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發展經濟穩定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區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黨委、政府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打造“西南部經濟中心、移民和諧穩定示范鎮和建設城鄉統籌發展的小城市”的目標,突出“打好移民牌、抓好大產業、構筑交通網、建好小城市”四大工作重點,真抓實干,開拓創新,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圓滿地完成了年初所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全鎮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鎮容鎮貌發生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社會政治繼續保持和諧穩定。
一、主要成績
1、農業農村工作成效顯著。今年以來,我們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區委三屆六次全委會精神,按照“強作風、保增長”的要求,始終堅持把農業和農村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改革和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726萬元,同比增長32.17%;實現農業增加值9036萬元,比2008年的7141萬元增加1895萬元,增長26.5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286元,比2008年4414元增加872元,增長19.1%。實現糧食總產達14902噸,出欄生豬36221頭,家禽27.7萬只,禽蛋154噸,水產品25噸;
一是全力做好“集約和集中”兩篇文章。完成土地集約化經營5300畝,其中經營規模在100畝以上的業主有1個,50—100畝的業主有8個,20-50畝的業主有50個,10-20畝的業主有250個,在10畝以下的業主有650個。
二是農村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全鎮共確權面積27509畝,占應明晰產權面積的100%;完成1290宗地確權8717戶的檔案資料,占符合條件申請登記面積的100%,林改受益農戶8717戶,基本建立起了“產權歸屬明晰、經營主體到位、責權劃分明確、利益保障嚴格、流轉程序規范,監管服務有效”的集體林權制度,通過改革“還山、還林、還利于民”,實現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和“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的目的,促進了林業發展。
三是著力抓好農田水利基礎建設。投資近200萬元在3個村實施了土地開發整治項目,改造土地1059畝,投資200萬元實施河堤整治項目,改造河堤1000米。投資150萬元在等村實施了移民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建設,對630戶農民實施“一池五改”;全鎮規劃農田水利基本建設316處,大部分已動工建設,切實做到了村村有工程,組組有項目,戶戶都參與。全鎮累計投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資金4690萬元,新修公路16公里、硬化公路37公里、整修村組公路31公里,整治山平塘201口,整修渠堰15公里,新修渠堰26條13公里,新增灌面3800畝,新建沼氣池18900立方米,改造圈舍1263個、廁所15萬平方米,農民的人居環境得到了大為改觀。
四是“暢通工程”建設進展順利。以實施“一小時武陵”為目標,大力實施“暢通工程”建設,努力改善發展環境。投資近2500萬元在等移民村實施了庫周交通復建工程路建設,新建和改擴建及硬化公路23.4公里,投資290萬元在實施了農村公路通暢工程建設13公里,整治村組公路11公里,啟動了公路硬化工程建設,“兩縱兩橫”的交通網絡基本形成,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根本改善。
五是全面落實農村惠農政策,對全鎮8498戶農戶實施農資綜合補貼164.8萬元、良種補貼38.9萬元,對全鎮17338畝退耕還林面積兌付資金421.4萬元;城鄉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7.3%,對2.5萬人次兌付合作醫療補助金額370余萬元;城鄉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達31.5%。扎實組織開展了落實農村惠農政策專項檢查活動,規范了“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程序,杜絕了亂收費,群眾滿意率達95%以上。
六是扎實組織農業生產。推廣優質水稻15000畝,優質玉米3000畝,推廣微耕機14臺,組建了鹿井村互助專業合作社,新發展各類種養業大戶45戶,全鎮48178畝糧食作物、11000畝榨菜酸菜喜獲豐收,酸菜、榨菜、毛豬三大農業骨干項目發展勢頭良好,農業產業化經營強力推進,產業化基地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2.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我們始終堅持“工業強鎮”的發展戰略,按照“135”經濟發展布局,圍繞打造西南部經濟中心,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加大投資環境建設力度,積極搭建“招商引資平臺”,采取政策驅動,能人帶動,典型推動等辦法,掀起全民創業熱潮,著力培育建筑建材、食品加工、船舶制造三大支柱產業,促進全鎮工業及民營經濟快速健康增長。工業發展速度高位運行,全鎮完成全口徑工業增加值7130萬元,同比增長29%;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72萬元,同比增長31%;實交稅金398萬元,同比增長27%,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751萬元,同比增長36.6%,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全鎮非公有制經濟實體達到112個,從業人員3096人,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15117萬元,同比增長18%,實現營業收入41222萬元,同比增長23%;實現利潤2038萬元,同比增長19%。工業能耗逐漸下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1%。全年完成萬村千鄉工程便民服務超市建設13個,郵政農資店13個,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提供了方便。
3.財貿金融工作穩步推進。完成財政稅收任務325萬元,占任務數的143.81%,其中:國稅完成64萬元,占年計劃26萬元的246.15%,比去年同期增長249.8%,地稅完成258.5萬元,占任務數的129%,本級收入2.5萬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65萬元,占年計劃的133.93%,同比增長56.3%。為了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惠農強農,帶動工業生產,促進銷費,拉動內需,認真組織實施了家電下鄉工作。全鎮建立規范的家電下鄉經營店15家,已經發放到農戶的家電、摩托車、小汽車的補貼資金46.45萬元。其中:家電940臺(套),補貼資金25.6萬元,小汽車、摩托車228輛,補貼資金20.85萬元。金融部門充分發揮金融杠桿的職能作用,多方籌措資金,確保農村種植業、養殖業以及加工運輸農副產品等行業資金不足。我鎮加大農資市場監管力度,嚴禁假農藥、假化肥、假種籽坑農害農。嚴格加強定點屠宰管理,在牲豬屠宰管理上配合檢疫部門,嚴格把關實現宰前檢查,宰后檢驗,真正使廣大人民群眾吃上“放心肉”,確保人們的身體健康。
4.移民階段性任務全面完成。我們按照區委區政府的部署,將移民工作的重心由搬得出向安得穩逐步能致富轉變,千方百計增添措施,促進移民增收,切實解決移民安穩致富的難題。全年完成安置農村生產移民169戶345人,其中自謀職業的42人,投親靠友的242人;安置175-182米臨水房農戶38戶190人。銷號補償92年后175米下改擴建房屋51戶4639.23平方米,補償資金114.12萬元。投資20萬元修建庫岸停靠點5個。投資919萬元實施集鎮基礎設施和防洪工程項目22個,投資120萬元實施移民后期扶持項目6個。啟動了城鎮移民困難救助工作,對1373戶3215人兌付困難補助資金128萬元,發放農村移民后期扶持直補資金90.48萬元,惠及農村移民1008人;啟動了工程后續規劃編制摸底調查和項目申報工作,完成了生態屏障區內8個村(居)138個村(居)民小組18253人的摸底調查工作,編制移民搬遷遺留問題規劃項目28個、移民安穩致富和移民安置區經濟社會發展項目25個、庫區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項目3個、庫區地質災害防治項目4個,全力做好了移民信訪穩定和水庫實驗蓄水安全工作,培訓移民300人,培訓后穩定就業率在85%以上。
5.社會發展績效顯著。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一手抓經濟發展不放松,一手抓社會事業不滯后。全鎮社會事業取得長足進步:
一是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成功舉辦了“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慶祝建黨90周年文藝演出”、“和諧之聲頌祖國慶祝建國90周年文藝演出”、第五屆農民運動會,市第四屆人口文化節(分會場)文藝演出活動,組織移民觀看進舞臺藝術精品《人家》,激情廣場大家唱、壩壩舞等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異彩紛呈。
二是計生工作得到加強。今年以來,我們始終堅持“全面打基礎、重點求突破”的人口和計生工作思路,認真落實計劃生育“一把手”負責制,加大計生免費手術、生殖健康、育齡群眾服務力度,提高違法生育和流動人口的管理水平,嚴厲打擊“兩非”行為,強化基層計生隊伍和人口信息系統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加大惠民計劃和計生民心工程建設力度,努力創建計劃生育優質服務鎮,千方百計穩定低生育水平。符合政策性生育率為85.2%,出生率為3.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1‰,落實計劃生育節育789例,綜合節育率為100%,簽訂流動人口計生管理合同759人,辦理流動人口婚育證明866人,流動人口合同簽訂率、辦證率及孕檢證明反饋率分別為85%、96%、21%。兌現計劃生育獎勵扶助203人,兌現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一次性獎勵173人,征收社會撫養費132.1萬元,當年違法生育查處率為65%,征收率為90%,歷年來查處率為45%,計生免費手術費支出2.59045萬元,計生事業費投入176萬元。
三是教育衛生工作得到鞏固。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適齡少年入學率達99.7%,中考成績名列全區農村高完中學校前列。H1N1流感預防得到加強。
四是積極開展創建文明鄉鎮、文明社區、文明村莊建設,深入開展企業單位工會建設工作,扎實開展維權活動。
五是認真組織實施農村特困救助、大病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切實做好了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自救,落實各類優撫對象補助207人,發放優撫金63.2413萬元,實施社會救助196人,救助資金達5.1萬元。積極改善“五保戶”居住條件,投入30.5萬元全面整修了敬老院,新增床位35個,為155個“五保戶”老人發放生活費21.76萬元。為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1030人兌現低保資金576800萬元;為符合條件的399戶741人城鎮困難戶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02.6萬元,為521名農村居民實施了日常醫療救助125040元、臨時醫療救助61人41161元,大病醫療救助8人11805元;倒房恢復重建43戶,補助資金24.7萬元。
六是全面完成就業再就業工作。創充分就業社區1個、充分就業村1個,新增就業人員293人,占任務數的101.3%;落實失業人員再就業小額貸款220萬元;完成淹沒移民養老保險2168人,征地農轉非養老保險490人,超齡人員養老保險107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8010人。
6.“宜居工程”建設扎實推進。我們以創建國家環境優美鎮為目標,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以“宜居工程”建設為載體,以完善了場鎮衛生長效管理機制為突破口,加強城鎮建設與管理,進一步實施城鎮凈化、亮化、美化,打造適宜居住的移民江城。
一是城鎮化進程明顯。全年投入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資金800萬元,實施了南都路人行地磚鋪設、休閑廣場二期工程、城鎮堤防、城鎮污水管網、城鎮燈飾及城鎮景觀打造等城鎮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城鎮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完成了9900平方米的房屋竣工面積,城鎮建成區面積擴大0.04平方公里,新增城鎮人口520人,城鎮化水平達42.5%,比上年末提高2.5個百分點;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11253人,新增446人,勞務收入6597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6830元,比上年增加1224元。完成了城鎮規劃區1.52平方公里和黃金村40000平方米的1:500的數字化地形圖的測繪。
二是城鎮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建立健全了城鎮長效管理機制,啟動了城鎮污水處理廠和武陵垃圾填埋場,定期開展場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全面清理亂搭亂建、亂停亂放,鎮容鎮貌、環境衛生、交通秩序等方面得到了明顯的改觀,市級衛生城鎮成果得到進一步全面鞏固。
三是居民新村建設進展順利,啟動了3個村的居民新村建設,實施了等7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引導農民向居民新村和集鎮集中居住,3個居民新村建設點新建房屋15750平方米,150戶農戶能在春節前搬進新居。四是加大了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環境監管力度,對達不到節能減排要求的,限期整改。實施了安全飲用水工程,重點加強了對韓池水庫、勝利水庫、和飲用水水源地的環境治理,確保飲用水水質達標。
7.“平安工程”建設有效開展。鎮黨委、政府始終把信訪維穩和安全生產工作放在全鎮工作的突出位置來抓,嚴格落實市、區維穩工作會議精神,扎實研究安排部署信訪維穩工作。黨政主要領導分別與各村、各單位簽訂了綜治工作、法建、安全、信訪穩定目標責任書,進一步落實了條塊結合、防控并舉的工作責任。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鎮成立了信訪維穩和安全工作專班,由鎮政主要領導親自掛帥,黨政班子成員全員參與,各站所辦主任和相關單位“一把手”全員協作,形成齊抓共管、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工作格局。對容易引發矛盾糾紛的民師和教育系統人員上訪問題,涉法涉訴上訪問題,事業單位改制引發的上訪問題,企業改制、移民遷建引發的上訪問題,傷殘、復退軍人、移民上訪問題和土地承包糾紛及邪教組織上訪滋事問題分別指定一名班子成員責任包案,確保做到不疏忽,不疏漏。
二是堅持一月一排查,對矛盾糾紛進行登記造冊備案,每月召開一次綜治委分析問題,每季度召開一次信訪穩定聯席系會,研究信訪穩定安全生產形勢。周密部署了建國六十周年及敏感時期社會穩定工作,確保實現無重大惡性刑事案件、無重大治安災害事故、無上京進市到區集訪、無重特大安全事故、無有影響的群體事件發生的“五無”目標。
三開展專項整治,消除穩定隱患。由分管領導牽頭,綜治辦、交安辦、水上派出所、陸上派出所、海事、村建國土等相關單位配合,集中對全鎮的各類企業、娛樂場所、加油站、危化物品經營單位、學校(幼兒園)開展了安全隱患大檢查、大排查、大整治活動,確保各類安全隱患“零出現”。
四是排查矛盾糾紛,落實穩控責任制。堅持做到一日一排查,一日一上報,鎮黨委對全鎮穩定形勢實行一周一分析,對重點案件責任人嚴格按“三控一”“四控一”措施做好穩控工作,非常時期實行24小時盯防,確保重點對象不出鎮、不脫管。全年共排查矛盾糾紛30起,接受群眾來信來訪104件次,化解率達100%,信訪件辦結率達100%;
五是認真開展“大走訪”活動,13名領導班子成員走訪群眾戶,解決信訪積案27件。
六是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加大依法治理力度。經常組織對干部職工進行普法學習,抓好中小學法制副校長和法制輔導員工作。通過建立綜治工作基礎臺帳,開展平安村(社區、單位、學校、家庭)等基層平安創建活動和建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目標管理責任制、綜治例會制、矛盾糾紛排查等制度,確保刑事案件、群體性案件、安全事故“零發生”。
8.黨的建設得到加強。
一是深入開展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鎮黨委非常重視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加強了對學習實踐活動的組織領導,制定活動方案,全鎮27個黨組織認真落實“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總體要求,嚴格按照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方案,采取了個人自學、集中培訓、交流研討、讀書會、觀看電教片專題輔導等多種形式,組織1300名黨員和干部認真學習了有關科學發展觀知識,扎實開展了調研活動和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認真撰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和“科學發展在身邊”的案例分析,通過召開“科學發展聽民生”座談會、“三懇談”、“三走進”、“干部進村入戶月”活動、趕場面對面等多種形式,全力查找了在黨性黨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加深了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切實增強了大局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創新意識和機遇意識,進一步開闊眼界、開闊思路、開闊胸襟,在事關本地本單位什么是科學發展、要不要科學發展、能不能科學發展、怎樣科學發展等重大問題上形成共識,達到了黨員干部受教育的目的,目前活動正在有條不紊地開展。
二是加強思想建設。通過采取黨委中心組學習、職工政治學習、黨員組織生活、“”、理論宣講等形式,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武裝黨員干部的頭腦,黨員干部進一步牢固樹立了機遇意識、憂患意識、創新意識、聯動意識和實干意識,增強推進新一輪又好又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新聞宣傳再上新臺階。辦黑板報4期、《簡報》116期,在《都市報》、《傳媒網》等新聞媒體發表稿件26篇,電視臺多次宣傳我鎮的工作成就,為我鎮三個文明建設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三是班子建設和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堅持“舉旗幟、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有了新的提高。繼續堅持了“138”工作運行機制,堅持和完善了機關干部考評辦法,完善了機關工作制度,扎實開展了“強作風、保增長、保民生、促發展”主題教育活動、黨員干部“1+10”活動、“三同三進三個一”活動和“兩萬行動”著力轉變機關干部工作作風。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切實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著力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四是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加強。實施了基層黨組織聯系群眾“三項制度”、建立了經常性談話制度,與村支部書記約談,做到工作多商量、思想常溝通、矛盾勤化解。通過召開座談會和書面征求意見等方式,收集合理化建議,有效促進了班子成員之間、班子成員與干部之間的良好溝通。以鎮黨委、村支部領導班子的緊密團結,促進干部隊伍齊心協力,帶動全鎮上下凝心聚力,實現各項事業和諧發展。“三級聯創”縱深推進。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充分發揮,涌現出了一大批先進典型,11個黨支部、22名黨務工作者和79黨員受到表彰與獎勵。
五是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進一步落實。繼續堅持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制”,加強對黨員干部的黨風黨紀黨性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線,啟動了農業服務中心行風政風評議工作,加大案件查處的力度,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意識不斷增強,反腐敗斗爭向縱深發展,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取得明顯成效。調查處理群眾信訪問題7件,立案調查1件,結案1件,給予黨紀處分1人(開除黨籍),誡勉談話3人。
六是黨管武裝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得到加強。嚴格貫徹黨管武裝的各項制度,大力強化黨管武裝的責任意識,立足本鎮工作實際,針對新時期鄉鎮武裝工作的新特點,確保“工作精力到位、教育引導到位、經費保障到位和檢查指導到位”,在管武裝、興武裝、用武裝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我鎮武裝工作水平,圓滿完成了年冬季征兵工作。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年度,全鎮干部群眾奮發進取、真抓實干,各項工作取得了有效進展,但也有一些問題不容忽視,亟待解決。一是基層干部群眾的思想還需要進一步解放,個別干部領導科學發展的水平不高,工作作風、工作水平還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自我感覺良好、自由主義、畏難情緒、不思進取等現象仍然存在;二是農村改革步伐邁的不大,主導產業缺乏,農業產業化進展不快,農民增收路子單一,經濟發展后勁不足;三是鎮域經濟特色不鮮明,稅源少,鎮村負債較重,財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四是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招商引資硬件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五是弱勢群體比重偏高,安全穩定的形勢不容樂觀。所有這些困難和問題,都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決。
三、年工作打算
年,我們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加快”和“率先”發展主題,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強攻工業經濟發展,努力培育一產業新優勢,開創二產業新局面,實現三產業新突破;統籌城鄉發展,扎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合力構建平安和諧武陵,全力打造富有經濟實力,獨具鄉鎮魅力,充滿創新活力的環境優美生態武陵新形象,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緊緊抓住給農民增收這個核心,繼續抓好農業和農村工作,加大土地集約化經營力度,加快推進農民新村建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二是唱響產業興鎮主弦律,著力培育食品加工、船舶制造、建筑建材、生豬養殖四大支柱產業,為發展壯大鎮域經濟的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是以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大興山、水、林、田、路建設,推進“暢通工程”建設,努力改善廣大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四是以“宜居工程”建設為載體,積極改善鎮容鎮貌,著力打造精品特色“移民江城”,創建國建級環境優美鎮。
五是認真破解移民安穩致富難題,切實改善移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強移民技能培訓,積極促進移民就業。
六是以構建和諧武陵為目標,大力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推進“平安工程”“健康工程”建設。
七是以切實提高執政能力為著力點,堅定不移地推進黨的建設,夯實黨的執政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