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金融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工作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積極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經常性地組織召開中小企業項目對接會,深化市政府與各銀行的合作伙伴關系,并制定相應措施,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在東五盟市銀企項目對接會和自治區中小企業東部峰會上,我市先后有部分企業與金融部門分別簽定了總額為6.2億元、18億元的合作項目。積極推動中行內蒙古分行、國家開發銀行內蒙古分行、工行內蒙古分行、農行內蒙古分行、建行內蒙古分行與市政府分別簽訂了《金融戰略合作協議》,五家金融機構將圍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產業、重點行業、中小企業和“三農”等領域,3--5年內為我市提供900億元以上的金融信貸規模。同時,不斷加大銀行機構引進力度,完成了包商銀行分行的組建,協調內蒙古銀行等銀行機構進駐,改變我市國有商業銀行的單一格局,為企業融資拓寬渠道。
二、建立多元化中小企業融資機構。積極引導我市金融機構強化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功能。市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大多數商業銀行都已設立中小企業專營機構,或在其原有機構中對中小企業的服務職能進行分立,并制定完善滿足中小企業金融需求的內部管理制度,開發符合中小企業需求特點的金融產品。引導包商銀行分行、元寶山農合行、各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機構發揮服務網絡優勢和客戶群體優勢,助推中小企業發展。積極開展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目前,我市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截止年8月末,全市已有43家小額貸款公司、2家分支機構開業運營,注冊資本達22億元,覆蓋全市12個旗縣區,累計發放貸款54.28億元,為地方擴大就業和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力,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金融機構信貸資金的不足,增加了對中小企業金融需求的有效供給。
三、創新“三臺一會”融資模式。建立起以永昊中小企業投資有限公司為融資平臺,以恒德中小企業擔保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擔保平臺,以市縣兩級金融工作辦公室為管理平臺,以市中小企業信用促進會為信用平臺的“三臺一會”融資模式。“三臺一會”利用“統貸統還”的方式,加強與各金融機構的合作,統一向銀行申請貸款,統一發放到經審核的各企業帳戶上,已與國家開發銀行內蒙古分行、包商銀行、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及小額貸款公司開展合作,并取得了華夏銀行、招商銀行和浦發銀行的準入資格,銀保合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三臺一會”抓住國家出臺各項優惠政策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有利時機,加大融資擔保力度,所扶持的行業涉及醫藥、新型工業建材、加工制造及商業流通等產業,有效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取得了財政增收、企業增效、緩解就業壓力等成效,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截止8月末,累計為全市363戶企事業單位融資擔保32.14億元,其中,融資平臺累計為229戶企事業單位融資8.06億元,當年新增融資1.57億元;擔保平臺累計為341戶企事業提供擔保30.11億元,當年新增貸款擔保額10.4億元,并保持了零代償記錄。
四、發展以直接融資為主導的資本市場平臺。一是加大對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力度。建立了包含30家中小企業在內的上市后備資源儲備庫,并多次組織企業參加上市培訓,爭取條件成熟的中小企業實現上市融資。二是建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平臺。為充分發揮政府推動作用,加快企業上市步伐,實現中小企業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融資。年末,成立了金昊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在投融資平臺和擔保平臺為中小企業進行債權融資時,對于“兩高”(成長性高、科技含量高)“六新”(新經濟、新服務、新農業、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業模式)型中小企業進行重點關注。三是加強與銀行、租賃等金融機構的聯系與合作,幫助中小企業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短期融資券。市金融辦已經與開行內蒙古分行簽訂了8億元的中小企業集合票據承銷合作協議,現已選定中昊運輸、威龍汽貿兩家企業作為發債對象。三是積極發展產業投資基金,增強中小企業資金實力。我市產業投資基金建設實現零的突破。市華源新能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起設立了市華源新能源基金,成為全區首只風電產業基金。
五、打造全方位的中小企業信息服務平臺。積極推進網絡系統平臺建設,建立了以中小企業信息服務平臺、中小企業貸款平臺、中小企業網上咨詢平臺、中小企業培訓平臺等為核心的市中小企業網絡服務體系。創建企業供求信息平臺,幫助中小企業利用網絡平臺宣傳企業形象、傳遞產品信息、供求信息,加強對外溝通、交流,合作;建立中小企業貸款平臺,開通網上融資擔保申請和中小企業專項資金申請業務流程,縮短企業融資貸款周期,為銀企搭建高效、快捷的貸款供求信息平臺;增設中小企業網上咨詢平臺,與內蒙古中小企業網進行鏈接,為中小企業提供在線咨詢服務,及時解答有關法律、財務、稅收等方面問題;建立中小企業培訓平臺,開通中小企業網絡學院,實現會員企業網上遠程培訓,幫助中小企業有效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技術創新能力和員工綜合素質。
六、完善中小企業信用平臺。一是加強了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充分發揮中小企業信用促進會的作用,組織會員企業積極參與、開展市內外的經濟、技術、貿易交流與合作,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提高企業信用意識和信用水平;積極開展文明誠信評選活動,提高中小企業誠信意識;廣泛推廣以行業信用協會進行融資的新模式,為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及農村新型金融組織搭建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平臺。元寶山區木材信用協會、羊絨信用協會,喀旗中小企業信用協會、紅山區中小企業信用協會等新型融資模式,都取得了明顯實效。二是加強風險防范體系建設。創造性地推出了適合地方發展、獨具特色的集風險轉移、風險分擔、風險補償、信用建設和打擊逃廢金融債務“五位一體”的金融風險防范機制。建立風險轉移機制,市政府搭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平臺,轉移風險,有效分流了銀行的貸款風險;建立風險分擔機制,采取反擔保抵押、企業法定代表人及配偶以個人及家庭財產提供無限償還承諾、當地納稅地政府出承諾函、加強道德風險教育等四項措施,形成企業、個人和政府“三位一體”的風險分擔機制;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市政府及各旗縣區政府每年出資1000萬作為補償資金,形成風險防范的資金池,確保銀行信貸資金零風險,市金融辦在一年內為出資風險補償資金的旗縣提供5倍-10倍保證金的貸款擔保額度;推進信用建設,市中小企業信用促進會通過宣傳貫徹國家、自治區有關政策法規,組織培訓等方式加強對中小企業道德風險教育;建立風險維權機制,全力支持金融監管部門對違規企業、違規金融行為、違規金融活動的查處,防范新的金融風險,切實提高社會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