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和諧社會下的法制建設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目前法制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1.1法制觀念淡薄,依法行政工作不力。在現實生活中,一些領導干部習慣于依靠政策,依靠行政命令辦事,依法行政能力不強;一些群眾對法治的內涵和重要性認識不足,法治觀念還沒有貫徹到一切社會事務中,法制工作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還沒有被人們充分認識。
1.2立法不夠完善,急需的法律有待建立健全。一是有領域還存在立法空白,一些重要的法律法典急需制定;二是法律沖突現象時有發生;三是個別法律由于沒有配套法規使之無法有效實施。
1.3執法隊伍素質偏低,有法不依的現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現在:一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二是執法犯法、違法辦案;三是作風粗暴、態度蠻橫;四是執法不到位、不盡責,執法不力;五是業務素質較差,難以準確地適用法律等。
1.4監督力度不夠,監督效能較低。一是法律監督制度不夠健全,執法程序規定不完善,監督工作尚未做到經?;?、制度化、具體化;二是監督不力,懲處不嚴,監督的方法簡單,手段單一,渠道不暢,甚至是流于形式,缺乏力度;三是社會監督、民主監督等方面監督的力度不夠,監督渠道有限。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法律的權威和正確實施。
2、對策與建議
2.1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法律意識。法律意識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前提。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公眾法律意識的提高對于社會秩序的維護,社會穩定的保持,進而對于社會和諧的意義是不容低估的。為此,必須深化對于法律功能的認識,進而充分發揮其效用。一是加強對領導干部的培訓教育,建立健全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制度,推進領導干部法制教育制度化、規范化;二是加強對人民群眾的宣傳教育,提高其學法、懂法、用法、守法、護法的自覺性。
2.2完善法律體系,提供制度保證。法制最具有穩定性、連續性、科學性、權威性,是最靠得住的、最根本性的制度。完善法律體系是依法治國的基礎和前提,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制度需求。沒有完善的法律體系,社會生活就難免出現無法可依的情形。所以,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在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前提下,加強立法工作。一是科學立法,保證立法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可行性;二是根據形勢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及時制定新的法律規范,彌補法律在一些方面的不足;三是不同領域、不同部門的法律制度要相互銜接,并有機協調,形成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符合法理的邏輯關系,便于人們理解掌握和遵守執行;四是要修訂過時的法律條文,使不適應社會發展的條文被廢止,要在法制總體穩定的前提下,不斷創新修正,從而保證法律的有效性和適用性,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制度保障。
2.3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政府是最重要的執法主體,也是法治能否實現,社會是否和諧的主導力量。因此,我們必須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一是要繼續推進政府職能的轉變,實現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轉變,努力建設一個人民信任和滿意的親民政府、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二是要健全完善政府決策機制。要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行政決策機制,確保依法決策、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三是要進一步理順行政執法體制。
2.4健全監督機制,加大監督力度。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尤為重要。要進一步健全監督機制,完善監督制度,創新監督方法,拓寬監督渠道,充分發揮法律、行政、群眾、輿論、民主及黨內各種監督的作用,確保公共權力置于嚴密的監督之下。
2.5強化司法公正,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堅持司法獨立公正是依法治國的前提,是維護社會公正和社會和諧的制度底線。司法公正是最基本的社會公正。只有整個社會處于全面公正之中,這個社會才能贏得長治久安的道義基礎,和諧社會才能真正建立。因此,必須促進司法公正,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一是完善各項制度,規范執法行為。認真落實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各項舉措,健全各項制度,提高執法水平,形成權責明確、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高效運轉的工作機制;二是切實維護司法權威。各級黨委和人大要大力支持和監督司法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嚴格適用法律,維護司法權威,為司法機關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創造良好的環境。只有保證司法公正,嚴格依法辦事,充分體現人民的意志,才能達到司法的最佳效果,不斷地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為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提供法制保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作者:李煥梅單位:河南省駐馬店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