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求知雜志》2014年第八期
一、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成效與困難
1.發展成效。一是產業基礎雄厚,循環鏈條完整。新能集團通過廢棄物集中拆解加工、集中無害化處理,多元化回收實現綠色發展。集團擁有中國第三條意大利普洛佩茲和西班牙拉法格公司聯合開發的廢雜銅火法精煉工藝生產線,建立了12條國內先進的廢塑料再生利用生產線,4條家電拆解生產線,引進臺灣貴金屬提純生產線。年處理廢舊機電產品27萬噸,年產無氧銅桿12萬噸,年產再生新型環保木塑產品1萬噸、井蓋地磚4萬噸,年處理廢舊家電產品150萬臺,年產貴金屬500公斤。自主研發了裂解發電設備,將再生資源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終端廢棄物進行裂解發電,產生的電力供給集團自用,資源綜合利用率達到98%,努力實現“自消化、零排放”,形成上游企業的產品作為下游企業的原料,構筑了企業小循環。二是環保設施齊全,監管措施有力。集團擁有先進的破碎除塵、水循環等環保設備,有效杜絕二次污染。工業廢水和廢氣,通過環保處理,出水水質和大氣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等各項指標均達國家標準。建有全方位、無死角的視頻監控系統,對生產過程實行全程跟蹤管理。并建有ERP管理系統,實現物料采購、生產、銷售的全程數字化管理,先后獲得ISO14000、ISO9001認證。三是堅持自主創新,智力保障完善。集團和天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天津再生資源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學等高校院所建立產學研用合作平臺。先后承擔了天津市科技創新專項等科研項目,圍繞著難拆解電線電纜、電機繞組的熱解分離、新型木塑產品開發等技術開展課題研究,建立了多尺度智能化拆解與分離裝備、梯級熱解分離組合集成裝備等示范生產線,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申請專利10余項,并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四是企業文化豐富,示范作用顯著。集團是子牙國家循環經濟教育示范基地的重點觀光企業,建有長1500米的工業循環經濟觀光通道和循環經濟展廳,為中小學生及社會公眾展示“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的過程。
2.創造“新能模式”?!靶履苣J健笔切履芗瘓F在幾十年發展歷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逐步提出的環保型發展模式,是以節能、減排、降耗為目標,以資源再生、綠色環保為理念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生產模式。具有幾個特點:一是產業鏈較為完善。首先,利用完善的回收渠道將各類再生資源回收;其次,將回收的再生資源進行初步加工并分類;再次,將各種分類的廢舊資源進行精深加工,產出各種產品供生產生活消費;然后,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不可利用的廢棄物、秸稈、垃圾等進行裂解發電;最后,各類產品在經過消費后再次變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使循環經濟構成完整閉環。二是產品出路較為廣泛。新能集團拆解處理主要產生廢鋼、廢鋁、廢銅、廢塑料和不可利用的廢物殘渣。集團與大型鋼廠、鋁廠進行戰略合作,建立長期的供貨關系;廢銅利用集團的拉法格設備進行精深加工,生產高精度高導電銅桿;利用木塑生產線將廢塑料與木粉等融合生產可完全回收利用的木塑、井蓋等產品,可用于市政工程建設。三是與子牙園區良性互動。依托子牙園區的資源優勢,一方面消化本地區再生資源行業產生的原材料,另一方面為其提供資源和能源,還能處理園區其他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不可利用廢棄物。與園區內企業形成良好的互補關系,在周邊地區形成“局部小循環”的循環經濟體系。
3.制約因素。通過調研了解到,新能集團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境和難題,制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一是信息不暢,不能及時掌握行業信息、宏觀經濟信息、政策扶持信息等。二是技術創新難度大、周期長、生產力轉化率低。三是研發投入比重大,投資周期長,財務風險大,企業自身資金較少,不利于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四是管理水平較低,制約企業的發展壯大。民營企業大多是家族企業,管理模式的不科學是民營企業的共同點,也是影響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不利因素。
4.企業訴求。企業希望政府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予支持:一是提高行業門檻、加大環保力度、提升環保標準,關停工藝設備落后、環境污染嚴重的小作坊式企業。二是對于環保設備研發、工藝流程改進和回收網絡搭建給予一定財政補貼。三是幫助搭建研發平臺、營銷平臺和產業鏈平臺。四是海關、商檢、港務能協調配合、改革模式、簡化流程,提高貨物的通關速度,加快貨物的周轉速度。五是減輕稅負。進口再生資源海關代扣增值稅稅負較重,國內再生資源行業原材料購進一般無進項抵扣,增值稅稅負偏重。
二、幾點啟示
1.充分認識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意義。循環經濟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是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實現雙贏的發展模式,是解決我國資源環境瓶頸約束的根本性舉措。新能集團站在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前沿,經過數十年的實踐證明,通過實施循環經濟試點建設,一是把發展經濟與節約資源、環境保護結合起來,做到變廢為寶,顯著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如,新能集團實施的銅桿精深加工項目,年產銅桿12萬噸,年可節約原生銅礦1560萬噸,減少1200多萬噸工業廢渣、24萬噸二氧化硫及180萬噸其他廢氣排放,年節水768萬噸,節約標準煤36萬噸。裂解發電項目年發電量870萬度,年節約標準煤3050噸,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245噸。二是采用先進的技術工藝,實行清潔生產,從根本上解決拆解污染問題。三是形成了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同時,還吸納了勞動就業,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充分調動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積極性。企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循環經濟發展的主體。從新能集團發展歷程來看,其循環經濟模式的形成就是與實體經濟發展結合而生。壯大循環經濟產業,需要調動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積極性,使之成為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產業轉型的骨干力量。新能集團目前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就是,如何進一步推動產業的規范和升級,這也是整個再生資源行業面臨的關鍵問題。當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存在著準入門檻低,行業規?;?、產業化程度不高,回收體系不完善、企業稅負較重、技術水平較低等問題。為此,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服務作用,積極為企業營造優良的發展環境,形成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吸引企業在循環經濟領域的投資,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和最佳收益,使得循環經濟發展真正做到既“循環”又“經濟”。
3.充分發揮發展循環經濟的產業集聚效應。加快發展循環經濟,要加快園區建設,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從調研中感到,新能集團的成長見證了子牙園區的發展,同時子牙園區的建設運營也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載體和良好的發展空間。以園區促企業發展的模式主要進行了幾個創新:一是創新再生資源產業集聚發展模式。園區以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為依托,以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延伸為重點,集中政策和資金支持,形成了產業聚集度高、規模效益顯著的產業集群,推動產業向專業化、集約化和特色化發展,有助于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二是創新再生資源產業綠色管理模式。改變了行業經營分散的狀況,實現相對集中管理,大大提高了再生資源行業規?;洜I的水平和拆解、加工水平。譬如,園區統一建設集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廢棄物處理等為一體的綜合節能環保系統,還建立了海關、檢驗檢疫、環保、園區“四位一體”的聯合監管體制,對廢棄機電產品從拆解加工到拆解后各種材料去向進行全程監管。三是創新再生資源產業技術人才集聚模式。園區引進國內外先進拆解加工技術設備,建有循環經濟科技研發中心、再生資源研究中心等產學研合作機構,匯集了中科院等知名科研院所的多學科研發力量,初步形成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循環經濟技術創新體系。
三、促進我市循環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循環經濟產業化示范基地。一是進一步強化產業聚集。落實《天津子牙循環經濟產業區管理辦法》,推進再生資源利用產業向子牙園區集中布局。各部門出臺具體辦法,引導新建的循環經濟的大項目、好項目向子牙園區集中,對園區外已有的循環經濟項目,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其向園區集中。加大行業監督和整治力度,取締嚴重污染環境的小拆解企業。二是進一步促進產業發展。協調國家財政部將園區內企業上繳的海關代扣廢物進口環節增值稅的部分或全部返還園區,用于支持基礎設施和綜合配套項目建設,扶持園區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同時,將園區上繳的稅費市級分享收入和區縣級收入全部返還給園區,用于支持園區和企業發展,優化投資服務環境。三是加大資金支持力度,重點支持產業區內符合國家循環經濟產業政策和產業區產業發展規劃,有較高創新水平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靜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節能環保新能源產業、現代服務業、物流以及循環經濟科技研究開發等項目實施。
2.加大規范化管理力度,為發展循環經濟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一是研究制定《廢舊家用電器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廢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廢舊輪胎回收利用管理辦法》以及《報廢汽車回收拆解技術規范》等。二是進一步拓寬回收渠道。建立區域性再生資源集散交易市場。鼓勵再生資源利用企業與相關生產者、銷售者以及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協調建立京津冀地區的報廢汽車、廢舊電子信息產品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立一體化、規?;幕厥站W絡。三是進一步完善海關、檢驗檢疫、環保、園區“四位一體”聯合體制,更高效地完成進口固體廢物的報檢、通關、查驗、征稅、放行等查驗監管業務,為企業創造優良通關環境。四是進一步強化環境監管。抓好企業環保措施落實,完善監督網絡。建立環境監測制度,設置環境自動監測系統,對環境質量和重點污染源進行實時在線監測。
3.加大保障體系建設力度,為發展循環經濟增添動力活力。一是建設科研保障體系。圍繞循環經濟產業的關鍵共性及前瞻性技術,實施廢舊高分子產品回收利用技術與示范、廢舊小型電子電器產品再制造和資源化關鍵技術與裝備、廢舊機電產品的精深加工技術、有色金屬材料深加工等科技項目,積極促進成果轉化。以“天津市專家服務基地”、“天津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等為基礎,聚集一批相關技術領域的高端技術人才。二是完善金融保障體系。探索與世行、亞行等的深度合作,構筑集政策性融資、商業銀行信貸、社會投入為一體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深入實施“科技興企”戰略,進一步落實支持企業創新和科研成果產業化的財稅金融政策,為企業自主創新、技術改造、資源綜合利用的項目提供服務。學習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適時建立專門針對中小企業上市服務的“聯席辦公機制”和“窗口服務機制”,為中小企業上市提供政策支持和信息服務。三是完善信息保障體系。推動兩化融合,建設專業市場電子商務平臺,市場交易、物流運輸、資源回收等環節的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落實信息資源的逐步公開與共享。建成子牙園區演示展示系統和信息服務中心,基本實現智能交通、數字城管、環保監察、智能樓宇等多領域的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