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安全用網心得體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上網時間長了,難免碰到一些圖謀不軌的家伙對自己發動攻擊,開始的時候也沒有什么好辦法,只能天天祈求上天不要讓自己撞到災星,然而這種“迷信活動”并不能確保上網的安全性,經過了長時間的積累,我發現知要提高警惕、認識網絡黑客的攻擊手段,還是可以有效的防治他們的進攻的。經過總結,我將一些比較重要卻容易被人們忽視的問題匯編如下,希望給各位網蟲一定的幫助:
一、警惕未知的網頁,若可能先獲取源代碼:
有的時候通過QQ、電子郵件或者網頁廣告常會收到一些邀請信件,告訴你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址,這個時候有些人的好奇心就來了,不假思索的通過瀏覽器去訪問那些地址。誰成想打開一看傻了眼,原來那個地址是黑客制作的,其中包含了破壞性代碼,想盡快關閉窗口已經來不及了,只聽到自己的愛機硬盤一陣狂響——硬盤已經被格式化了……
這并非危言聳聽,利用HTML代碼格式化硬盤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被其所害,主要原因在于系統中沒有安裝防火墻或者防護軟件。這也不能怪大家不夠警惕,只能說是“防不勝防”。如何辦才好呢?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去訪問這些未知頁面,如果你的好奇心非常強烈,那么我建議你先通過特殊的方法獲得頁面源代碼觀看。
獲得頁面的源代碼有很多辦法,網上有一些軟件——例如GetHttp——可以方便的將遠程頁面下載回來,使用文本編輯軟件對其中的代碼進行閱讀,如果存在Java代碼那么就應該自己分析,看看其中是否有對系統造成威脅的代碼了。這種方法似乎比較麻煩,也不是和廣大的初學者,但是為了安全,還是應該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為宜。
注:上述方法可能比較麻煩,但是在QQ中可能會有一些人突然給你發送過來一個地址,對于這種情況我沒有其他什么好辦法,只能是先閱讀源代碼、再進行訪問,主要原因是若干年前有過一次慘痛的教訓,當時的過程已經模糊了,但是那個事件鬧得比較大,后來還上了報紙,受害人數多達萬人,而“主謀”不過是一個黑龍江的中學生,我當時也是受害者之一。
二、更改和Deltree.exe等危險命令:
注:上次我錯誤地將deltree.exe寫成了del.exe,實際上DOS系統中并沒有del.exe文件,del是一個內部命令,而deltree.exe是DOS系統中存在的一個可以批量刪除文件的外部命令,在WinXP等系統中并沒有此命令。
上面所說的格式化等等操作都是一種變相病毒,這種“病毒”沒有像CIH那樣高深的技術,所使用的不過就是調用等命令來完成它們的破壞作用的。因而只要你的系統中沒有這些命令,那么它們對你就無計可施了。說到這里你一定已經想到了——將可能破壞系統的命令刪除掉!
不要這么絕對嘛,萬一你以后要用到這些命令呢?其實完全可以將一些系統中提供的、你卻不經常使用的危險命令更個名字,這樣相對來說就比較安全了。進入DOS窗口,并使用REN命令對系統中的危險命令更改名稱,讓它們的擴展名變更成BAK一類,就萬事大吉了。
主要更改的命令有format、fdisk、deltree等,這些命令都能夠對硬盤造成直接的威脅,它們主要保存在c:windowssystem32和c:windows目錄中,找到并盡快更改名稱吧。