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掛縣強農富民工程管理制度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掛縣強農富民工程推進會議精神,深入推進農科教結合、產學研銜接,促進農(漁)業技術、科技人員和科技成果下鄉,進村入戶,為農(漁)業增效農民增收致富和現代農(漁)業加快發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二、工作目標
通過深入對接,集成推廣一批高效農(漁)業技術,建設2個高水平科技示范基地,重點建設1-2個農(漁)業科技示范村、1個農(漁)業科技示范鎮,培育一批農(漁)業科技示范戶,帶動全縣農(漁)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有力提升農(漁)業產業發展層次,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三、主要任務
(一)規劃制定。充分利用工學院學科、技術和人才優勢,制定完善“十二五”農(漁)業主導產業發展規劃,將科技服務覆蓋到水產業上下游各環節,確保每個環節都有核心科技支撐。
(二)技術集成推廣。針對水產業發展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和技術難題,加強內引外聯,開展技術集成,示范推廣優質、生態、安全、高效農(漁)業技術,尤其是加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品種和技術的推廣,推進農(漁)業產業結構調優、轉型升級,促進主導產業規模在現有基礎上擴大10%以上,產量或產值增長10%以上。強化以農(漁)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的目標導向,逐一分析擬推廣主導品種和相對應主推技術,特別是示范推廣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技術的預期效益,推動農(漁)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三)基地建設。實現優勢互補,建立2個科技示范基地,加強苗種繁育、產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的技術示范推廣,基地農(漁)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入戶率、到位率達到95%以上,產業競爭力明顯增強。
(四)科技示范村(鎮)創建。著力培育5個產業有特色、區域品牌響、示范效應好的“一村一品”特色專業村,著力培植1-2個科技示范村,著力創建1個農(漁)業科技示范鄉鎮。
(五)專家選派。針對“一村一品”發展需求以及產業發展實際,工學院在專家團隊內為每村選派1名駐村專家,分別為駐墩尚鎮三興村的畢可然博士、羅陽鎮東關村的羅剛副教授、宋莊鎮沙口村的徐國成副教授、海頭鎮小口村的董志國博士、石橋鎮上木套村的李信書博士。
(六)駐村指導。駐村專家要針對對接村發展“一村一品”或企業發展的薄弱環節,挖掘自然和環境等的優勢,完善對接村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制定切實可行的技術指導和培訓工作方案,扎實開展駐村(企)服務,關鍵時期、關鍵環節發揮關鍵作用,累計蹲點天數100天以上,為每村主要特色產業培育5個示范帶頭人,科技示范戶占該村農戶總數達到20%以上,幫辦或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個以上??萍际痉稇魬艟霎a或增效10%以上,示范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左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雙方的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成立“掛縣強農富民工程”推進領導小組(見附件)??h各相關部門及掛鉤鎮要高度重視“掛縣強農富民工程”,明確責任人,主動加強與工學院和對接專家的聯系溝通,及時反饋技術信息和服務需求。各相關鎮負責為工學院和對接專家提供必要條件,便于專家開展工作。雙方共同做好項目策劃、基地建設、科技示范村和示范戶遴選、物化補貼等事項,確保項目實施成效。
(二)創新工作機制。建立和完善各項制度,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努力提高“掛縣強農富民工程”開展的組織化程度。一是建立市場化運行機制。積極探索多方共贏的合作方式,促進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逐步形成服務“三農”的長效機制。二是加大目標考核力度。完善駐村專家激勵政策,加大目標考核力度,把科技專家駐鎮駐村的服務天數、服務成效作為職稱評定、課題申報的重要條件,使專家全身心投入到基層科技服務中去,提高服務實效。
(三)抓好宣傳發動。加大對工程開展的思想發動和宣傳工作,對工作開展情況、成功經驗和先進典型,及時進行總結推廣,結合全省開展的“百名科技致富明星”評選活動,擴大工程影響力。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各類媒體和信息簡報等形式廣泛宣傳,形成實施“掛縣強農富民工程”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