起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應該成為學生的朋友,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問題。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有很多問題是需要討論的,比如過馬路的時候,大家都知道“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但是紅燈亮起來了,沒有車輛經過,我們應不應該過馬路?如何把握這個道德尺度?這些問題就需要讓學生討論,使學生在討論中明晰正確的做法。另外,小組成員之間存在不同的意見也需要討論。討論的過程就是學生主動參與并獨立思考的過程,因為學生要想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就必須經歷這樣的過程。還有很多類似的問題,如“放學的路上可以邊走邊玩球嗎”“公交車上能放音樂嗎”等,這些問題都可以作為小組討論的話題。在小組討論中,學生主動思考,使道德與法治觀念深入內心。
三、注重道德素養培養
引導學生建立基本的道德素養是開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目標之一,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要有清晰的教學理念,給學生創造參與學習過程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認識事物,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課堂上,教師要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發言,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讓每個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一部分,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道德素養的培養有時候就體現在一件平常的小事上,如暑假生活。很多學生認為暑假生活就是不用學習的日子,其實并不是這樣,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是提升道德素養的途徑。在道德與法治課上,教師可以此為主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暑假體會。有的學生出去旅游,可以了解更多的人文地理知識,開闊視野;有的學生在家里讀書寫字,豐富了知識儲備,讓自己更強大;有的學生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在增強生存技能的同時,了解到家長的辛勞,懂得感恩……
四、注重教學內容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為滿足學生成長需求而設置的,因此教學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而獨立存在。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以生活中的事情為教學題材,規范學生的行為。道德與法治之間存在聯系,但概念不同,道德是對人類行為的規范,而法治涉及法律。很多教師會因為學生年齡小,難以理解法律規定的內容,而將課程教學的重點放在道德層面,這樣的教育是片面的。培養法律意識才能夠更好地約束生活行為,很多時候,不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并不符合道德規范。道德和法治作為人類生活行為的準則,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我們吃飯要節約糧食、喝水要節約用水、出行要遵守交通規則、上學要尊師重道、上廁所要講究衛生等,由此可見道德和法治對人類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生活進行講解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并不需太多的說明,但是教師往往會進行大量的理論講解,使課堂失去生動性。貼近生活的教學,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更印象深刻。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小學教學中意義重大,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形成健康樂觀的生活態度和精神面貌。為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效果,教師要不斷探究新的教學理念,尋找更合適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道德與法治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使道德與法治意識成為學生思想成長的一部分。
作者:房麗麗單位:安徽淮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