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行政法視野下的群體性事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規范基層政府行政行為,民眾利益切實得到維護
從當前引發群體性事件的原因看,一些基層政府沒有依法辦事,侵害民眾利益是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因此,要從源頭上減少和預防群體性事件,必須規范基層政府行政行為,切實維護民眾利益。首先,政府轉變行政理念,由傳統的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其次,大力提高公務員的法治意識和綜合素質。切實加強對公務員的法律培訓,特別是行政訴訟法、行政處罰法以及與其專業相關的法律技能培訓;在培訓時要從實際出發,不僅提高其理論水平,更要著眼于培養其依法辦事的能力,還要加大考核力度,法律考核不合格者不能上崗。最后,不斷完善我國的行政監督機制。只有以權力制約權力才能有效防止行政權力的失范,促使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政,減少乃至杜絕侵害民眾利益的行為。
二、建立健全民眾利益表達平臺,及時化解矛盾糾紛
建立全面表達民眾利益的平臺,引導民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必須疏通司法和信訪等救濟渠道,主要是理順信訪救濟與司法救濟的關系,建立以訴訟為核心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信訪救濟的存在究其實質是法治問題,即司法不獨立,司法不公。在現實生活中,百姓往往選擇信訪這種非正式的糾紛解決手段作為實現權利救濟的途徑,這種實現正義的方式在深層次的意義上嚴重制約了司法救濟的發展。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重構信訪組織機構,建立在全國人大和地方人大之下的專門的信訪委員會。信訪體系成功的關鍵是對于各種權力部門監督的有效性,因此信訪部門應該而且只能隸屬于集中表達民意的立法機關;另外,把信訪部門設立在掌握行政權的政府的各個職能部門,而民眾所控告的部門往往是這個信訪機關的上級主管機關,這樣根本無法實現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其次,建立制度框架下的司法獨立。只有當在制度上真正保障了司法獨立和司法公正,人們才會越來越少采用訴諸政治權威的方式實現權利救濟,通過司法途徑解決問題也將成為公民自覺和理性的選擇。再次,完善司法權利救濟制度。擴大司法受案范圍,擴大與保障訴權的充分實現;降低司法救濟成本。最后,構建以訴訟為核心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由于我國過于倚重信訪解決糾紛的現實,建立符合時代要求的以訴訟為核心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通過樹立司法權威,將社會矛盾的解決引導到正規的司法道路上來,對于建設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消除群體性事件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掌握現場處置群體性事件的原則和策略
現場應急處置機制總的要求是,堅持“依法處置”的原則,立足于疏導、勸解、平息,不使規模擴大、不使事態升級,不釀成大的事端。要堅持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強制措施,既要防止因使用警力和強制措施不當而激化矛盾,又要防止因警力和強制措施當用不用而導致事態進一步擴大。對嚴重影響社會穩定,伴有嚴重暴力的行為,如不及時果斷處置將造成更為嚴重后果的群體性事件,應依法果斷采取措施,堅決予以制止。再者,加強對警務人員的理論培訓和實戰演練,提高其應對群體性事件的能力。
本文作者:桂曉培單位:遼寧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