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養老保險管理中心信息安全制度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章養老保險中心物理和環境安全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養老保險管理中心內部管理與監督,增強自我約束能力,規范社會保險管理服務工作,確保社會保險基金完整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社會保險稽核辦法》、《社會保險審計暫行規定》、《某某省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內部控制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和行政規定,制訂信息安全責任制。本責任制為防范社會保險經辦風險,保證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的貫徹執行,業務活動的規范有序、基金的安全完整等目標的實現而對內部職能部門和其工作人員完成社會保險管理服務工作及業務行為進行規范、監控和評價。
1、本責任制的目標:在中心內建立一個依法辦事、運作規范、管理科學、監控有效、考評嚴格的內部控制體系。對本中心內各職能科(部)、各項業務、各個環節進行全過程的監督控制,準確地貫徹落實社會保險政策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保證社會保險基金完整安全,全面完成各項社會保險目標任務。
2、中心堅持依法行政和依法經辦。建立科學民主、公開透明的決策程序,高效嚴謹的業務規程,健全有效的監督體系,切實維護參保單位和參保人員的合法權益。
3、建立完善的組織決策控制制度和科學的人事管理制度。中心實行主任負責制,主任領導全面工作,副主任按照分工協助主任負責分管的工作,日常工作按職責處理,在職權范圍內各司其職,各負其職,定期向主任報告,重大事項及時請示、匯報;各科(部)科長(部主任)對各科(部)實行科長(部主任)負責制度,并向主任、分管主任負責。中心對內部機構、崗位設置與職責、決策程序、法人授權、授權范圍、權力監督、人員調配與使用、干部培訓、定期輪崗、離任審計、考核與獎懲等作出有關規定。
4、中心對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是承擔第一責任,主任是第一責任人。對各項社保基金的管理的審批,主任對副主任實行授權審批,副主任對授權審批權限內的基金承擔全部責任。
5、印鑒的管理。中心必須經中心領導同意方可使用,各業務科(部)的業務用章,一律不得以中心的名義對外使用。
6、嚴格劃分中心內部的各個不相容崗位,確保不相容崗位人員相互分離。不相容崗位包括:授權與批準、批準與執行、執行與監督、審核與記錄、記錄與檢查。
7、建立有效的內控考評制度,加強經辦能力建設。對業務風險控制情況的評價、違反內控規定的處罰等內容作出規定,同時提高政策執行能力、管理服務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以及工作人員的政治、業務素質。
8、強化風險意識,實行政務公開。樹立風險管理理念,落實風險管理責任,制定風險應急預案,建立社會保險披露信息制度,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的監督。
第二章信息安全責任制及信息安全情況報告制度
社保登記管理包括參保登記、變更登記、注銷登記和登記證件管理。按照屬地管理原則,中心為依法申報參加社會保險的單位辦理參加社會保險登記手續。并如實填寫《社會保險登記表》;申報參加社會保險的單位按規定出具的證件、資料的完缺及真偽由稽核科業務經辦人員驗證并簽署姓名,待無誤后再填寫《社會保險登記表》,并在經辦人一欄署名,送科長(副科長)審核后辦理。
辦理社保變更登記的單位按規定出具的證件和資料的完缺及真偽由稽核科業務經辦人員驗證,待無誤后填寫《社會保險變更登記表》,并在經辦人一欄署名,送交科長(副科長)審核后辦理。
辦理社保注銷登記的單位按規定出具的證件和資料,中心財務科出具的應繳納的保險費、滯納金和罰款繳訖發票以及完缺或真偽由稽核科業務經辦人員驗證,待無誤后署名送科長(副科長)審核。
稽核科對已核發的社會保險登記證件,實行定期驗證和換證制度,按規定為參保單位辦理驗證或換證手續。辦理社會保險登記驗證的單位按規定出具的證件和資料由稽核科業務經辦人員審核,待無誤后署名送科長(副科長)簽署意見后存檔。
根據工作安排,稽核科對需要進行稽核的對象提出意見,報主任(分管副主任)審批同意后進行。稽核時應有兩名以上稽核人員共同進行,向被稽核對象說明身份并出示執行公務的證明;對稽核情況應做好筆錄,筆錄應當由稽核人員和被稽核單位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委托的人)簽名或蓋章,被稽核單位法定代表人拒不簽名或蓋章的。每一單位稽核結束后,應將稽核結果報告主任(分管副主任),需要進行整改的,稽核業務經辦人員要在《社會保險稽核整改意見書》上署名,送科長(副科長)審核報主任(分管副主任)審批后送達整改單位。
對發現騙取養老保險待遇的,稽核科和養老待遇支付科具體業務經辦人員都應在調查取證的材料上署名,科長(副科長)簽署意見后,報主任(分管副主任)批準后執行。
稽核科根據工作計劃和有關規定,將內部審計內容報告主任(分管副主任)批準后實施,實施過程中要有2名以上人員共同參加并做好內審筆錄,筆錄由稽核人員和檢查部門負責人簽字。內部審計檢查中出現的問題要寫出內部審計報告,提出明確的處理意見和整改措施,送主任(分管副主任)審批后實施。
業務經辦人員根據上月發放基數和當月增減變動情況,編制當月養老金發放計劃并簽署名送科長審核、主任(分管副主任)審批后轉養老待遇支付科。業務經辦人員對死亡退休人員的待遇進行初審,簽署意見后送科長審核、主任(分管副主任)審批后予以支付。
第三章養老保險管理中心數據安全管理制度
辦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費征繳業務的經辦人員,只能辦理本險種業務,生活待遇辦理其他險種業務。業務經辦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審核參保單位申報的資料(含苞欲放增、減變動資料),簽署審核意見送科長稞后,分別編制養老、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征繳計劃。完成征繳計劃送科長審核報主任(分管副主任)審批后執行。
每月末10個工作日內,各險種業務經辦人員必須和財務科對口業務經辦會計對帳,確認當期基金應收計劃(含補收)執行情況和上帳情況,結轉欠費記錄并向欠費單位催收欠費。上述計劃及執行情況均接受稽核的稽核和內部審計,并同時向主任(分管副主任)匯報。
養老、醫療保險業務經辦人員對轉移資料是否齊全、印章和個人基礎信息完整進行初審并簽注意見后,經科長審核,由經辦谷為轉入人員建立接續帳戶。
業務經辦人對轉移申請提交的資料初核后,送科長復核后辦理帳戶轉出手續。辦理基金轉出的須主任委員(分管副主任)審批,同時封存個人帳戶。
養老、醫療保險業務經辦人員對死亡參保人的資料的真實合法性和完整性進行初審、復審后,經主任委員(分管副主任委員)審批,同時注銷個人帳戶。
業務經辦谷對繳費人員終止繳費前退費填報的申請表和有關材料進行初審,送科長審核報主任(分管副主任)審批,同時注銷個人帳戶。
第四章養老保險待遇審核支付及安全操作管理制度
養老保險待遇審核支付實行初審、復審和審批制度。
一、正常退休人員審批:參保人員符合正常退休條件時,業務經辦人對參保職工提供的退休檔案進行初審,送科長(副科長)復審報分管副主任審批。
二、離退休(職)人員待遇計算:養老保險待遇支付科業務經辦人員按規定錄入相關數據計算基本養老待遇,并打印、核對送科長(副科長)復核(同時需經過計算機系統復核通過),分管副主任審批。
三、離退休(職)人員待遇調整:由計算機程序管理員按國家調整養老待遇的規定編制程序由計算機系統統一調整,養老待遇業務經辦人員核對、科長(副科長)復核后送分管副主任審批。
因各種原因需要對離退休(職)人員的基本養老金進行增減變動時,經業務經辦人員初審,送科長(副科長)復核報分管副主任審批。
養老保險支付科業務經辦人員對死亡人員資料審核并計算待遇,送科長(副科長)復核報分管副主任審批。養老待遇支付科業務經辦人員對當月發放的支付計劃(含)進行編制并復核,經科長(副科長)審核報主任、副主任審批。
第五章計算機系統安全管理制度及運行安全管理制度
保證社會保險信息系統的正常遠行,保證信息數據的完整、及時準確和安全,是社會保險信息化建設必須滿足的首要條件,是社保經辦機構內部監管控制的重要環節,系統內計算機管理工作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一、軟硬件準入原則:
(一)未經社保機構主要部門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的信息設備不得聯入社會保險信息網絡系統。未經社會保險上級業務部門或社保經辦機構組織驗收、評估的軟件,不得進入社會保險網絡系統長期使用。
(二)通過行政管理和使用技術手段限制計算機操作人員將外來U盤、軟盤、光盤等帶入本中心計算機使用。嚴禁操作人員更改計算機配置,自行開箱拆卸、安裝組件,任意編輯、刪除系統文件等危及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和業務數據安全的事件發生。系統內新增的計算機專項設備,統籌安裝完相關應用軟件及防病毒軟件后及時建立使用卡片和技術檔案,因調配換下的計算機專項設備先交計算機管理科進行業務軟件、業務數據清理后統籌管理配置,避免各科室不經過計算機管理科統籌安排,自由更換計算機設備而出現計算機設備的軟件安裝管理混亂,部分業務數據流落到非相關人員手中,造成信息泄密和數據被篡改的嚴重安全隱患。
二、明確權限和責任,避免不相容崗位原則:
(一)計算機技術維護崗位不設置承辦具體業務操作的權限,同時通過技術手段監督未經授權的工作人員違規操作與社保業務有關的計算機。
(二)督促經授權的操作人員牢記用戶名和用戶口令,定期更改自已的用戶口令,并通過軟件程序設定更改口令周期。通過技術手段限制任何操作人員的越級、越權錄入、修改社保資料、數據。操作人員在計算機上進行的全部社保業務操作必須有經規定程序批準同意的原始依據,計算機管理科定期將計算機操作結果數據與業務科室進行核對。
(三)做好操作計算機的日志記錄并將其長期備份保存,保證能隨時查詢每一個業務數據變動(錄入、修改、查詢等)的操作人員姓名和操作時間,以備審計和明確責任。
三、社會保險磁卡制作管理原則:
參保人員的基本信息由征收人員及時錄入計算機管理系統,
并將審核后的人員花名冊按規定要求傳遞給制卡人員,制卡人員按人員花名冊與計算機系統中信息核對后制卡,制卡人員憑相關證據與參保單位或個人辦理登記簽字手續后交接社會保險卡。
參保人員信息錄入工作崗位與制卡崗位不兼容。
四、信息安全防范
通過網絡實時監控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網絡、數據安全,合理使用防火墻抵御來自外部的攻擊,防止非法入侵,使用網絡版殺毒軟件為聯網計算機進行殺毒、打防漏洞補丁等安全防護操作,同時杜絕操作人員上班時間用計算機做與工作無關的事。
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確保系統安全運行;建立職工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基礎信息庫,確保信息資料的安全儲存;負責社會保障卡的制作。
一、負責本中心計算機網絡系統以及聯接涪城、游仙、高新的城域網的管理工作,確保社保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和業務數據的安全,防止人為操作不當對系統數據真實性造成嚴重影響。
二、做好操作計算機的日志記錄并將其長期備份保存,保證能隨時查詢每一個業務數據變動(錄入、修改、查詢等)的操作人員姓名和操作時間。
三、技術維護崗位不設置承辦具體業務操作的權限,同時通過技術手段監督未經授權的工作人員違規操作與社保業務有關的計算機。
四、使用技術手段限制計算機操作人員將外來U盤、軟盤、光盤等帶入本中心計算機使用。指導本中心的工作人員和與社保中心機房聯網單位的計算機操作人員做好安全操作計算機的工作,杜絕更改計算機配置,自行開箱拆卸、安裝組件,任意編輯、刪除系統文件等危及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和業務數據安全的事件發生。
五、督促經授權的操作人員牢記用戶名和用戶口令,定期更改自已的用戶口令,并通過軟件程序設定更改口令周期。通過技術手段限制任何操作人員的越級、越權錄入、修改社保資料、數據。操作人員在計算機上進行的全部社保業務操作必須有經規定程序批準同意的原始依據,計算機管理科定期將計算機操作結果數據與業務科室進行核對。
六、通過網絡實時監控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網絡、數據安全,使用網絡版殺毒軟件為聯網計算機進行殺毒、打防漏洞補丁等安全防護操作,同時杜絕操作人員上班時間用計算機做與工作無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