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以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為契機,全面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全面貫徹落實《關于鼓勵創業促進就業工作的意見》,廣泛開展創建宣傳月和典型評比表彰活動,完善創業促進就業政策體系,允許大學生創業注冊資本“零首付”,創新“你貸款、我貼息”小額貸款辦法,就業創業取得明顯成效。廬陽區“四級平臺抓創業、四套模塊促創業、三個載體助創業、十項服務推創業”做法,被人社部譽為“廬陽模式”在全國推廣。加大勞動保障基礎平臺建設,在各縣、區、開發區設立創業服務中心,街道、鄉鎮設立創業服務所。全市已建成8個創業孵化基地、32個農民工創業園、46條創業街、26個大學生創業園、15個科技企業孵化器、150個創業示范點。
(二)積極化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點,進一步深化公共就業服務。通過“人才網”、“畢業生就業網”等媒體,深入宣傳大學生就業的政策措施及基層就業、創業成才的典型。設立“一站式”服務窗口,為畢業生提供就業協議簽訂、報到、人事、代辦保險、職稱評定、就業指導等“一條龍”服務,免費發放就業政策資料,舉辦基層就業創業講座。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單位)管理,確保專項經費安全使用,全市市級就業見習基地(單位)達56家。廣泛舉辦各類人才招聘會,與全國43家大型人才網站互動,拓展高校畢業生網絡求職空間。充分利用經濟圈、示范區、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等人力資源合作框架,加強區域合作,拓寬我市畢業生就業渠道。今年以來,協議進肥高校畢業生5.1萬人,初次就業率達91.6%。
(三)突出結構性缺工難點,制定實施“用工18條”。針對企業招工難、用工荒,通過登門入戶、電話調查、座談討論等方式,及時制定并以政府名義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提高就業水平強化企業用工服務的意見》,提出了解決“缺工”問題的18條措施。選派30名干部入駐重點企業,開展“進園入企送服務、招才穩工構和諧”活動,確保招得到、用得好、留得住、能發展。與財政局聯合出臺政策,通過就業專項資金、公共就業服務經費、職業教育專項經費等,提高就業、培訓、招工補貼標準,加大促進就業、強化用工服務力度。為應對春節后企業用工和勞動者求職的雙高峰,各級人力資源市場“天天開市”,并充分利用已建立的跨地區人力資源交流協作平臺,內引外聯,有效緩解一些重點企業用工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已舉辦478場招聘會,為60余萬名各類求職者提供了免費就業服務。
(四)立足人才強市戰略服務,穩步推進人事人才建設。完成91家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建冊手續,審核批準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簡章17項,審核招聘崗位874個。完成新增27名享受政府特貼專家的信息統計和60人次的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信息上報工作,編制了年創新創業、急需、緊缺人才需求目錄。落實引進國外專家項目23項,聘請國外專家51人次,執行“農引推”及“千村引智”項目4項。加強人事考試信息化建設,引入ISO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強化考務管理,今年以來共組織實施68項人事考試,報考人次達19萬,全部做到了公開、公正、安全。組織開展第三屆高技能人才評選獎勵和第十二屆職業技能競賽活動,認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5家,批準及變更民辦職業培訓學校18家,9.9萬人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完成年全年目標任務145%。同時,嚴格按照省、市統一部署,穩步推進區劃調整當中事業單位人員安置。
(五)積極宣傳貫徹《社會保險法》,大力實施各項民生工程。通過舉辦專題講座、培訓班等形式,加強對《社會保險法》的學習、培訓和宣傳,確保7月1日全面實施。修訂《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辦法》,完善失業動態重點監測制度和工傷生育保險政策,著力化解未參保集體企業歷史遺留問題,調整完善社保關系轉移接續。平穩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征繳,鞏固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成果,落實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做好養老保險待遇領取資格認證工作。加快推進失地農民保障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50.8萬人納入被征地農民保障10.3萬人享受待遇,226萬人登記參加新農村養老保險63萬人享受待遇。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民生工程目標任務,城鎮居民醫保參保175.2萬人,完成151.5萬目標任務的115.8%;農民工技能培訓近4.6萬人,完成3.6萬目標任務的128.8%,實現就業3.9萬人,就業率達84%。
(六)以維護社會穩定為目標,加快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新體系。積極推進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工業園區以及和諧勞動關系鄉鎮、街道(社區)活動,完善勞動合同制度,實施集體合同“彩虹計劃”,優化信息管理數據庫,開通勞動用工登記備案網上查詢,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8%。在10月18日由國家人社部、司法部、全國總工會、中國企聯召開的全國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現場會上,作為唯一的城市代表作了交流發言。燃氣集團、供水集團還被評為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企業,高新區被授予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工業園區稱號。同時,完成全市《企業在崗職工工資調查》,公布209個職位(工種)的人力資源市場指導價位,適當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加強仲裁院實體化建設,集中聘用15名兼職仲裁員,提升調解仲裁隊伍素質。深化勞動監察“兩網化”建設,完善“勞動監察和諧號”網絡維權板塊,暢通舉報投訴渠道,開展勞動監察專項整治行動,積極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全市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金積累達9.2億元,為近1.2萬名勞動者追討工資0.76億余元,責令補簽勞動合同4.6萬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