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人民之友》2018年第z1期
摘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重慶三峽學院“三成三育”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倡導教師做到成師、成友、成范,引領學生做到育心、育氣、育能,圍繞辦學方向、辦學導向和辦學取向三大問題,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學校內涵建設發(fā)展、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三大文章,搭建學生理論武裝、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和榜樣示范五大平臺,彰顯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身邊榜樣力量的示范性和校風學風建設的引領性,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和辦學效益,對其他高校作好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啟發(fā)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師德師風;校風學風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黨的優(yōu)良傳統和政治優(yōu)勢,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黨的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fā)生深刻復雜變化,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依然復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還存在一些薄弱環(huán)節(jié)。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1]。作為三峽庫區(qū)腹地的一所本科院校,重慶三峽學院高舉旗幟,與時俱進,探索和實踐“三成三育”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有力促進了學校教學科研、人才培養(yǎng)和建設發(fā)展。
一、高校“三成三育”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的思想內涵和理論基礎
(一)高校“三成三育”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的思想內涵
“三成”是指成師、成友、成范,是對高校教師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大學老師不僅要傳道、授業(yè)、解惑,還要指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成長。“成師”就是成為學生答疑解惑、嚴謹治學的業(yè)師,知識淵博、功底深厚的經師,品德高尚、言傳身教的人師,塑造人格、滋養(yǎng)心靈的大師。“成友”就是成為學生真誠熱情、促進發(fā)展的益友,欣賞贊美、親密無間的密友,推心置腹、坦蕩包容的摯友,直言相諫、匡正過失的諍友。“成范”就是看齊中央、維護核心的表率,努力學習、積極工作的表率,顧全大局、和諧共事的表率,修身立德、嚴格自律的表率。“三育”是指育心、育氣、育能,是對大學生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大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要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要全面提高身體、心理、藝術等方面的素質素養(yǎng)。“育心”就是培養(yǎng)學生愛國愛黨之心、學習進取之心、藝術審美之心、健康平和之心及感恩奉獻之心。“育氣”就是培養(yǎng)學生自信自強的底氣、修身養(yǎng)性的靜氣、不怕困難的銳氣和承擔責任的勇氣、誠信廉潔的正氣。“育能”就是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和服務社會能力。
(二)高校“三成三育”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的理論基礎
1.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是“三成三育”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的主要淵源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人的本質不是指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2]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發(fā)展的最高境界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是人的本質的真正實現,包括人的需要、能力、個性、社會關系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1957年2月27日,同志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指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3]當前,高校教師的結構和組成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大量“85后”高學歷人才加入高校教師隊伍,他們思想非常活躍,敢想敢說敢為,對傳統意義上的師道尊嚴、師生關系等有著獨到的見解。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也還存在社會經驗缺乏等不足。高校“三成三育”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把教書和育人、言傳和身教、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學術自由和學術規(guī)范統一起來,在教師中倡導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同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強調大學生既要立足校園,也要關注社會;既要掌握書本知識,也要提高實踐能力;既要養(yǎng)身也要養(yǎng)心,既要培養(yǎng)才華也要修煉氣質,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完全符合我黨的教育方針和一貫要求。
2.教育思想是“三成三育”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的重要基礎教育思想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學理論體系的豐富與發(fā)展,是當前中國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4]。十分重視教師示范作用的發(fā)揮,在北師大考察時,他說:“老師在學生心目中具有重要位置,老師無意間的一句話,可能造就一個天才,也可能毀滅一個天才。”[5]2014年5月,他在同北大師生座談時指出:“教師承擔著最莊嚴、最神圣的使命。我體會,這樣的大師,既是學問之師,又是品行之師。教師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甘當人梯,甘當鋪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6]1752014年9月,在同北師大師生代表座談時,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標準,他還用“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來比喻學生的差異性和個體性,要求教師尊重學生個性[5]。2016年12月,他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1]。十分關心青年的成長。2013年5月2日,他給北大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回信,勉勵當代青年珍惜韶華、奮發(fā)有為,勇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7]。2014年5月,他在同北大師生座談時指出:“青年面臨的選擇很多,關鍵是要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指導自己的選擇。”[6]54在黨的報告中,他召喚青年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8]。2018年5月2日,到北大考察時指出:廣大青年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廣大青年應該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9]。這些論述和要求,為“三成三育”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確立了標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南。
二、高校“三成三育”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的實施路徑
(一)做好三大文章,加強和改進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
重慶三峽學院以黨的建設引領業(yè)務工作,思考辦學方向、辦學導向和辦學取向三大問題,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學校內涵建設發(fā)展、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三大文章。第一,堅持立德樹人,夯實黨建責任。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明確辦學指導思想,凝煉“學科牽引,應用為本”的發(fā)展方向和“六個校園”(活力校園、綠色校園、智慧校園、書香校園、平安校園)和“六個一流”(一流學科、一流專業(yè)、一流教師、一流學生、一流管理、一流服務)的建設目標,科學制定學校“十三五”發(fā)展規(guī)劃,探索與東南大學聯合培養(yǎng)本科生、國際海員海乘和中科曙光、中興通訊訂單培養(yǎng)等項目,成為教育部轉型發(fā)展試點高校和教育信息化試點高校、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改革試點高校和重慶市首所根植綠色教育理念的本科高校。第二,堅持人才強校,強化理論武裝。通過教職工大會、教學反思周、崗前培訓、暑期培訓、表彰師德標兵、青年教師座談會、青年教師賽課、教學骨干示范課等形式,不斷提高教職工的思想素質和業(yè)務能力,學校成功獲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人社部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第三,堅持幫扶制度,服務師生需求。完善領導干部結對幫扶貧困生制度、領導干部結對聯系少數民族學生制度等,實行一對一精準幫扶,從經濟幫扶、思想引導、學習指導、心理輔導等方面幫助貧困學生。9位校級班子成員分別聯系1個以上二級學院黨總支,21位黨總支書記及47位黨員干部至少聯系1個黨支部,3位機關黨總支書記和82位黨支部書記至少聯系1個學生寢室,幫助解決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10]。第四,堅持立足庫區(qū),服務三峽。兩年來,學校幫助萬州區(qū)分水鎮(zhèn)棗園村種植800畝佛手,建立起前胡和檸檬等中藥材基地,為每家每戶種植30株高山清脆李果苗,為村便民服務中心提供大量硬件設施。全村105戶貧困戶已經先后全部脫貧[10]。第五,堅持以人為本,惠及民生。協調解決教職工子女就近入學、校園交通車、教職工住宅小區(qū)管理、職工重大疾病互助保障等具體問題,為教職工辦實事、辦好事和解難事。
(二)搭建五大平臺,加強和改進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學校搭建五大平臺,實施五大工程,探索“一顆紅心+一個專業(yè)+一項專長+一些情商+一門外語+一副身體”的大學生“六個一”綜合素質培養(yǎng)模式。第一,搭建理論武裝和主題教育平臺,實施理論武裝工程,提高學生思想素質。把個人自學和集體學習相結合、線下學習和線上學習相結合;發(fā)揮三峽地域優(yōu)勢,組織學生到萬州革命烈士陵園、萬縣九五慘案紀念館等地開展參觀宣誓活動;充分發(fā)揮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會和新媒體功能,開展詩歌朗誦、演講辯論、知識競賽、紅色經典影視評論等多種形式的主題黨日。第二,搭建校園文化和素質拓展平臺,實施文化修身工程,培養(yǎng)學生藝術情操。加強大學生藝術團建設,組織跳繩隊、舞蹈隊、合唱隊、舞蹈隊、吉他隊、禮儀隊、辯論隊、模特隊和花鼓隊;依托大學生文化藝術節(jié)、體育文化節(jié)、讀書節(jié)、科技節(jié)等載體,引導學生關注三峽文化,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凝聚和培訓大學生文藝骨干。第三,搭建科學研究與團體活動平臺,實施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工程,拓展學生綜合素養(yǎng)。依托“太陽鳥”眾創(chuàng)空間,開展“挑戰(zhàn)杯”競賽、“青春三峽•創(chuàng)客沙龍”和創(chuàng)業(yè)精英訓練營,學生社團以賽促訓、以賽促學、以賽促練。第四,搭建榜樣示范與學習交流平臺,實施活力提升工程,引領學生全面發(fā)展。出臺加強學風建設的學生干部“六條要求”和學生干部管理辦法,創(chuàng)建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qū)和黨員服務隊,學生黨員干部幫帶后進生、聯系寢室、擔任低年級輔導員助理,幫助同學解決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第五,搭建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平臺,實施綠色教育工程,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在學生中深入持續(xù)開展綠色教育和“三清”(清掃、清除、清理)“三守”(守時、守紀、守信)專項行動,開展市民學校、“三下鄉(xiāng)”等活動,倡導知學善行的良好學風。
三、高校“三成三育”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的成效和啟示
(一)高校“三成三育”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的三大成效
1.師生思想素質進一步提高,彰顯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學校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為契機,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圍。同時,積極探索黨員發(fā)揮作用的有效途徑,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在工作、學習、生活中起先鋒模范作用。學校建立三峽紅葉網和三峽學苑網,在校園建設和校園文化活動中彰顯三峽元素,在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yǎng)中堅持立足三峽,研究三峽,服務三峽,用三峽移民精神和紅巖精神激勵師生,涌現出張雨瑤熱心公益三次遠赴西藏義務支教、張琦身殘志堅刻苦學習、劉方城面對貧困家境自立自強、楊顯威挺身而出跳入化糞池勇救老人、潘鴻鷹學以致用艱苦創(chuàng)業(yè)等感動校園人物,及“十五年帶著癱瘓媽媽上學”的“感動萬州十大人物”鄒海濤,“重慶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大學生村官穆龍,“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劉曉珍等優(yōu)秀典范,匯聚優(yōu)秀學生黨員先進事跡的《星耀三峽》《三峽記憶》公開出版。2.標兵帶頭作用進一步發(fā)揮,彰顯身邊榜樣力量的示范性學校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實到每個黨支部和每名黨員,以尊崇黨章、遵守黨規(guī)為基本要求,以“”為基本制度,以黨支部為基本單位,以解決問題、發(fā)揮作用為基本目標,落實黨員示范制,廣泛推行亮黨員身份、黨員設崗定責等做法,長期堅持,形成常態(tài)。近年來,1名同志被教育部評為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1名老師被評為重慶市先進工作者,1名老師獲得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章,學生連續(xù)6年獲得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比賽一等獎,連續(xù)11年獲得全市大學生武術比賽冠軍,畢業(yè)生盧龍斌和盧紅蓮在第24屆世界腦力錦標賽上獲得世界記憶大師稱號。本科生就業(yè)率均穩(wěn)定在95%左右,“太陽鳥”眾創(chuàng)空間入駐學生創(chuàng)業(yè)團隊93支,2017年實現產值540余萬元。中國教育電視臺新春走基層特別節(jié)目,于2018年3月2日和3日分別以題為《重慶三峽學院——扶“貧”“志”“智”三管齊下資助貧困學生》和《重慶三峽學院太陽鳥眾創(chuàng)空間:讓有夢想的學生展翅翱翔》做了為時8分鐘的專題報道,受到社會廣泛好評。3.基層組織戰(zhàn)斗堡壘進一步強化,彰顯校風學風建設的引領性學校黨委充分調動黨支部內生動力,配好配強支部班子,把優(yōu)秀黨員選拔到支部書記崗位;加強對支部書記的培訓,提高黨務工作能力,確保黨組織充分履職、發(fā)揮作用,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學校與三峽共發(fā)展,師生與三峽共成長,學生黨支部對學校中心工作的貢獻力、對青年學生的吸引力、對其他學生團體的輻射帶動力不斷提升。學生過級率、考研率、體質健康測試合格率、授位率、畢業(yè)率在同類高校中名列前茅,人才培養(yǎng)質量穩(wěn)步提升。例如,2015屆生物科學專業(yè)37名畢業(yè)生18人考取碩士研究生,被《重慶晚報》等媒體譽為“最牛考研班”;2017屆思政專業(yè)入黨積極分子牟思驛等23人報名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上線19人,錄取15人,B3-602寢室4名女生全部錄取,學生黨員劉林、劉美分別取得四川大學、貴州大學總分第一的好成績。
(二)高校“三成三育”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的三點啟示
1.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把握方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增強工作時代性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2.7%,教育總體水平已經進入世界中上行列[11]。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必須厘清“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誰來培養(yǎng)人”的問題。在當今中國,教育的使命就是高度概括的“四個服務”,即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高校“三成三育”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旗幟鮮明地堅持黨的領導,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和道德情操。2.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把握重點,找準問題,結合需求,增強工作針對性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一份良心活,也是一份技術活,有的同志面對紛繁的工作頭緒,感到茫然無措。高校“三成三育”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把思政目標由隱形變顯性、由模糊到具體,提出鼓勵老師成師、成友、成范和引領學生育心、育氣、育能的新理念和新思路,而且探索“五大工程”這一有效載體,即思政教育這一靈魂工程,學風建設這一生命工程,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這一民生工程,特殊困難群體幫扶這一陽光工程,安全穩(wěn)定這一地基工程,引導學生把遵守規(guī)矩,追求優(yōu)秀作為習慣,做表率、爭先鋒、圓夢想。3.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把握載體,抓好隊伍,搭建平臺,增強工作實效性高校“三成三育”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把黨建思政工作納入二級單位年度考核,列出目標清單、任務清單和責任清單,實行月報制度,支部書記年底述職,“七一”舉行表彰,立項校級黨建思政課題42項,推動思政工作由虛變實、由軟變硬、走向制度化、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學校構建學生日常管理、優(yōu)良學風培育、精準資助育人、心理健康教育和學工隊伍發(fā)展“五大體系”,做到學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學生惡性心理危機事件、學生獎助學金發(fā)放違紀違規(guī)“三個零發(fā)生”,促進學校和諧穩(wěn)定和學生健康成長。總之,高校要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精神,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鼓勵教師成師成友成范,引導學生育心育氣育能,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激勵師生不忘初心跟黨走,同心共筑中國夢。
作者:任江林 單位:重慶三峽學院學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