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衛生監管長效機制的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衛生法制雜志》2014年第四期
(一)國內外公共衛生事件的啟示
近些年,食品安全、非法行醫、公共場所衛生等一些公共衛生事件屢被媒體曝光,特別是食品安全問題,使得人們不得不發出“我們還能吃什么”的聲音。其實,不僅僅是國內,國外亦是如此。2008年9月,日本“三笠食品”等公司涉嫌將工業用大米(殘余農藥超標和發霉)偽裝成食用米賣給酒廠、學校、醫院等370家單位。案發后一涉案中間商自殺身亡,農水省事務次官白須敏朗辭職。此外,歐盟的“馬肉事件”、“魚肉事件”,德國的“毒黃瓜”事件等,都說明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故意犯罪面前,監管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因為我們無法24小時監管被監管者。國務院食安辦監督檢查司于軍司長指出:食品安全是生產出來的,不是監管出來的,也不是監測出來的。因此,提高經營者誠信經營、守法經營的自覺性與加強監管相結合,應該是衛生監管長效機制建立的有效路徑之一,值得探索與實踐。
(二)探索建立“內律———外督”的全過程長效管理模式
1.把推動經營者誠信經營的體系建設作為工作重點和工作創新的切入點“內律”的建立,首先要把經營者與監管者放在平等的地位上,通過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服務讓他們感到有尊嚴,服務應從經營者申報衛生許可開始,貫穿整個經營過程(見圖1)。為此,我們在東城區衛生監管中進行了“內律外督”衛生監管模式的探索。(1)采取“申報———培訓同時進行”。申辦者雖然在政府行政服務大廳一站式窗口能夠得到一次性的告知書,并可咨詢,但大多只就事論事,“需要提交什么材料”、“安裝幾個水池子”、“集中空調要檢測”等,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申辦人對進入這個行業需要遵守什么樣的法律法規,需要什么衛生設施設備和制度,從業人員的聘用有什么要求等并不了解,就談不上去遵守。因此,我們采取了在申辦人申辦衛生行政許可的同時,對申辦者進行專題培訓,并當場設置考試,使申辦人“知法、懂規矩”,為下一步合法經營奠定基礎。另外申辦階段,申報人都非常重視行政部門的要求,大多親自參加培訓,也使得培訓的參加率和有效率得到了保證。(2)取得許可證后實施“新戶約見制”。取得衛生行政許可后,立即讓管片監督員對經營者進行約見,一方面建立監管者與管理相對人之間的聯系,互相溝通,減少中間環節;另一方面進行必要的警示教育,提高經營者守法意識;三是發放衛生制度、宣傳畫冊、統一制作的登記本冊等,奠定規范管理基礎?!靶聭艏s見”的地點在辦公室而不是頗具對立意味的監管現場,容易使監管者與管理相對人形成健康互動的關系,為下一步有效監管提供了良性的人文環境。(3)經營期間,采取短信的方式,提醒經營者時時提高守法自覺性,也可以將行業的熱點、常見違規問題等向經營者及時通報。同時結合重大事件、重大疫情、重要時點或在經營者出現管理混亂的苗頭時采取“重點約見”,及時消除隱患,避免發生衛生安全事故。同時,通過搭建平臺,組織規模相似的單位進行“企業間交流”,可以將好的衛生管理經驗在經營者中更直接、更有效的進行推廣。而為經營者提供從業人員的強化“衛生知識培訓”,則可幫助經營者提高從業人員衛生素養,進而提高企業的衛生管理水平。通過全過程與他們保持密切聯系,時時進行干預、引導,不斷強化經營者的自律和誠信經營的意識,充分調動和強化“內律”在守法經營中的主導和長效作用。
2.不斷豐富監督管理手段,讓“外督”更有科學性加強快速檢測在日常監督工作中的運用。充分利用快速檢測技術和設備,制定科學的快速檢測計劃,針對日常監督中的關鍵環節開展快速檢測,以科學的數據來快速評估管理相對人經營過程中的衛生管理行為,及時發現并糾正問題,從而不斷提升衛生監督的專業性和科學性。積極探索推進在線電子監管工作。對有條件的二次供水單位(特別是一套供水設施為居民小區多個居民樓供水、學校二次供水等)、游泳場所等單位,積極引導其開展在線電子監管,提高監管效能。
3.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為長效管理保駕護航在充分調動和強化經營者自覺守法經營意識的基礎上,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通過“提高監督覆蓋率和覆蓋頻次”,重點做到“投訴查實處罰100%”、“媒體曝光查實處罰100%”、“警告整改不到位處罰100%”,“無證經營處罰100%”等措施,不斷增大違法者的“違法成本”,讓守法的經營者看到“誠信收益”,從而強化“誠信經營、守法經營”的動力,以“外督”反促“內律”作用的進一步發揮,從而鞏固衛生監管長效機制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王旭紅單位:北京市東城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