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計劃生育行政管理的經驗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牢牢堅持正確的理論與思想指導
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取得今天的顯著成績,首先得益于用科學理論和正確思想作指導。正確認識與運用人口發展規律科學地指導計劃生育工作;認識人口增長慣性,做好人口發展預測,制定合適的人口計劃;認識人口代際更替周期的影響,積極提倡晚婚晚育;認識生育率及年齡結構變動的影響,積極進行生育調節以使人口穩定發展;認識人口出生素質對提高民族人口質量的基礎作用,積極提倡優生優育;借鑒人口轉變理論,創造條件促進我國人口向現代再生產類型轉變;借鑒生育率經濟學理論,使用社會間接調控生育手段,推動少生優生等。正確認識人口與經濟發展的辯證關系,在實踐中正確處理好兩者關系,既認識經濟發展對人口發展的決定性作用,又肯定人口發展對經濟發展的能動的反作用。正確認識人口與社會發展關系,堅持以人為本和促進家庭文明幸福的觀點,對人口問題實行綜合治理。此外,正確認識人口與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把人口控制和資源有效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緊密結合起來。正確的理論為人口與計劃生育行政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論與思想保障。
(二)堅持依法行政
1999年3月,我國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以憲法修正案的形式寫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從此,我國進入了依法治國的新時期。法治在英語中表述為“theruleoflaw”,意為“法的統治”。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法治應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訂良好的法律。現在我們所理解的法治,應是以民主為前提和目標,以嚴格依法辦事為核心,以制約權力為關鍵的社會管理機制、社會活動方式和社會秩序狀態。計劃生育工作如果不依法行政、執法公正,就難以保證其持續健康發展。以河北省高邑縣為例,計劃生育部門的經驗是著力抓好三個“突出”:一是突出清理“土政策”。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規范收費項目和標準,嚴格執法程序,把政策統一到《河北省計劃生育條例》上來;二是突出“規范”。按照職權法定為原則,嚴格執行程序,對職權范圍內的事堅決辦、認真辦,說得到做得到,同時不侵權、不越權,不屬于計劃生育職權范圍的事決不亂辦、蠻干。他們聯合縣法院,共同成立了計劃生育法庭,對確屬不申請復議,不提起訴訟和拒不執行的“釘子戶”,由法庭強制執行公開處理,有效防止了行政與司法的混淆;三是突出“平等”,不論干部群眾,不分親疏內外,堅持公正,一視同仁,依法處理。
(三)保證對計劃生育事業的經費投入
黨中央、國務院對計劃生育事業經費投入問題十分重視。中共中央[2000]8號文件明確指出“: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是一項具有顯著社會效益的公益性事業,對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投入屬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投入。要把計劃生育經費納入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切實予以保證。逐步提高人口與計劃生育經費投入的總體水平,計劃生育事業費增長幅度高于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到2005年末,各級財政投入計劃生育事業費年人均超過10元”。4近年來,我國的綜合國力得到了提升,與之相適應,政府也不斷加大對計劃生育事業的經費投入,確保了計劃生育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四)切實發揮群眾的積極主動性
為了將計劃生育工作更好地融入社區建設大平臺,不少地區作了有益的探索。社區計生委及工作人員由社區居民代表大會民主產生,社區內的計劃生育大事、生育政策的執行、優惠政策的落實、宣傳教育活動、技術服務等由居民直接參與,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并實行居務公開,以便接受監督。在農村,完善合同管理,推行計劃生育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和村民自治,做到兩委負總責、協會當骨干、家庭為中心、群眾做主人,引導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五)重視宣傳教育工作
計劃生育是一項全國性的工作。要做好這個工作,需要行政機關與人民之間的良好溝通。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可以讓人民了解到國家制定計劃生育政策的原因和內容,可以正確引導人民的輿論和思想,廣泛普及科學知識和法律法規,可以促進人民之間的溝通,增進人民對計生政策的支持。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宣傳,讓群眾認識到這一政策是順應我國國情提出來的,已經發揮重要作用并將長期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有計劃地控制人口,使得人口的增長適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這是利國利民的決定。通過宣傳教育可大大提高人民群眾實行計劃生育的自覺性。
(六)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
以山東省兗州市為例,計劃生育行政管理部門強調強化服務意識,不斷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質量,著力啟動人民群眾實行計劃生育的內在動力。其一是積極開展生產致富服務。首先,他們在致富政策上向計劃生育家庭傾斜。制定并落實對實行計劃生育家庭的“八優先”政策,讓計劃生育家庭享受技術培訓、貸款、工商、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服務;二是開展文明生活服務。開展以婚姻家庭、治家理財、尊老愛幼、鄰里和睦、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文明之光”系列教育,引導群眾樹立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三是開展生育全程服務。他們不斷加強市、鄉、村三級服務站(室)建設和服務隊伍建設,開展婚前體檢、孕期保健、避孕節育、育兒保健、不孕癥診治、婦女衛生保健以及優生咨詢方面的服務;形成了一條龍系列化生育全程服務體系。一位鄉村干部深有體會地說“:過去計劃生育是天下第一難,現在通過給群眾提供各種服務,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抓計劃生育成了抓農村各項工作的龍頭,抓計劃生育可以帶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其變化之大是何其深刻而又振奮人心。
(七)加強地區之間的協作
改革開放以來,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人口流動日益密切。加強地區間的緊密協作,強化對流入、流出人口的控制,有助于提高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效。以湖北宜昌為例,1990年10月,宜昌市與鄰近的四川萬縣地區、陜西安康地區,以及省內宜昌地區、鄂西自治區、荊州地區、沙市市等地市,通過簽訂《關于對流動人口加強計劃生育管理的協議書》的形式、實行了三省七地市五十二縣的橫向聯合。根據協議精神,流入流出人員暫住地與戶籍所在地的計生部門,都要把流動人口納入本地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范圍,各協作地都要把對他們的管理納入本地的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協議單位有責任督促轄區內各級計生部門按照協議各條的要求做好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工作。自建立這種協作關系以來,宜昌市與其他六個兄弟地市間初步形成了跨地區的信息和管理網絡,加強了聯系與交流,增強了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的責任感,進一步強化了社會控制。
(八)推進綜合治理
計劃生育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在計劃生育工作中,形成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計劃生育和各有關部門彼此密切配合,社會各方面齊抓共管,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的綜合治理人口問題局面,是許多地方搞好計劃生育工作的成功經驗。
作者:張琴單位:南京郵電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